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老药新彩
作者: 暂无 来源: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灵感   文人画家   来电询问   好评如潮   物质文化遗产   工笔花鸟画   人物专访   中国企业报   彭飞   一指禅  
描述: 老药新彩
银钩铁画注深情:浅谈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艺术
作者: 檀东铿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伯年   金石书法   白描艺术   铁画   白描花卉   基本功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以形写神   艺术修养  
描述: 中国画历来讲究笔墨,讲究用线。早在唐代,理论家张彦远就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也指出:“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更明确提到:“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之一的工笔花鸟画自然也不例外。一幅诗意盎然,造型准确生动,色彩谐调优美的工笔花鸟画,如果用线也很有功力,必然更具艺术魅力,更耐人寻味。可见工笔花鸟画中,线描的作用不可忽视。而陈子奋先生正是一位毕生致力于花鸟画线描研究和探索的画家。著名美术史论家俞剑华先生曾在《陈子奋白描花卉册》序言中,高度评价了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艺术。他指出:“他的线条既不是顾恺之,也不是李龙眠式的,而是含有顾恺之、李龙眠的精华而独树一格,成其所谓陈子奋的白描。流利的地方如行云流水,顿挫的地方如屋漏痕。平正温和,绝没有霸悍的习气,宛转自如,也没有生硬的缺点。描写形象,恰如其分;‘以形写神’独具心得。尤其在章法的剪裁,位置的经营,既无一般俗套,又无标本缺陷,迎风含露,妩媚多姿,予人以清新愉快之感。”俞先生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挚着追求,大胆创新:记福建青年画家黄莱
作者: 许怀中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胆创新   国画   书画家   工笔重彩画   青年画家   直寻   情感化   工笔花鸟画   艺术追求   艺术风格的形成  
描述: 黄莱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青年画家。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他专期挚着、艰辛艺术追求、刻苦、认真学习和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结果。 多年来黄莱的艺术创作取向,在徘徨困惑中,一直寻求一条适合自己才秉、气质、学识的路子。艺术风格的形成,必须寻找到“蜕变”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便是中国的工笔花鸟画为何创新的问题。 我国国画中的工笔花鸟画,秀丽典雅,雍容华贵,但如何在这传统上加以创新,改变技法,增强气势,赋予时代的气息,这是黄莱反复思考的问题。传统画法要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观转向情感化,心灵的寄托与更高的要求,黄莱
中国文化中的工笔花鸟画
作者: 孔六庆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   工笔画   工笔人物   题材   心性修养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天地自然   中国绘画  
描述: 提起中国文化,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或许是“天人合一”思想.因为一是其起源之古老——虽然这四字最早使用于北宋的张载,然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却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天”字的构字法,就有寓天于人的意思,反映了“天”与“人”概念的紧密联系.二是这种思想从养生出发,旁贯于哲学、宗教、医学、武术、文艺等学科领域,对中国文化的主体及方方面面的形成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含义之广泛,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学说.
略谈工笔花鸟画
作者: 杨敬仲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花鸟画   国画创作   工笔画   绘画语言   现代主义   工笔花鸟画   艺术语言   艺术个性   中国画发展  
描述: 略谈工笔花鸟画杨敬仲经过全国中国画大展、首届中国花鸟画展与三届工笔画大展的先后举行,可以看出当前美术创作是在一种沉稳求进的情况下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它涉及到内容题材与形式构图等诸多因素,进行全方位思考与多元化创作。在传统与现代的抉择中愈加沉稳与成熟,既...
融进新法 拓展传统──读金鸿钧的工笔花鸟画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西方艺术   艺术表现力   西洋素描   艺术创造   中央美术学院   工笔花鸟画   生生不已   中国画   发扬传统  
描述: 融进新法拓展传统──读金鸿钧的工笔花鸟画邵大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有人物、山水和花鸟,我以为花鸟最难;而在花鸟中,又以工笔花鸟为最难。所谓难,是说要画出点新意来难。因为花鸟画受到的限制比人物、山水多,传统工笔花鸟画较为严格的规范对作者也自然形成一种束缚的...
不负造化:金鸿钧的工笔花鸟画
作者: 李松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西双版纳   工笔画   工笔花鸟画   生生不已   热带雨   表现技法   大自然   牡丹花   中国画发展  
描述: 金鸿钧把工笔花鸟画带进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使这一画种增添了蓊郁、苍莽的气息,也使他的创作思路为之一变。 他说:走进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最深切的感觉就是大自然不是一枝一叶。以前的创作习惯、取材角度、表现技法都显得不够了,无力表达那种突然意识到的大自然之无垠与无限的感觉。 绿的永恒、生命的水恒启发金鸿钧从把握大自然的整体上去认识和构思花鸟画创作,他把工笔花鸟与山水画结合起来,表现对于大千
有序与空灵
作者: 范景中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美学特征   工笔画   画家   独立审美意义   中国美术史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笔墨   秩序感  
描述: 有序与空灵范景中读《林若熹画集》,不免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那曾经在中国美术史上显赫一时,就连皇帝也为之倾心的工笔花鸟画,是否真会随着“时代精神”的流逝而销声匿迹?林若熹是年轻一代的画家,读他的画,看他的文章,觉得在他的身上,没有肩负那些比他年长的画...
工笔重彩画的流源探微(二)
作者: 孙日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创新   给画技法   工笔花鸟画   创作体会  
描述: 元代文人画在宋代文人画兴起的基础上,充溢朝野,画院告废。重彩人物,花鸟皆衰弱走向下坡,山水画成了诸科之首。梅兰竹石特别是墨竹成了流行画种。元画家师古风很盛,“工不如写”的结论流风极强,这时画家赵孟頫(宋代十一世孙)尽管工笔重彩有很高成就如《秋江饮马图》、《罗汉像》、《人马图》,但是其创造性与深刻性以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均逊色唐宋大师一筹。明清一开始最高统治者即重视绘画的教育与欣赏作用,
贵在创造——答金鸿钧
作者: 王朝闻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大人民   工笔画   理解   艺术   继承   基本功   工笔花鸟画   作品   信念   创造  
描述: 3月13日来信收读。你对工笔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的见解,我都同意。看了你的作品《生生不已》、《榕根》和《牵牛》,我觉得你对工笔花鸟画传统既有继承也有创造。我理解你的成就得力于你对美术基本功的掌握,得力于你对传统画论所提倡的意境的理解,得力于艺术要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一信念的坚持。有些画家动摇了艺术为人民的信念,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