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抗战美术】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抗战美术的史学再现——评黄宗贤教授史学新著《抗日战争美术图史》
-
作者:
李振宇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战美术
《抗日战争美术图史》
黄宗贤
-
描述: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周年,为了从艺术史学的角度评述抗战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四川大学黄宗贤教授完成了国内第一部对抗战美术进行全面学术梳理的艺术史论著作——《抗日战争美术图史》。该书综合运用了艺术社会学和艺术文化学的文化理论,对抗战美术现象进行理性的审视,客观展示了抗战时期美术的由来、发展和演变,深刻揭示了抗战美术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学术地位,构建了完整严谨的抗战美术史学体系。书中对抗战现实主义美术、抗战时期的传统绘画艺术等重要艺术课题,站在历史的宏观角度进行了中肯的评述。并对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视的抗战时期中外美术交流、雕塑和工艺美术的发展提出了独立见解,为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进一步丰富了该书的艺术史学价值和学术内涵。
-
红色记忆:抗战主题美术创作的“人性”文化积淀
-
作者:
尚辉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战美术
思想特征
审美表达
社会学范畴
美术创作
艺术语言
红色记忆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
中国现代美术
-
描述:
主题性美术创作无疑归属于艺术社会学范畴。通过美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显然和社会现实构成思想、伦理和精神上的某种联系。因此,这种"主题"是审美的主题,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判断、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有关抗日战争历史主题的美术创作已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几乎贯串于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但这近80年有关抗战历史主题的审美表达并不尽相同,在不同历史时期关注战争中"人的发现"时,都会因不同时代的思想特征而产生审美视点上的变化。这种审美视点的变化所揭示的
-
刘开渠与抗战美术
-
作者:
李振英
来源: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雕塑
作品意义
抗战美术
刘开渠
-
描述:
刘开渠先生是较早的一批到法国学习的艺术家。1928年,刘开渠先生在蔡元培先生的帮助下到法国学习雕塑。到达巴黎后,刘先生选择了著名的让·朴舍教授学习雕刻。朴舍教授反对学院派,主张自由创造,同时又具有很大成分的现实主义,其表现手法也与罗丹相近。刘先生之所以选择写实的雕塑技法,这与他出国前形成的艺术观有关,也与中国大文化的背景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