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国外作品选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圈》   《玩溜溜球的人》   《无题》   油画   聚合树脂  
描述: 国外作品选登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陶艺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学   陶艺作品   蛙人   陶瓷   泥条盘筑   发展史   记忆》   空系   注浆成型   《无题》  
描述: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陶艺作品选
实现隐喻、记忆和意义
作者: 明哈兹·马宗达   许琦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达克   布朗库   艺术创造   勒芒   加内什   暗指   社会政治问题   柏兰   阿萨姆邦   《无题》  
描述: 加内什·哥哈因(Ganesh Gohain)创作的雕塑和绘画是针对神话、记忆、物质性和形而上学的极具个性化的强烈内省。虽然这些作品因为较小且简单的形式而极具欺骗性,但它们却内含相当复杂的观念,这些观念都是基于艺术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理性沉思。它们亦深深植根于全世界的人对意义的探寻。哥哈
大道窄门
作者: 焦兴涛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主义时期   艺术实践   杜尚   装置艺术   当代文化语境   伊斯   技艺性   渐行渐远   《无题》   现成品  
描述: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余华耶稣说:“引到灭亡的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在今天,雕塑这个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边界不断被消解,但是,这个词之所以仍然为大家所使用,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把“雕塑”当成了一个不断
林冠画廊:比昂尼·梅尔高
作者: Frank Qian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克   梅尔   比昂   话题性   earlier   媒材   artist   Norway   惠特尼   《无题》  
描述: 林冠画廊正在展出的"苦天使"是目前居住在纽约,非常具有话题性且极富争议的挪威艺术家比昂尼·梅尔高(Bjarne Melgaard)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览方选择带来八张大尺幅绘画作品.对于比昂尼来说,虽然他大量地使用混合媒材,创作几乎覆盖雕塑、装置、影像、动画等各个领域,但绘画在他的整体创作中仍占较大的比重。同时,鉴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对绘画的偏爱,以绘画来作为他在中国的首展,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杨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卢贝   布面油画   亚那   现代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   现代绘画   中国杭州   国令   《无题》   油画系  
描述: 杨述作品杨述简历1965年,生于重庆。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5年,获赞助在荷兰Rijksakdemie进修一年。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展览1988年,中国现代绘画展,现代美术馆,卢贝亚那。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
沈宽:用雕塑传递生命能量
作者: 胡鸣明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mother   心爱之物   himself   体量   authentic   雕塑公园   美国马里兰   conveyed   Australia   《无题》  
描述: 第一次接触到沈宽的作品,是2012年他来上海做驻留艺术家的时候,那时他刚从美国过来不久,每天自带干粮埋头创作。我当时被他作品里面生命力量给打动了,那种生命的力量不是体量的巨大或者风格上的体现,而是一种抽象的提炼。他的作品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让人忍不住靠近,一嗅、一摸,便能感触到一种生命能量的传递。生于澳门在香港长大的沈宽,目前定居美国并成为美国马里
“雕塑”的一个案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mother   心爱之物   himself   体量   authentic   雕塑公园   美国马里兰   conveyed   Australia   《无题》  
描述: “雕塑”的一个案例
艺术家档案 卢征远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艺术中心   雕塑作品   卢征   中央美术学院   Carol   中央美院   隋建国   Recommendation   雕塑系   《无题》  
描述: 卢征远推介词Recommendation on Lu Zhengyuan’s Works推介人:卢迎华Recommender:Carol Lu Yinghua在中央美院就读雕塑系研究生的期间,卢征远曾经接受过一项不寻常的训练。担任他导师的、活跃在北京的艺术家隋建国要求他在100天的时间里每天创作一件作品。每天创作的作品没有形态上的规定,它不一定是雕塑作品,也没有其他具体的限制。唯一的设定就是每天一件,持续100天的时间。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对卢征远作为一位独立艺术家的创作和思考是有益的,而且是影响深远的。对于艺术,人们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误解,而艺术是一项需要韧性和长时间的艰苦的脑力和心智的苦力劳动这一事实似乎令人难以接
中央美院油画系纸上作品展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风景》   《踏雪》   《肖像》   中央美院   纸上作品   《无题》   油画  
描述: 1 贾涤非 《天王之二》 素描 54.5×39.5cm 2003年2 詹建俊 踏雪 素描 88×79cm 2003年3 洪凌 风景 油画 39.5 × 54.5cm 2004年4 谢东明 无题 油画 110×90cm 2003年5 杨飞云 肖像 素描 48.5×32cm 2004年
< 1 2 3 4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