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际科和他的工笔画
作者: 卢炘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立艺专   传统工笔   朱德群   工笔画   潘天寿研究   高等美术教育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李际科   意笔画  
描述: 李际科是著名的工笔画家。他画工笔尤着重于对“意”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存意”风格。他“好马成癖”,创作了许多既有深厚传统又有创意的中国画骏马图。他的画风高古、雅淡、清灵,绝不让繁复精细的技法淹没大格局的情趣和意境,从传统中来,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装饰意味。
走向新历程:读陈慧敏工笑花鸟画
作者: 李魁正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慧敏   艺术创作   绘画评论   工笔花鸟画  
描述: 20世纪90年代 ,工笔画坛绚丽多彩、争相竞放,中国工笔画开始由振兴期进入兴旺期,其标志是境界逐渐升华 ,形式不断变化 ,题材愈加拓展 ,技法日趋多样 ,语言也更加个性化和风格化。由于艺术观念的转变 ,一大批中年和青年工笔画家思维宏观、视野开阔 ,富有想像力与创造力 ,他们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 ,工笔画坛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陈慧敏便是其中一位成绩突出的中年女画家。陈慧敏1943年生于河北 ,1964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 ,多年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工作 ,任工艺美术师 ;1985年转入二轻工业技术学校中专部服装专业 ,任讲师 ;1991年以后 ,开始工笔画创作。在这短短的几年里 ,她创作了一大批精彩的工笔花卉作品 ,引起了社会的注目 ,得到了画界的肯定。她的成功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与思考 :一个画家无论画什么 ,要取得成绩、获得成功 ,并不完全取决于学历或资历 ,也不完全取决于起步的早晚和年龄的大小 ,而是取决于能否充分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挖掘自己的潜能 ,利用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以及能否下大决心、费大力气、花大工夫 ,脚踏实地去攻坚和攀登。陈慧敏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
多重组合 变异求新——试析姚舜熙工笔花鸟画中的现代性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文学性   传统绘画   传统山水画   重组合   工笔画   中央美术学院   等级结构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描述: 在中国美术史上,工笔画作为中国画内部的一个画种,在唐宋时代,因与封建帝王和贵族追求富贵、艳丽的审美趣味相一致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水墨至上的观念导致水墨中心主义的出现,工笔画被挤出中心,成为一个边缘画种,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20世纪大师级的中国画家几乎全是水墨画家,它提醒我们水墨与工笔边缘的二元对立和等级结构仍存在于我们的时代之中必须看到,中国画中的等级结构的形成是中国漫长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对艺术的形式和意味进行干预选择的结果,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从这一角度看姚舜熙对工笔花鸟画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我想其
与鹤共舞——杨德衡的创作启示
作者: 庆余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编辑出版   创作道路   创作方法   以真为美   世纪之交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中国现代美术   美术分类  
描述: 世纪之交,由权威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编委会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精选了杨德衡的两幅工笔花鸟画创作,一是《春归图》,一是《稻香季节》。这是历史的评价,是有理由的。整个20世纪中国画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显著特征是与时代进步结合,与真实生活结合,古老的优秀传统被激发出新鲜的活力恢复了青春。“以真为美”或“真即是美”
新工笔花鸟画创作随笔
作者: 王九兴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创新   给画技法   工笔花鸟画   创作体会  
描述: 工笔花鸟画源于五代,盛于北宋。新中国成立后,各画种都争相融入新的创作观念与技法取得长足的进展。只有工笔花鸟画仍基本延用着传统的观念与技法裹足不前。近年来在一些老画家和有识之士的努力与倡议之下,情况大有改观,一个以新工笔花鸟画为主体的创作时期正在兴起。顾名思义,新工笔花鸟画的特点就在于一个新字上,那么,如何才能出新,这一直是创作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大问题。依本人十余年探索与实践的一点浅见以为,新工笔花
工笔花鸟画基础技法研究
作者: 陈禾青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墨技法   工笔画   构图   花卉   改革开放   工笔花鸟画   写生   东方艺术   文人画   写意花鸟画  
描述: 唐宋是工笔花鸟画繁盛辉煌的时期,明清以来,文人画的兴起,工笔花鸟画一度走入低谷,一直到本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工笔花鸟画才以崭新的风格迈向艺术顶峰。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独创的画种之一,是东方艺术的一枝奇葩。它所描绘的花鸟虫鱼无不充满生活意趣,工笔花鸟画讲究诗的意境,简练多变的构图、严谨的造型和精湛的笔墨技法,传世的古今花鸟画都是写生的最优秀的范本。由于古
工笔花鸟画基础技法研究
作者: 陈禾青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结合   工笔画   颜色   花朵   画法   花卉   技法研究   画面   工笔花鸟画   渲染  
描述: 四、临摹设色花卉技法设色:即工笔画,是工整细致的画法,用笔工细,线条流畅,圆而有力、色彩富丽,工笔画是用熟宣或绢来画,将双勾白描的花卉以颜色渲染而成。花瓣勾线时要用淡墨,叶用深墨,木本枝干用淡墨深墨相结合,渲染时要用两支笔,一支设色,一支清水渲染。设色颜色要淡,清水笔笔内含水量要适当,水多会留有痕迹,太干则渲染不开。
名家辈出的“海上画派”
作者: 许志浩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国画创作   艺术市场   建国后   吴昌硕   中国画家   上海美专   工笔花鸟画   徐悲鸿   油画  
描述: 朱屺瞻(1891—1995) 字起哉,别号六十白石印,室名六十白石印轩,梅花草堂。江苏太仓人。 1912年进入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学习,一年后因毕业成绩优秀而留校任教;1917年在汪亚尘的怂恿下,赴日本东京川端美术学校,拜在名家藤岛武二门下,学习油画和素描,早期油画受印象派画家马奈、塞尚、梵高和马蒂斯影响较大,具有强烈奔放的笔触和色彩。不久,因获悉母亲病危而返回上海,历任上海新华艺专和上海美专教师,同时兴趣转向中国画创作,并将油画的奔放、火一般的热烈用于其上,追求绘画的“野趣”。建国后,被上海中国画院聘为专职画师。 80岁时朱屺瞻已是名扬大江南北的中国画家,可
要从刻画见天真 读《陈之佛画集》有感
作者: 张放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陈先生   美术教育   形式美   美术学校   佛画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描述: 陈之佛先生是现代中国绘画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工艺美术家、艺术教育家和美术理论家.在这本《陈之佛画集》的封套上印有“中国工笔花鸟画巨匠”及“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极品”两句话,这两句话很好的评价了陈先生及其作品.陈先生的艺术创作和人生制作一直为我所钦佩.陈之佛先生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他十二岁时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一本《芥子园画谱》将他引入了美的世界;1912年,他考入浙江工业学校机织科,主修机织图案;1917年,年仅20岁的他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工艺美术教材:《图案讲义》1919年,他考取留日官费生,进入了了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工艺图案科,成为我国到日本学习工艺美术的第一个留学生;1920年,他加入了留日学生组织的“中华学艺社”,当时参加的还有夏衍、关良、卫天霖、黄涵秋等;19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归国,先后在上海东方艺术专门校、上海专大及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担任图案教师,并创办了“尚美图案馆”;1930年,他任上海美专图案系教授,并于南京中央大学兼课,次年应徐悲鸿先生邀请,于中大艺术科任职.自1925年至1935年间,
工而有意——文人工笔花鸟画的基本特征
作者: 刘海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   抒情言志   “心”   基本特征   重要地位   个性情感   中国美术史   工笔花鸟画   “写意”   “意”   文人画   创作主体  
描述: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人画由工笔和写意两大部分构成,文人工笔花鸟画在继承宋代院体花鸟画成就的基础上,将院体花鸟画的注重再现客观、注重对象形神的刻画发展为文人花鸟画的注重表现主观、注重作者心性的抒写。文人参与工笔花鸟画创作的目的是借花鸟抒情言志,即文人通过工笔花鸟表达了创作主体的个性情感。这种个性情感古代称之为“意”、“心”、“情”,故有“写意”、“写心”、“写情”诸说。意、心、情都指主体精神,但也有区别,心更多地表现为思想、格调,情则为情感,二者结合为意,泛指思想情感。那么我们可以将文人工笔花鸟的特征归结为具有写意性,或简称为“工而有意”。关于“写意”通常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