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模糊控制在卫生陶瓷梭式窑微机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 杨立   陈理君   冯涛   杨夏冰   来源: 中国建材科技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糊控制规则解析式   隶属度函数   模糊控制   脉宽调制(PWM)   增量式积分型F.C  
描述: 本文叙述了梭式窑模糊控制方法,简化模糊逻辑推理和预测公式,给出脉冲燃烧脉宽调制中关键技术的处理办法。并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软件设计等。
基于KingView的煤矸石烧结空心砖隧道窑监控系统
作者: 王庆兰   石学文   张同对   来源: 广西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煤矸石   组态王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描述: 【目的】实现煤矸石烧结空心砖隧道窑烧结过程的“自动”控制与管理,保障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方法】利用自动检测技术、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和组态软件KingView设计并实现了一煤矸石烧结空心砖隧道窑
圆锥曲线中弦的中点问题的一种简捷解法
作者: 郝世富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直线   中点   简捷方法   圆锥曲线   增量法   轨迹方程   高考试题   最短距离   有关问题   解析几何  
描述: 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是历年高考试题的压轴题之一,这类问题中,涉及弦的问题特别多,其中尤以弦的中点问题更为五彩缤纷.本文介绍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简捷方法——增量法.
”我们不是教师,是教育者“------挪威早期教育 观察系列之教师角色定位
作者: 何第   来源: 上海托幼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建设用地规模   上海   增量   土地   负增长   污染环境   规划  
描述: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何敏 不教,就不是教师 在教师专业化备受关注并成为热门话题与研究主题的今天,“幼儿园教师是不是教师”似乎并不是个问题。当笔者访问挪威一所幼儿园时,一位教师平静而明确地说:“我们不是教师,因为在幼儿园以‘不教’为主,我们‘不教’,当然就不是教师。”面对如此“奇谈怪论”不免要追问:“你们不是教师,那你们是什么?” 典型的中国式回答很可能是 阿姨、保姆或者看护。而挪威同仁则很自信地回答:“Pedagoguei”中文翻译为“教育者”或“教育家”,由于英语源自希腊文,该词语原指“送孩子往返学校的人(简称教仆)”,后被引申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或人员。挪威同行对该词语的解释也的确名副其实:“我们的职责主要是照料和陪伴孩子,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陪他们玩,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替家长照顾孩子、陪孩子们玩。” 不仅挪威的幼儿园教师(我们暂且仍这样称呼他们)这样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2006年出版的北欧幼教专著在论及教师角色定位时也专门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幼儿园教师通常不认为自己是“教师”而是“教育者”。 将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于“陪孩子成长,不教或少教”,这一取向在“教师专业化”呼声越来越强势的当前显得有些“另类”。其实,情况有可能恰好相反,北欧延续的是欧洲大陆的传统,而“教师专业化”的呼声主要源于英美国家,这种呼声似乎也可看成是对欧洲大陆这种传统的一种“反叛”。 近代以实用主义哲学立国的美国社会虽然重视教育,但教师的地位普遍不高(多数国家亦然),学者们为了改善教师非专业或准专业的状态或地位,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希望社会重视教育、重视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却不甚清楚,仍在探讨之中。在“教师专业化”的讨论中,也有学者认为教师不应该太过“专门化”,不应过于强调专门的技术或者能力的运用。 问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专业化与否,而在于专业化的内涵是什么。我们的幼儿园选择“教”,促使从业者更关注如何专业地“教”,努力成为专业的教师:而挪威或北欧的幼儿园选择“不教”或“少教”,其从业者更愿意成为专业的教育者。 照料、陪伴儿童很重要 在挪威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天天以游戏为主,中国的访问者常常会问:在这样的幼儿园里,孩子能学到什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挪威的幼儿园“教育者”会说:“我们跟在孩子后面,陪伴他们,或者为他们搭建鹰架(脚手架),幼儿园不是学校,孩子们在非正式的学习情境中学习!”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以陪伴为主的“教育者”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自信,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不重要,他们在照料和陪伴儿童中同样能够达到“不教而育”的效果,堪称真正的“教育者”。 对于“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有关,在中国有着“上行下效,不教不琢不成器”的教育传统,作为受教育者的儿童被假设成需要被改造的对象,不教怎么行7而西方以古希腊为源头的教育传统,假设儿童本身具有相当的能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将其内在的能力引出或释放。 “陪伴”在西方文化里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这与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价值的强调不无关系。有养育经验的人可能知道,照料、陪伴儿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能轻松地将其做好也是一种专业水平的体现。 “陪伴”更有“放手”的意义,还体现出“教育者”的谦虚态度:让儿童成为他们自己的主人,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和想问题,与儿童一起发现惊奇之处,欣赏每个儿童不同的发现与理解,甚至他们的错误,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谁愿意与一个总是先知先觉、不犯错误且好指挥、爱控制的人长期在一起呢?如果谁习惯如此,那他一定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可能会学到很多,但也一定会损失很多成长的乐趣。 不放弃教育者的责任 在挪威,虽然将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于照料儿童并陪伴他们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只是更强调在照顾好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以自然而整合的方式进行教育。 挪威的“教育者”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的探索、提问、发现、表达与交流,如对比不同植物的奇妙,研究动物的足迹,观察蜗牛的行踪,讨论人的生老病死,鼓励儿童在雨中作画写诗,提示在各种情境中出现的数学,促进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艺术化的表达等。 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也会开展一些方案活动,如研究雕塑,并用身体形态进行雕塑造型:用废旧的牛奶盒造房子,模拟火山爆发等。简言之,挪威的幼儿园以自然的方式将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整合在一起,促进他们作为人的整体发展。当然,作为专业的陪伴者,保证安全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对此,挪威社会达成一定的共识,即不管家长还是教师,都不代替儿童自己判断和注意安全,对儿童在活动中造成的小伤小疤视为正常,不追究教师的责任。 在全球竞争加剧的压力下,挪威的早期教育也开始强调儿童的学习:不仅将儿童入小学的年龄从七岁提早到六岁,还在2006年出台早期教育的内容领域与任务框架,希望教师能够在陪伴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更明确地提示各领域具体内容的学习:适当关注儿童提出问题的答案:不只是让儿童进行大量的个人化探索,也适当组织一些集体化交流。 总之,让儿童在高兴玩乐之余也能收获更多学习的果实。当然,这种要求仍以“照料、陪伴”的角色定位为前提。 教育不应该太过功利,太多的要求容易歪曲教育的本质,特别是造成教师的负担过重。教师的生存状态对于其本人的幸福和事业的成败都至关重要,如果承载过多的社会希望而令教师变成超负荷运转的机器,那么教育能否收到成效也是令人怀疑的。 慎给教师角色做加法 自从教育被重视、教师被“发现”、“教师专业化”越来越热门,教师就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角色——年幼儿童的照顾者、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反思者、改进者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要成为引导者、回应者、提问者、总结者、观察者、记录者、研究者等,在教学活动以外还要成为课题参与者、儿童问题行为解决者、公开课承担者、与家长的沟通者……太多的角色要求会让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反观挪威社会,幼儿园教师似乎一直都很“低调”,这一方面反映了挪威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追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些定位于“陪伴者”的教师有着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轻易让改革者随意给教师角色做加法。他们一定很清楚,给教师角色赋予太多意义,虽然听起来很“崇高”,却因此要付出很大代价,这种既无意义也没必要的事,还是少做为好。
从观看表演开始的戏剧教育——挪威早期教育观察系列之戏剧教育
作者: 何敏   来源: 上海托幼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建设用地规模   上海   增量   土地   负增长   污染环境   规划  
描述: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何敏 说到戏剧教育,很容易联想起培养小明星、小演员或挑选少数儿童表演给另外一批儿童及大人观看。挪威及北欧教育体系中的戏剧教育的重点在于利用戏剧情节让儿童想象、思考、提问和讨论等,与训练儿童的表演技能没有太大关系。学龄前儿童喜欢想象、扮演和表现,这种本能可能会被发展为表演,挪威的戏剧教育鼓励儿童装扮,却很少让他们当众表演,他们更强调的是教育而非表演。因此,挪威的戏剧教育是以让儿童从小看戏剧、看表演为起点。 成人表演,儿童观看 如果让学龄前儿童演出一台戏,必然要花很多时间反复排练,对于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要求过高,也没有必要。因此,挪威戏剧教育的第一阶段定位于观看、欣赏戏剧表演,并由此接触和了解戏剧艺术以及戏剧艺术家。 虽说儿童乐于装扮,但要当众表演则需要更多训练。学龄前儿童的戏剧教育基于儿童的装扮本能,但是在挪威,儿童并不表演给大人看,恰好相反——成人表演,儿童观看。因为挪威的戏剧教育是在戏剧化的情境中,让儿童学会欣赏、体验,并利用戏剧情境讨论一些问题。 成人的表演比较正式,经过精心设计和仔细编排,并在专业的指导下反复排练,不太复杂的道具加上生动夸张的表演与装扮,表现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海盗船”的故事,海盗在海上航行想找到岛屿停靠,反复用望远镜观察寻找,那种期盼和焦急之情,成人的表演易于儿童理解。当船上发生争抢食物、玩具、漂亮衣服等情节时,儿童边看边笑,有的还忍不住给剧中人(正在找同伴藏起来的漂亮衣服和食物)通风报信,告诉他要找的东西在某个箱子里或在帽子下。 成人的表演也可能是来自于图画书里的某个情节并适当加以改编,如几个人到处寻找各种各样的蛋,或偷或捡,找到了就欣喜若狂,但是如果蛋的妈妈和爸爸(蛇)保护着蛋宝宝,想要去摸一下就要很小心。在儿童观看时可以让他们摸一下道具,想象一下剧中人捡到蛋会放在什么地方,蛋妈妈发现蛋宝宝没有了会怎么样。 成人的表演还可以是表现一个静止的画面或某个场景,就像一动不动的雕塑一样定格,然后用手触及静止的人物,这时他就活了起来,可以向他提出问题:你怎么了?你在想什么?你的心情如何?你接下来准备做什么?这样的表演方式可以让儿童也参与其中。 虽然成人的表演不像专业的舞台表演那么正式,但儿童却看得津津有昧。从小先学习做观众、做旁观者,去感受、去欣赏,这就是挪威戏剧教育的起点。 基于戏剧情节的讨论 在看表演、做观众的基础上,教育者可以利用戏剧情节引导儿童参与讨论,如两名大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名成人准备要骑三轮车,因为忘记带某样东西就离开了。这时,另一名成人从外面进来,发现三轮车空着,很高兴地扔掉自己手里的玩具骑上去,刚骑了没有多久,刚才去拿东西的成人回来了,将正在骑车的人推了下来,说是他先骑的车,别人不能抢他的车骑。第二名成人不理解,吵着说自己来的时候没有人骑这辆车,接下来两人就打了起来,其中一个哭着说要找人评理。 教师请儿童根据这个戏剧情节进行讨论,有的说两个人不应该打架:有的说先骑三轮车又离开的这个人不对,因为第二个人骑车的时候车是空着的,第一个人应该说清楚情况:有的说第一个人以为第二个人躲在某个地方等着他离开,然后趁机抢占三轮车。讨论了各种可能性之后,儿童又开始讨论解决方案,有的建议两人轮流玩,一个人先等一会儿,或者去玩别的,或者某个人主动谦让一下,让年龄小的人先玩等。 一名成人表演为了不想去医院看病就躲了起来,他说了很多理由,医院里的味道不好,怕各种检查,怕脱衣服,怕打针的护士,怕痛,医院里有些灯闪得像妖怪……扮演陪他去医院的朋友表现出很着急的样子,因为已经和医生预约好,如果这位病人不去看病的话,不仅很难再约到医生,朋友还错过上班的时间,更严重的是病情可能会延误。 表演到这一幕后,教师问儿童该怎么办,他们开始积极地想办法,有的说如果自己不太难受就告诉朋友不用去医院;有的说朋友不应该不听病人的想法就安排好了一切,得相互沟通:还有的说能不能请医生到家里来看病。 显然,这类基于戏剧情节的讨论其实都是关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难以解决的矛盾,现在用成人表演的形式再现矛盾情境,并引发儿童讨论,呈现各种观点后逐渐达成解决方案的共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儿童进行自我反思,同时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体验式装扮 除了感受、欣赏和讨论,戏剧教育还体现在儿童的体验式装扮。这种形式不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而是自己为了体验进行简单的装扮。如在讨论“疾病与死亡”这个严肃的话题时,教师选择了几个世纪前瘟疫泛滥成灾,导致很多人死亡的情境。 少数没有被传染的幸存者躲在教堂里,这时从外面来了一只随本村派出打探消息的人带出去的狗,主人不见了,狗循着路线回来了。正值寒冬时节,它大概想到教堂里来取暖,吃点食物。由于不能判断这只狗是否被传染,于是就能否收留这奈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此之前,教堂里的人刚达成一个共识,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只能出去不能进来,尤其是无法判断来者是否接触过瘟疫的情况下。儿童装扮成到教堂里躲避瘟疫的人们,手持蜡烛为死去的人祈祷,一名成人扮演从外面回来的狗,在教堂外走来走去,还不停地狂吠。 教师告诉大家,教堂里人们的观点分为两派:一派反对让狗进来,理由是狗很可能传染到了瘟疫,这样教堂里的人们也会被传染而导致死亡,再说狗不是人,没有必要管它冷死还是病死;另一派是同意让狗进来,因为它看起来精神很好,应该没有被传染。后来,凡是喜欢狗的人都同意让狗进来,而反对狗进来的都是不喜欢狗或其他动物的人。 教师请儿童谈谈自己的观点,有的说狗和人一样有生命,和人一样也都不想冻死、病死;有的说狗或许可以帮助人做一些有用的事,应该让它进来;但也有的说狗会咬人,不应该和人在一起,可以帮助它找到自己的伙伴:有的说狗会吃掉人的一些食物,而当时吃的东西已经不多了。经过争论之后,大家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教堂附近,给狗修一个可以保暖的窝,让它呆在那里,把人们吃剩下的东西给它充饥。 还有一种体验式装扮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也更实用。如儿童想进行一次国际旅行,他们设想到埃及、中国、印度、法国等国家旅行,大家商量着要准备一些什么,设想到这些国家会看到什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家分小组准备,然后进行装扮表演。 儿童了解到国际旅行涉及的一般程序,如申请签证、购买船票或火车票、准备行李、准备钱等,完成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后,他们就开始想象自己到某个国家旅行的情况,并将其表演出来。其实就是将他们从各个渠道了解到的关于某个国家的信息,通过装扮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到中国旅行时,他们想象大熊猫会到码头来迎接他们,到餐馆去吃真正的中国菜,还会表现出四川地震时地面抖动的可怕情境。 由此及彼的换境入戏 从上述几种开展儿童早期戏剧教育的类型来看,引入的戏剧元素都是儿童身边发生的或遇到的事,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将真实的情境换成发生在别处和他人身上,这就相对形成了一个有时空距离的安全情境,当事人(儿童)才会放心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愿安心地呈现出来。 观看、讨论和装扮非现实中的人(有时也包括自己)和事,从而引发对人类生活、人际关系、人与动物及世界、价值取向、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以及对待自己等方面的思考,在呈现多种可能性的同时体会他人与自己想法的异同,对比不同的观点、思路,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可见,挪威的戏剧教育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激发儿童的想象,或培养儿童的表演能力。 在创设的各种戏剧化的情境中,最独特的是提供了开放的情境,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参与的人想象和建构多种可能性,以他人的身份面对两难问题,面对不确定性,体验价值冲突与利益冲突。有一些人、事、物其实可能是象征性的,如瘟疫时代的那条狗,其实可以代表生物界或者人本身,而这些象征性的事与物,为儿童体验、思考和形成宏大叙事背景提供了有益的契机。这与表演训练,强调场景的生动性,表演得像不像、美不美、可爱与否是完全不同的取向。
幼儿园名画欣赏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唐燕雯   来源: 上海托幼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建设用地规模   上海   增量   土地   负增长   污染环境   规划  
描述: 中了解了大师如何运用夸张的线条和变形的表现手法,画出不同心情的人物。 (三)名画欣赏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整合式 名画欣赏不是“临摹活动”,更不是“看图说话”活动
童心绘世博 妙笔展创意——静安区华山美术幼儿园举办创意手绘活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托幼(亲子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建设用地规模   上海   增量   土地   负增长   污染环境   规划  
描述: 5月30日,静安寺下沉式广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静安区华山美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正在参加由该园和回力公司共同举办的“庆世博迎六一”运动鞋创意手绘活动。 活动开始,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孩子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中。他们有的挥笔勾线,有的泼墨涂色,忙得不亦乐乎。不—会儿,一双双颜色单一的运动鞋立刻“活”了起来:有世博吉祥物海宝,有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有中国风的青花瓷花纹,还有以虎年为主题创作的“虎鞋”……—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传达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意。最后,经过现场评选,该园的NOOR、陈彤小朋友分获最佳创意奖及最佳表现奖。(沈雯洁)
菜园/换新衣/秋天来了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托幼(亲子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建设用地规模   上海   增量   土地   负增长   污染环境   规划  
描述: 菜园 文/赖松廷 韭菜举起剑, 南瓜挺起胸, 丝瓜挂架上, 鲜藕藏泥中。 豇豆手儿长, 番茄灯儿红, 萝卜害羞不露脸, 党派叶儿探秋风。 换新衣 文/姜薇 秋风吹, 树儿摇, 小树叶, 飘呀飘。 我问树叶哪里去, 它们悄悄告诉我: 回家换套新衣服, 来年春天再相聚。 秋天来了 文/余舜雯 秋风打鄱了调色板, 红红的枫叶, 五彩的花儿。 秋雨吵醒了小庄稼, 鼓鼓的麦子, 甜甜的瓜儿。 秋天迎来了新伙伴, 热门的幼儿园, 开心的娃儿。
五颜六色的雨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托幼(亲子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建设用地规模   上海   增量   土地   负增长   污染环境   规划  
描述: 文/余舜雯 画/徐开云 “下雨啦, 下雨啦!”小男孩童童兴奋地撑起了他的蓝色小伞。这可是妈妈给童童新买的,搭配着童童的海军服,看上去可精神了。 童童一蹦一跳地朝外走去,还不忘带止他的宠物小狗。 他俩一起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小河边。 “咦,这里有把绿色的伞!”小狗用嘴巴拨开荷叶,原来是只绿色的小青蛙。 “呱呱——”躲在荷叶下的小青蛙热情地跟他们打起了招呼。 “我们一起去玩吧,我最爱下雨天了!”童童拉着小青蛙一块儿向前走去。 不远处,一片红色的花瓣飘啊飘,向童童这儿轻盈地飞来。 哇,红色花瓣下,是小蜜蜂“嗡嗡”的快乐歌声。 “你的小伞真漂亮,让我们一起去走走。”于是,童童、小狗、小青蛙,还有小蜜蜂排成一排,乐呵呵地走在夏天的细雨里。 草地上,小黄鸭一摇一摆地向他们走来,他亮黄色的羽毛做成的小伞也挺逗。 重童和动物们一见到小黄鸭,就兴冲冲地喊了起来:“小黄鸭,快来快来呀,我们一起打着伞出游啦!” 就这样,小动物们跟着童量一路玩着、跳着、闹着,笑声犹如起舞的风铃——叮咚欢快。 “咦,这是什么呀?”突然,小黄鸭伸长了脖子,用手指指一旁的水洼说道。水面上是五彩缤纷的一片。“哇,真漂亮!”童童看着水洼,又仰起头望向天空,蓝蓝的天上正挂着一道彩虹。 “那是彩虹,雨后的彩虹,可难得了。”童童得意地跟大伙儿说。 彩虹是天空的雨伞,天空的雨伞是五颜六色的。 重童和小动物朋友们可羡慕天空了。他们撑开各自的小伞,红的、黄的、绿的、一蓝的,就像落在地上的彩虹。
冰激凌蛋筒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托幼(亲子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   建设用地规模   上海   增量   土地   负增长   污染环境   规划  
描述: 又/朱有梅松江区方塔幼儿园 画/费嘉 这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圣路易斯,在这里召开的世博会吸引了六十个国家来参展。听说世博园里有各种各样好看好吃的东西,汉斯领着妹妹米娜兴冲冲地去参观。 “汉斯,瞧那里!”米娜用手向远处一指。 红、绿、蓝、黄……哇,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冰激凌摊位,,因为天气炎热,摊主阿诺德的冰激凌生意特别红火,前来购买的人排起了长队。 “汉斯,我要一个草莓味的。”米娜在摊位前挑了半天,才作下这个决定。 “没问题,我们先去排队。”汉斯一口答应,拉着米娜排到了队伍后面。 “嗯,我觉得蓝莓味的会更好吃,还是选一个蓝莓味的冰激凌吧。”当一个人端着装有蓝莓冰激凌的碟子从她身边经过时,米娜又临时改变了主意。 “啊,黄色的是香蕉味的,香蕉味的冰激凌一定很好吃。”米娜突然又有了新想法,因为一个端着黄色冰激凌的人高兴地从队伍旁边吃边走过。 “噢,不!巧克力的看上去更不错呢。”米娜在三秒钟内又变卦了。 “轮到我们的时候,你可得想好最后要买哪一种哦。”汉斯笑着对犹豫不决的妹妹说。 “我要……”终于轮到米娜了,她话还没说完,摊主阿诺德却突然紧张地大喊道:“哎呀!糟糕!碟子没有了!” 霎时间,米娜的笑容僵住了,她可是排了好长时间的队,犹豫了很久,才作下了决定的,可是,现在碟子都用完了,还怎么吃冰激凌呀? “嘿,伙计,用我的薄饼来盛吧!吃完冰激凌,还可以继续享用薄饼,这不是一举两得吗?”这句话让米娜喜出望外,她循声望过去,说话的正是隔壁摊位的摊主欧内斯特,他的摊位上摞着一大叠薄饼。 “太好了!”正在犯愁的冰激凌摊主阿诺德立刻接过卷成锥状的薄饼,一勺一勺地把冰激凌盛进去 米娜心满意足地拿着冰激凌蛋筒离开了摊位,一时间,她手里的“蛋筒型”冰激凌吸引了好多游客的目光,大家纷纷到阿诺德和欧内斯特的摊位前来尝试这种新搭配。 就这样,香甜可口的“冰激凌蛋筒”在一场巧合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