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他乡,故乡一杯红茶,和它的世界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BOSS臻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本政治制度   活力之源   决定性力量   行使国家权力   一府两院   工作报告   国家权力机关   历史活动   疾病防控   人民当家作主  
描述: 他乡:让世界暂停的茶 有首英国民谣这样唱: 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因为一杯红茶,英国人发展出优雅的“下午茶”文化,并把它传播到全球。而在中国,红茶从武夷山到云南,从祁门到四川,从浮梁到广东,片片叶叶仍在祖辈生长的枝头上闪亮。这些走过牛奶咖啡之路的茶叶,这些漂洋过海走遍全球的茶叶,回落到国人的杯中,依旧是一碗清汤红亮、香气清醇的中国红茶。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作者: 王聪   来源: 商品与质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给排水管道   市政   施工技术  
描述:市政给排水管道进行施工是市政给排水系统工程当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质量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施工效率的快慢都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是否能够长期稳定的给水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江玥熹   来源: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   对策   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  
描述: 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资金保障,是地方经济发展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就如何更好实现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加快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议。
五百九十件(套)雕塑见证中华文明“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春市   20世纪   雕塑作品   中华文明   政府支持   雕塑艺术   中国精神   中国美术馆  
描述: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支持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于2017年9月6日至9月17日在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及户外空间展出。展览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纪念公园
作者: 朱诗琳   来源: 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中心   市政府   恐怖袭击   纽约   废墟   公园   世贸大厦   曼哈顿  
描述: 在真正意义上的纪念性公园出现之前,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和景观形式就已经存在。纪念公园起初是由这些建筑和景观发展而来,其起源主要有坛庙、祠堂、陵园,以及纪念碑、石刻、亭、柱、雕塑、牌坊等纪念物。近代的纪念公园已经褪去帝王陵墓等纪念地的奢华与雍容,设置理念升华为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的尊崇。
油画民族化的思考——评《油画民族化——董希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 林历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研究   20世纪   油画民族化   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因素   百花齐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家争鸣  
描述: 中国的油画发展已经从20世纪初的萌芽到现在呈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油画发展还受制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多文艺作品都代表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内蒙古获赠习近平题词贺匾等纪念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西部(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品   习近平   代表团   题词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政协主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光辉历程  
描述: 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向成立七十周年的内蒙古自治区赠送纪念品仪式。中央代表团向内蒙古赠送了习近平总书记题词贺匾、题词座屏等纪念品。贺匾端庄
颠覆之道——论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
作者: 徐文涛   来源: 艺术工作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领域   创作方法   美学   哲学家   争议性   后现代主义   舒斯特曼   开场白  
描述: 在为这一章节作结时,提出后现代主义"坚持的信条是:艺术和美学,在我们的社会、伦理和政治领域是如此的强大而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无法把它们自己与
《1946》之于“去蔽的存在”
作者: 张燕楠   来源: 艺术工作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政府   二战后   革命性   人类生存境遇   创造性   去蔽   日本侨民   侵华日军  
描述: 《1946》是一部揭示人类生存境遇及未来命运的一部作品。它讲述了二战后中国政府遣返侵华日军及日本侨民的一段历史。画面上有数以百计的人物。王希奇先生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油画的透视原理,创造性的使用
鲁美艺术教育历程访谈录——访谈全显光、王亚非教授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工作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政府   二战后   革命性   人类生存境遇   创造性   去蔽   日本侨民   侵华日军  
描述: 全显光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现居沈阳。他在1955-1961年留学德国著名艺术学院——莱比锡艺术学院,师从汉斯·迈耶-弗雷特(Hans MayerForeyt,1916-1981),同时还从沃尔特·门泽(Walter Munze,1895-1978)学习油画,归国后成为新中国艺术教育史上"德国学派"的领军人物,曾创办全显光教学工作室",推行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新颖美术教学方法。有多幅作品为中外收藏家收藏,尤其是
< 1 2 3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