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2087 条
-
浅说雕塑艺术的本质特征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质特征
方向
艺术家
新问题
思考
人类历史
艺术创作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基本问题
-
描述:
当前,中国雕塑艺术在蓬勃发展中,成绩有目共睹,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认识雕塑艺术的本质特征,也就是雕塑是什么,什么是雕塑?有人会问,这是雕塑艺术的基本问题,还值得的讨论吗?是的,需要思考,需要讨论。人类历史的进程,实际上总是兼顾两个方向:向前和向后。人
-
城市生态雕塑艺术的“文化味”
-
作者:
谢如红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观念
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居民
人文关怀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传承与创新
都市人
城市生态
-
描述:
在于为都市人创造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环境。在当今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年代,单纯表现文化底蕴的城市雕塑并不多见,而既能传达文化内涵又能与生态观念相结合的城市雕塑更是少之又少。这是我们城市雕塑设计上的遗憾
-
博艺之道:读韩美林先生的雕塑艺术
-
作者:
吕品昌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西学为体
美术教育
亟待解决
青铜器
艺术生态
美林
艺术家
春秋时期
雕塑艺术
-
描述:
在当今艺术生态下,修行的模式主要以西学为体,导致艺术的价值核心千人一面,如何避免普遍的样板式艺术,成为我们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兵家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先哲已告诉了我们这样一
-
继承优秀传统 繁荣佛教艺术——在首届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佛教造像暨雕塑艺术)开幕式上的致辞
-
作者:
释学诚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人类学
艺术理念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概念
雕塑理论
西方
当代
传统雕塑
-
描述:
非常荣幸应邀参加由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佛教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佛教造像暨雕塑艺术)”。今天能够目睹如此精彩纷呈的佛教艺术作品,令人无比欣喜
-
浅析米开朗基罗素描的雕塑特征
-
作者:
田晓晶
潘松
来源:
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米开朗基罗
雕塑特征
雕塑
-
描述:
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本文分别从形、质、态三方面全面深入阐述其素描作品的雕塑特征,进而从其作品中学习雕塑之道。
-
日本环境雕塑之管窥
-
作者:
关立新
来源:
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环境艺术
野外美术馆
公共艺术
-
描述:
都市建设需要环境艺术,环境艺术离不开雕塑作品的介入,雕塑作品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通过对纪念性雕塑、艺术雕塑、野外美术馆中的环境雕塑、公共艺术中的环境雕塑等进行实地考察,揭示了日本环境雕塑的特质。并得出"优秀的环境雕塑作品能够塑造都市形象,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竞争力"这一结论。
-
中国当代雕塑的形态边界与叙事逻辑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边界
评价尺度
形态
创作状态
叙事话语
中国当代
叙事逻辑
雕塑
-
描述:
什么是当代雕塑?它有自身的形态与文化边界吗?当代雕塑的历史是怎么形成的?它的评价尺度与艺术史叙事话语又是什么?如果尝试对当代雕塑的创作状态进行梳理,梳理时的方法是什么?其方法论的依据又何在?
-
中国传统大漆工艺在现代雕塑造型上的应用
-
作者:
佘国富
赵建峰
张健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漆
工艺
雕塑
-
描述:
中国传统髹漆工艺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我国工艺美术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逐步确立。传统髹漆行业面临重大挑战。自身的发展受到束缚。难以适应当下社会体系。因此,现代髹漆工艺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寻求跨学科的发展,力争有所突破。将传统漆工艺与现代雕塑造型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
佘国富雕塑作品选
-
作者:
佘国富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雕塑
-
描述:
佘国富雕塑作品选
-
“我要驯豹”——卓凡装置艺术
-
作者:
卓凡
盛葳
来源: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汽车零配件
创作时间
自动化控制
艺术家
个体经验
当代艺术
作品主题
机械
雕塑
-
描述:
《我要驯豹》尺寸:80×420×120cm材料:机械、自动化控制、汽车零配件、捷豹雕塑创作时间:2011年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极度膨胀的大背景下,艺术家从"经验"群体经验和个体经验出发。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