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工笔花】搜索到相关结果 77 条
-
关于南宋工笔花鸟的学术研究
-
作者:
蔡英余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法特征
花鸟画家
审美思想
学术研究
审美品格
审美旨趣
工笔花鸟画
南宋
-
描述:
南宋工笔花鸟主要是指精致工妍、富丽典雅的南宋院派花鸟以及和其风格相类似的同一时期南宋院外工笔花鸟画家的作品。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经典范例,我们对其审美思想、审美旨趣、审美品格、技法特征以及审美评品标准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人
-
浅论现代陶瓷工笔花鸟画技法诠释
-
作者:
徐文强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史料记载
现代陶瓷
人物画
技法
工笔花鸟画
诠释
社会经济
-
描述:
工笔花鸟画与山水画、人物画一样,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技法的一门独立的画科。它是以花卉、禽鸟、蔬果、虫鱼、走兽为题材内容的绘画。据史料记载,花鸟画自唐代开始兴起,独立成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谈中国花鸟画与陶瓷绘画
-
作者:
何海林
吴少华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表现手法
西方绘画
中国绘画史
陶瓷绘画
绘画艺术
学术文化思想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陶瓷工艺
-
描述:
一.中国花鸟画在历史中的地位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悠久,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具着十分独特的地位。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独特进程和直接的学术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花鸟画在再现、写
-
试谈陶瓷花鸟画的创新
-
作者:
毛光辉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
陶瓷艺术
民族特色
工笔花鸟画
创新
-
描述:
陶瓷花鸟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陶瓷花鸟画与中国工笔花鸟画及其相关姊妹艺术一样,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这也是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而然发展的必然。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潮流里,在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中,陶瓷花鸟画又一次展现出勃勃生机,新人新作浩如繁星,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
论汪以俊工笔花鸟瓷画艺术特色
-
作者:
汪宏亮
汪姜娜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后世影响
景德镇
两宋时期
花鸟瓷画
元明清时代
工笔花鸟画
粉彩
文人画
写意花鸟画
-
描述:
中国工笔花鸟画形成于六朝,到唐代已经相当发达,薛稷,边鸾,日光胤等人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五代时的黄筌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两宋时期的工笔花鸟画达到了高峰。元明清时代,因为文人画的兴起,工笔花鸟画开始与写意花鸟画相并峙立,后渐陷低谷。陶瓷装饰上的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相对较晚,主要局限于材质的贪乏。元时时期也仅是在青花上以淡描在五彩中以斗彩形式出现类似工笔的花鸟纹饰。直到清初时先有康熙五彩,继而珐琅彩之后,真
-
浅谈陶瓷工笔花鸟画审美观及创作特点
-
作者:
徐文强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工笔花鸟画
装饰材料
-
描述:
根据陶瓷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和分类,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陶瓷工笔花鸟画的审美观及创作特点。
-
吉瑞森花鸟画的学术价值及意义
-
作者:
吴猛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学术价值
审美情趣
工笔花鸟画
精神境界
表现语言
文人画
写意花鸟画
-
描述:
众所周知,花鸟画分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两大类,两者既相互包含,又有各自明显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语言。工笔花鸟画严谨细腻,色彩丰富,一丝不苟,属写实、具象之范畴,多得花鸟自然生动之真趣。而写意花鸟画,简洁概括,手法洒脱,不拘形似,但求神韵,比较抽象。自宋代文人画兴起之后,写意花鸟画被赋予了更高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苏轼云: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文以达吾心,画以达吾意而矣。充分表达了文
-
我对工笔花鸟画创作中酝酿意境的想法
-
作者:
金鸿钧
来源:
艺术沙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酝酿
生活
长时间
构思
创作难度
构图
题材
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
缘物寄情
-
描述:
写物言志,缘物寄情。好的花鸟画应该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花鸟画绝不是一张动植物挂图,不能停留在对花鸟表面形似的描写上,要写物言志,缘物寄情。好的花鸟画应该是一首无声的诗。要求作者在深入生活时善于体验、感受并酝酿有诗意的境界、气氛——这个过程叫构思。比如选择什么题材、放在什么季节(春、夏、秋、冬)、什么气候(雨、雾、风、雪)、什么时间
-
艺术的慰藉
-
作者:
喻慧
来源:
艺术沙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诗歌
艺术方式
海洋
唐代
工笔花鸟画
绘画
生命意义
雕塑
音乐
-
描述:
与山川、海洋、石头相比,我们只是匆匆而过的掠影,心头挥之不去的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因此我们用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等诸多艺术方式,来表达我们在有限中对永恒的向往,借以慰藉我们脆弱的生命。
-
花姿·花语·花韵:读张晶晶工笔花鸟画
-
作者:
陈立红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使人
青年画家
断肠人
芙蓉秀
工笔花鸟画
画中
朦胧美
书画家协会
伤春悲秋
-
描述:
张晶晶,1982年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2003年结业于黑龙江省首届岩彩画高级研究班,2005年进入北京画院莫晓松工作室深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2007年作品《玉兰栖禽》入选纪念郭味蕖诞辰100周年大展,2008年广西诗语女艺术家展。现为中院美术学校(原清华美术学院老教授培训班)教导副主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