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是“庑殿”,不是“抚殿”
作者: 京向   来源: 咬文嚼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故宫   屋顶形式   封建时代   庑殿   中国古代建筑   庙宇   皇帝   最高级   辽中县   沈阳市  
描述: 《辽沈晚报》2011年8月2日B12版整版图文都是介绍沈阳市辽中县蒲河两岸景观的。其中有一句:"在近海绿洲东侧,与‘海之帆’隔河相望的,红色雕塑建筑是‘海之门’,它取于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等抚殿——故宫太和殿屋顶的剪影形式。"北京故宫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从未有"抚殿"之称。太和殿的屋
“格物致知”乃师道之本
作者: 邹中棠   来源: 中国西部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道   格物致知   能量   知识教育   境界教育   最高境界   社会教育   智慧教育   学校教育   素质教育  
描述: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何以"格物致知"成为师道之本?为什么人生识字糊涂始?为什么越学越困惑?因为浩瀚的文明无法通透,因为古老的文化无法究竟。因为,大量的教育信息扑面而来,因为不同的老师见解不一,因为不同的学问五彩缤纷,因为不同的角度让人眼花缭乱,因为不同的学历、阅历和经历真正导致了一人一世界的复杂性、精彩性和无奈性。
笔墨文化的境界与魅力
作者: 程大利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郎世宁   董其昌   最高境界   中国古代   中国画家   康有为   艺术形态   陈独秀   墨文化  
描述: 主讲人:程大利(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总编辑) ◇ 时 间:2011年12月14日 ◇ 地 点:中国国家画院 20世纪初,对中国画,特别是对传统文人画在学术界差不多是一片打倒之声。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提出的画学思想,成为批评传统中国画之先声“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康有为把近代中国绘画衰败的原因归于文人画背离了唐宋的写实传统,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以“六朝唐宋”院体画为不二法门;与此同时,却对郎世宁折衷中西绘画技法的新画派推崇备至,认为“郎世宁乃出西法,他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讲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今天,谁也不会把郎世宁作为太祖了。他的画虽有特色,但已不是本质意义上的中国画。这一点,学界已无大争议。康有为曾多次到西方考察,特别是到法国卢浮宫后,看到油画用再现手法惟妙惟肖地表现外部世界,便对中国的笔墨形式产生动摇,进而发出用郎世宁的办法来改良中国画的呼声。
学校不是马戏团
作者: 羽戈   来源: 杂文选刊(职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高温度   学校   主题活动   马戏团   安全   领导   温州市   教育系统   绿色   天气预报  
描述: 2011年12月29日,浙江温州市石坦巷小学举行“迎元旦·绿色安全行”主题活动。出席活动的包括当地教育系统很多领导。据天气预报,当天有小雨,白天的最高温度仅12℃到14℃。果然,活动开场之时,寒
威重,故而言贵
作者: 苏芩   来源: 意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潜规则   丹青   画纸   最高境界   交往   凡·高   不同之处   中国画   西洋画  
描述: 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最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儿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凡·高浓墨重彩成为惊艳传世之作,齐白石水墨丹青也是画界传奇。西方的热情,中国的素雅。一张五彩,映出的岂止山水草木?那其中,更有处世的方圆
潘玉良的感情传奇
作者: 林汐   来源: 人民文摘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画展   最高纪录   拍卖   青楼女子   自画像   法国政府   作品   雕塑   传奇  
描述: 从青楼女子到举世闻名的画家,潘玉良的经历堪称传奇。她的油画《自画像》在香港嘉士德艺术拍卖会上拍出1021万元的高价,创造了国内女画家到目前为止画作拍卖金额的最高纪录,而她离开中国后的40年风雨沧桑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