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廊】搜索到相关结果 701 条
-
东游记:德国艺术家塞巴斯第安·海宁个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朝阳区
生活
游记
艺术家
海宁
激情
油画作品
德国
北京
-
描述:
2004年8月14日至9月30日“东游记——德国艺术家塞巴斯第安·海宁(Sebastian Heiner)个展”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院内的北京季节画廊举行。塞巴斯第安·海宁出生在西柏林,近年来—直生活、工作在那里。他的油画作品充满激情和神秘宗教色彩。
-
连接真与假:郑重宾近作(节选)
-
作者:
侯瀚如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水墨画
连接
节选
装置
新加坡
雕塑
-
描述:
在过去几十年里,郑重宾以其与水墨画的密切关系而著称。然而,他在新加坡个展上展示的是——尊被称为“硬壳”的大型雕塑装置,该雕塑装置占据了画廊的大部分空间,由代表新加坡特性及其历史符号的各种元素构成
-
没顶画廊:Play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PLAY
绘画作品
艺术家
艺术精神
雕塑
-
描述:
群展“Play”于2018年5月12日在没顶画廊举办,呈现陆平原、商亮、赵要最新创作的雕塑与绘画作品。在此次展览中,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呈现出轻巧与玩乐的气息,并将审美、观念、艺术精神抛掷在游戏的场域。
-
“参商——郑路雕塑个展”在上海杰·艺术画廊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画廊
上海
自然选择
艺术家
社会学意义
文字
雕塑
-
描述:
2010年10月24日至11月21日.“参商——郑路雕塑个展”在上海杰·艺术画廊举行。艺术家郑路出生在和文字打交道的家庭,这也是他自然选择文字作为其创作的因素.从无含义的拼贴到追寻文字背后文本的历史
-
露西·斯凯尔
-
作者:
尼克·凯特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画廊
上海
自然选择
艺术家
社会学意义
文字
雕塑
-
描述:
英国艺术家露西·斯凯尔的作品主要探讨了人类的感受、情感和主观意识如何影响我们感知抽象或变形的物件、图像和空间。斯凯尔2018年的新作—铜铸雕塑《天气》,抽象地展现了自然界元素,例如雨、雪和风,以及它们对应的色彩所代表的情感。她从2012年开始制作的作品《情感》,装置元素来源于斯凯尔对“童年的家”的记忆,如儿时家的门、木板和窗户,艺术家将它们重新装配成盒子
-
空间盒子
-
作者:
Libar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画廊
空间
装置
绘画
日常生活
雕塑
-
描述:
近日,张恩利在伦敦的个展“TheBox”已近尾声,这是他在Hauser&Wirth画廊举办的第二次展览,作品是他最新创作的一系列绘画和部分装置。无论是绘画、雕塑或是装置,张恩利的创作实践一直都围绕着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视或是被遗忘的物和环境。
-
资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画廊
空间
装置
绘画
日常生活
雕塑
-
描述:
第五届明斯特雕塑展2017年6月10日至10月1日,第五届明斯特雕塑展在德国明斯特举行。明斯特雕塑展始于1977年,每十年举办一次,是举世闻名的当代雕塑艺术大展。明斯特雕塑展将公共空间视为与社会文化
-
纽约雕塑家Andrew Lord的动态雕塑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画廊
雕塑作品
视觉效果
陶艺
手法
纽约
雕塑家
绘画
-
描述:
生于英国现定居纽约的雕塑家Andrew Lord运用绘画与雕塑相交叉手法进行陶艺探索,在评论界引起热烈反响,在最证Pard Kasmin画廊举办的展览中,他再次动用了这种交叉手法,其作品超越了雕塑相对静态的审美特征,传达了一种游移晃动的视觉效果。
-
巴黎第十一届现代艺术沙龙将在巴黎大皇宫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画廊
现代艺术
皇宫
绘画
沙龙
雕塑
-
描述:
巴黎第十一届现代艺术沙龙至3月23日在巴黎大皇宫举行,(Artparis)将于2009年3月19日一百三十家来自不同国家的画廊将参加本届沙龙,展出20世纪至21世纪的艺术杰作,从绘画、雕塑到摄影
-
张大力个展在18画廊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画廊
肖像作品
社会环境
《我们》
弱势群体
雕塑展
社会变革
-
描述:
2010年2月1日至3月2日.张大力的绘画雕塑展在18画廊举办。张大力的作品一直具有批判性和挑战性.从《对话与拆》系列、民工头像系列、《风马旗》和《我们》系列.他的目光始终关注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在社会变革当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
1
2
3
...
8
9
10
...
69
70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