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工笔花】搜索到相关结果 202 条
-
工之笔意,没之骨韵——浅析宋代工笔花鸟与南田没骨的异同
-
作者:
徐娜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
描述:
工之笔意,没之骨韵——浅析宋代工笔花鸟与南田没骨的异同
-
黄荃富贵画风浅析
-
作者:
宋杨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皇家富贵
-
描述:
北宋晚期,宋徽宗赵佶酷爱艺术,在位期间将画家的地位提高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他在宫廷成立了画院,花鸟画创作异常繁盛。南宋时,花鸟画创作沿袭徐黄二体的风格继续向前发展,黄筌画派花鸟画设色愈加精工艳丽,生动细腻,徐熙画派主要是以有文人意识的画家担当起主要角色,发展了“落墨为格”的风格。两宋工笔花鸟画历经三百多年的人文积淀与艺术的传承发展,把工笔花鸟画提升到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光辉灿烂之境。宋代的花鸟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现代许多杰出的花鸟画家都深深受惠于两宋花鸟作品的滋养。
-
工之笔意,没之骨韵:浅析宋代工笔花鸟与南田没骨的异同
-
作者:
徐娜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异同
南田没骨
-
描述:
工笔花鸟源远流长,没骨画亦有千年历史,它们都非常注重写生。工笔花鸟始于唐朝,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没骨花卉则由明末清初画家恽寿平复兴,他讲究书法的修炼,自成一体的设色方法,丰富了中国画的发展和表现。从它们的产生至今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我们当今的绘画创作所借鉴。
-
试谈传统中国画元素在现代漫画中的运用
-
作者:
赵诗
来源:
美与时代(上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
审美特点
艺术创作
元素对
表现技法
形式美感
水墨山水
书法篆刻
-
描述:
中国现代漫画的发展,需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融合创新为手段,发扬民族特色,尤其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对中国画元素的开发利用。中国画元素广泛存在于国画的审美特点、表现技法和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从水墨山水的意境格调到工笔花鸟的一草一木,从墨色的浓淡对比到线条和皴擦的运用,乃至书法篆刻的形态,都是现代漫画值得吸收借鉴的。在现代漫画中运用中国画元素,不仅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培养青少年审美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
万象浴清影:浅评周午生的绘画
-
作者:
李炯
来源:
世界知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心得
现代音乐
发展进程
院体画
绘画技法
高度化
画面
工笔花鸟画
明清文人画
传统文人画
-
描述:
从周午生的画面中,我们终于可以获得相违以久的似乎已经有些陌生的清赏雅兴。对于传统工笔花鸟画,周午生表现得兴趣盎然,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精华并寻求着创作灵感。早期作品的摹古之风已经看不到太多痕迹,这得益于他的学习心得,摹古而不泥古。纵观其作,清雅的画面氛围以及近乎完美的构图足够令观者屏息而视,取材的讲究高度化地合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范畴。周午生将宋代院体画和元、明、清文人画的两种法则高度糅合,取宋代院体画的森严法度,纳元明清文人画的文化精髓。另外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画面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气息,在绘画中纵论古今,畅谈之兴高也,亦如现代音乐中的古典音符,铮铮有力。周午生深知绘画技法的稳固在绘画整体向上发展进程中
-
气韵生动、玄色至上与情景交融:关于花鸟画创作的思考
-
作者:
许晓彬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全独立
艺术家
自然形象
画面
思考
创作过程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写意花鸟画
创作法则
-
描述:
中国画的发展有其多变性、一贯性,花鸟画亦然。以两宋院画为高峰、奉自然形象为最高典范的工笔花鸟画伴随明清文人画的盛行而发展,重情绪、笔法表达的写意花鸟画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创作法则及画面形式,愈来愈成为完全独立的系统。花鸟画的要旨是什么?在不同人心里可能有着无数的答案。在同一个系统中作
-
林静纯书法作品欣赏
-
作者:
林静纯
来源:
文史春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国家领导人
广告宣传画
园林设计
书法
“龙”
林静
作品欣赏
-
描述:
林静纯,广西龙州人,中国十大电影广告宣传画创作人之一。一位神奇的书画界“怪才”,书法、油画、水粉、水墨、工笔花鸟人物,篆刻、木雕、石雕、易经、风水、园林设计和室内外设计等无所不通。大概是生肖属龙的缘故,他将“龙”文化参透骨髓,“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笔法上下左右逢缘,泼墨挥毫间使“龙”和“易经”两贤相得易彰,尽显“龙”之百态。作品被国家领导人、企业家、文人墨客等广泛收藏。他凭已之力捐助慈善活动,并希望把广西书画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
于非闇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范学校
书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
1949年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美术研究所
北京
-
描述:
于非闇(1889-1959),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
艳美与典雅:重读于非(?)《玉兰黄鹂图》
-
作者:
赵跃鹏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范学校
民间绘画
画法
用色
晚年创作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重读
黄鹂
白玉兰
-
描述:
与陈之佛并称"北于南陈"的于非闇,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工笔花鸟画的代表性画家。他学画从明代陈老莲入手,进而溯源至五代两宋,于宋徽宗赵佶处得力尤多。早期的作品较为淡雅,后期则趋于丰满富丽。作于1956年的《玉兰黄鹂图》,即为其晚年创作的精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阅读于非闇的《玉兰黄鹂图》,画面中明快的色调最引入注目。石青底上的白玉兰隐秀温润,黄鹂的颜色更显光鲜亮丽。这一色调的处理,可以看到于非闇在对两宋花鸟画的研习中,也接触到南宋的缂丝工艺,并将之大胆地借鉴到工笔花鸟
-
妙于陈馨—于非蔺、陈之佛精品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继承与发展
陈之佛
集中呈现
中国美术家协会
工笔花鸟画
精品
南京博物院
-
描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南京博物院、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妙于陈馨——于非周、陈之佛精品展”于7月25日上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作为北京画院今年重点策划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专题之一,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北京画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于非同、陈之佛两位工笔花鸟画大家的精品力作70幅。展览共分为“与古为徒”“我师造化”“诗情画意”3个专题,力图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写生与师法自然、个人涵养与风格创造等角度揭示中国画内在衍变发展的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