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安多】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热贡艺术
-
作者:
李少波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艺术活动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安多藏区
青海省
藏传佛教艺术
泽库县
热贡艺术
同仁县
-
描述:
,藏族绘画、雕塑艺术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并且艺人中有不少是藏族,故又被称为热贡藏传佛教艺术或热贡藏族艺术。这是安多藏区的一个藏传佛教综合艺术流派。地处同仁县境内的隆务河中游两岸的吾屯、年
-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
作者:
卓玛措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勒
民间音乐
安多
-
描述:
民间音乐是音乐的源头和起点,民族音乐更是音乐海洋中五彩斑斓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多藏族民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同语系地区方言的差异也致使各地区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安多方言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地域分布较广。
-
四川南北藏戏史略
-
作者:
葛艾
来源:
西藏艺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文化
四川藏区
表演艺术
历史地位
藏族地区
歌舞剧
安多藏戏
舞蹈
民族特色
西藏文学
-
描述:
藏戏是流行在藏族地区的歌舞剧;是西藏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艺术的综合。是以说唱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藏族文化史上有着显赫的历史地位,曾被称为“西藏艺术的主峰”。藏戏在西藏形成已有六百余年,传入四川也有二百余年。四川藏族人口上百万,仅次于西藏而多于青、甘、滇各省藏区,藏戏在四川的演变,对藏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
金色谷地的热贡艺术
-
作者:
周一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出租车
塑像
大同小异
游客
安多藏区
唐卡
绘画
热贡艺术
同仁县
-
描述: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在藏语中被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早在公元18世纪,这里就以几乎囊括了藏传佛教艺术一切门类的“热贡艺术”而闻名于藏区。在同仁县的吾屯,90%以上的男子都能够绘画或塑像,身怀绝技的高手更是层出不穷,热贡艺术因此也被称为“吾屯艺术”。推开吾屯任何一座土坯外墙的僧舍或者农舍的院门,所见到的景象都大同小异:或者雕塑,或者绘画,似乎每一双手都可以妙笔生花,他们只需轻轻舞动画笔、刻刀,就可以创造出线条流畅、光彩夺目的一幅幅唐卡和一座座塑像。
-
麦积山:集历代雕塑精品于一山
-
作者:
暂无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出租车
塑像
大同小异
游客
安多藏区
唐卡
绘画
热贡艺术
同仁县
-
描述:
麦积山:集历代雕塑精品于一山
-
后窗 悦读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出租车
塑像
大同小异
游客
安多藏区
唐卡
绘画
热贡艺术
同仁县
-
描述:
《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 连美恩,25岁的狮子座女孩,出生于沙特阿拉伯,毕业于台湾世新大学广电系。24岁那年,她背上7公斤的行李,独自去欧洲流浪了14个月。 《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记述的就是她穿着最破的大衣,借无数人家里的沙发作为落脚点的欧洲流浪的经历,即所谓当沙发客在欧洲游玩的见闻点滴。沙发客是指一种在别人家沙发借宿的旅行方式,充满着新奇、有趣和刺激,是一种比较时尚前卫的旅行方式,颇受白领青年的欢迎。 作者通过该书,讲述了她在旅行途中遇上的种种事情。她说,每走进一个陌生朋友的家里就像打开一个惊喜箱,你无法预测里面会跳出什么东西来,但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除了许多美好的经验,作者也曾经在荷兰遇过宿主出尔反尔,在西班牙被有特殊癖好的大学教授舔脚趾,在英国被吸毒的男子吓到差点精神分裂……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些常人所没有的经历,这本书在推出之后备受好评,并成为2011年台北国际书展最大赢家,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其亲授颁奖词。 此书是梁先生生前未竟的作品,由林洙先生整理而成。 梁思成是一位建筑大师,他一生挚爱雕塑。“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侵华已经剑拔弩张,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感到时间的紧迫,他们日夜兼程地赶路,要赶在侵略者入侵以前把华北、中原地区的古建筑全部调查完毕,要在日军毁坏这些珍贵的庙宇、石雕、佛像前把它们拍摄下来、记录下来,因为很有可能这是它们留在人世的最后影像。
-
甘肃连城妙因寺及其相关寺院探研
-
作者:
夏春峰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司
连城寺院群
安多藏区
妙因寺
-
描述:
连城寺院群地处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甘、青交界地带,融政治、宗教、文化于一体,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妙因寺为代表的寺院在教派传承、寺院布局、建筑形制、雕塑壁画等方面构筑了该地独有的"汉藏结合、佛道交融"的特色,凸显了寺院群在该地区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