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天】搜索到相关结果 400 条
-
大津口走来的泰山挑夫
-
作者:
马鑫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天门
平民
记忆
春秋
故事
豆腐
景区建设
泰山
传说
雕塑
-
描述:
在泰山的怀抱里,揽着数千年的浩瀚历史,揽着诸多伟人的传说,也揽着平民的故事。而说起泰山的平民故事,可能就数泰山挑夫给人的印象最深了。若水先生的《泰山挑夫》里这样写道,"泰山十八盘,走着一挑夫。一根扁担挑日月,两脚踏出攀登路。颤悠悠一春秋,忽悠悠一寒暑……"在人们的记忆里,挑夫们的步子和着他们的号子在攀登大山中如雕塑挺立着。从泰山脚下到玉皇顶,客人们攀登的是游览,而泰山挑夫攀登的是生存。宋亓军,今年50岁了,说老也不老,说年轻也已经不年轻。他的家住泰山脚下的
-
卞哲甫陶瓷艺术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瓶
陶瓷
瓷板
艺术作品
甲天下
艺术大师
青花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
河北省
-
描述:
卞哲甫陶瓷艺术作品
-
跨越四个世纪的纪念
-
作者:
宋浩杰
黄树林
来源:
档案春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
徐家汇
文渊阁
科学家
徐光启
上海市
周年纪念
徐汇区
天主教会
中西文化交流
-
描述:
今年4月23日,“忆上海先贤,明爱国之志——明末爱国科学家徐光启诞辰450周年纪念会”在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公园举行。纪念会拉开了“徐光启诞辰45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包括中外专家学者研讨会以及徐光启雕塑落成仪式等)序幕。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徐氏后裔代表等在内的4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纪念会,共同纪念这位被外国友人称为“徐上海”的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1562年4月24日(明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诞生于松江府上海县南太卿坊祖宅内,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
给天使打电话
-
作者:
汤园林
来源:
党建文汇(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打电话
教堂
牛仔裤
天使
电话号码
-
描述:
到荷兰观光.有一个地方一定得去.那就是著名的圣约翰大教堂。教堂外耸立着形态各异的雕塑,其中有一尊非常特剐,是一位身穿牛仔裤斜挎背包的小天使.左手放在耳朵边,头倾斜着。仿佛正在聚精会神地接电话。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个天使真的会接电话哦.她还有个专用的电话号码呢。”
-
高岭问瓷
-
作者:
杨昔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土
天童
矿工
困境
元代
陶瓷艺术
高岭土
瓷业
南宋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景德镇陶瓷新纪元的朝代。一次偶然,瓷业工人用他们简陋而原始的铁锄掘出了一个世纪的惊天童话——高岭土。相传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高岭村一户何姓夫妇得到了神
-
杨天宇陶瓷艺术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宇
艺术作品
江西省
艺术家
中国当代
学会会员
美术师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本科学历
-
描述:
杨天宇放鹤楼主,1973年生,江西都昌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设本科学历,国家二级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当代实力派艺术家荣誉称号,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陶瓷美术师,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一谈景德镇传统陶瓷装饰中的吉祥寓意
-
作者:
李锋
王智鸿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陶瓷装饰
原始装饰
装饰图案
图案装饰
传统图案
精神内涵
传统吉祥图案
象征寓意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一、传统图案概述图案在《辞海》里如此解释: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传统图案是远古人类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找到的那种思想情感寄托。图案起源于图腾,即远古人类崇拜的图形,充分地表现出劳动人民崇尚美追求美的心理。我国传统图案大部分表现如龙凤纹、祥云纹、火焰纹、瑞莲纹、麒麟纹、水波纹、花鸟纹、植物纹、几何纹等。原始装饰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这是最早具有实用意义的装饰。在原始时代,装饰图案以
-
道器合一 施于人生:回顾陶瓷大师施于人
-
作者:
谢江
王飞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主教徒
天主教堂
合一
道器
设计观念
培养的
陶艺
人生
创作思想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1928年2月2日,施文林(原名)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小商人之家,9岁失去双亲。他聪颖好学,自幼即显出艺术天分。有一天他在当地天主教堂前的人行道上作画,引起神父的注意而被好心收留。是教会帮助他渡过儿时
-
清代瓷板画考析
-
作者:
张卫星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主教徒
天主教堂
合一
道器
设计观念
培养的
陶艺
人生
创作思想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一、清初瓷板画的发展 清代顺治十六年,江西地方局势稍安,地方官员即督烧宫中应用之瓷板。康熙《浮梁县志》载,“顺治十六年奉旨烧造栏板,阔二尺五寸,高三尺,厚如龙缸。经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监督烧造,亦不成,官民咸惧。” 后来赴景德镇考察的殷弘绪提到,该栏板系用来装饰宫殿长廊的。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汉名为殷弘绪)系法王路易十四聘任的赴中国的六位特使之一,在1712年写给时驻印度的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中写道:“据《景德镇志》,在皇帝的订货中也有未制作成功的。
-
雷菲力青花瓷绘之笔情心韵(上)
-
作者:
陆苇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笔情心韵
青花瓷板画
英国水彩画
中国画
诗境
-
描述:
及"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的哲学精神,跨越了艺术门类,颠覆了画种概念,使东西方两种绘画的表现手法交互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创造了风格独特的现代雷式青花瓷板绘,成为特立独行的艺术大侠。
<
1
2
3
...
11
12
13
...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