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寻】搜索到相关结果 43 条
-
为什么艺术品限量有益于营销?
-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齐白石是艺术品营销的高手,他为了将得意之作卖出高价而跟夫人“演双簧”的故事,已广为人知。顾客问:“齐老先生的草虫最为出名,可否割爱一册?”他回答:“年纪老了,眼神不好,工笔草虫不画了,真是对不起。”顾客继续恳请,他故作为难:“有倒是有一部,不过太太藏起来了,不知肯不肯出让。”顾客求购更迫切,说愿意出大价钱。
-
英海珍:让古老青花焕发青春光泽
-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英海珍:让古老青花焕发青春光泽
-
蓝白之间 静绽幽芳——全球青花现象雅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蓝白之间 静绽幽芳——全球青花现象雅赏
-
蓝白之间 静绽幽芳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英国农场主的珍藏半世纪后上头条 就在香港苏富比春拍结束第二天,其“琵金顿专场”的消息霸占百度、腾讯等各大网站头条。原本估价2亿,却一口气拍到5.28亿港元,这让琵金顿先生的三个女儿也惊讶不已。她们是这笔“天降横财”的受益者。但如此佳绩并非登上头条的唯一原因,关键在于它拍的是中国瓷器。其最贵的10件宝贝中有8件都是明代青花瓷。
-
瓷中趣味枕中梦
-
作者:
非虫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翟金录老人退休后,从邯郸到上海生活多年了。仲春时节,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以他收藏的瓷枕为主的“枕·梦——中华民族‘枕’文化藏品展”,别具一格。老人自家的百枕无忧斋,光是青花枕就收藏有120方,其中不乏清代磁州窑大师王凌云、赵七珍、石泉、小川等人的作品。 尽管展期从3月19日到5月10日,然而仍有人意犹未尽。
-
陈稳兆 藏石“无我”之境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华山路2088号,一个看起来并不显眼的门面,写着“奇麟阁”三个大字。走进去,别有一番洞天:各色各样的石雕或是壁立千仞,或是小巧玲珑;或是莹洁如玉,或是五彩斑斓。在井然有序的展示柜上,每一块石头似乎诉说着独一无二的故事。而创造这些故事—— 或者说理解这些故事的人,就是青田人陈稳兆。 行业内的人将他视作资深的玉石鉴赏家、收藏家、雕刻家,而行外人也许会将他视作一个成功的玉石商人。
-
当代雕塑会给我们怎样的期待?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雕塑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情景中,其内涵与外延均在不断地拓展。 譬如就艺术形式与审美趣味而言,在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阶段,曾出现过作为形式的雕塑、作为语言的雕塑、作为技巧的雕塑、作为风格的雕塑。从现代到后现代阶段,也曾出现过作为结构的雕塑、作为剧场的雕塑、作为地点的雕塑。
-
2015首届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引发的思考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最近几年,我参加了雕塑界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收获很多。今天早上看到本届双年展,觉得是2015年中国雕塑界的一次盛会,参展作品也基本能呈现近年来雕塑界的创作面貌。2013年“大同雕塑双年展”引进了策展人制度,在今年的双年展中能得以延续,说明了雕塑双年展在不断进步,在制度、范式等方面不断在向前推进。今年几个展览板块的设计也很用心,在吕品昌先生策划的当代陶艺,唐尧先生负责的展览单元中,我们能看到一些非常不错的作品。
-
何桂彦:2015 首届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引发的思考
-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何桂彦:2015 首届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引发的思考
-
刘韡作品中的艺术观念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2000年以来,刘韡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以众多不同的媒介,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进行创作,其作品注重观念,强调方法,涉猎多个题材与领域。就那一时期的创作路径与美学取向来说,大致呈现出三个发展方向。 第一,注重“日常”与“异常”所形成的张力。艺术家以特殊规则切割一些日常物件:洗衣机、冰箱、桌球台甚至是树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