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放在心里的那些男孩
作者: 万晓珺   来源: 当代学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浅蓝色   名字   智慧   散发   感觉   头发   清晰   补课   纯净   雕塑  
描述: ,还有,身上多少会散发一点梦想的味道。他们有的纯净透明, 像未经处理的矿泉水;有的风风火火,似在投身于战役;有的安安静静,如同绝美的雕塑。初三的时候我暗恋过隔壁班级的一个男生。我们经常在一个教室补课,他总是坐在我的前面或者
苏铁:古老的精灵
作者: 徐小斌   来源: 当代学生(资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妖   伙伴们   柯罗   变幻无穷   巴比松派   于斯   会说话   城市雕塑   铁园   现代雕塑  
描述: ①第一次了解苏铁是在南宁的清秀山。②之所以说“了解”,是因为在此前,虽然见过苏铁,而且不止一次地见过,也知道所谓铁树开花的典故,但绝对谈不上了解。③南宁的清秀山上有许多造型怪异的树。有一棵伏卧在地的树,许许多多的枝蔓盘根错节,如同呈管状的现代城市雕塑一般自相缠绕,放在崎岖的山
融合·共生:建筑造型的雕塑特征性研究
作者: 张晓瑞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结合   建筑   雕塑  
描述: 建筑由于其技术和功能上的要求,也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雕塑,但从形式和材料上考虑,它和雕塑相似。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应使我们确立一种新理论: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大型的雕塑。建筑在环境中存活的最永久的方式就是将自己与雕塑合二为一。
解读城市雕塑: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城市雕塑建设与发展
作者: 周莉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科学规划   建设发展   城市雕塑   规划  
描述: 本文对城市规划和城市雕塑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论述。城市规划是城市雕塑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合理科学的规划是城市雕塑建设的核心,在规划下进行的城市雕塑建设也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美林:双手“捧出”奥运吉祥物
作者: 李木生   来源: 报刊荟萃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艺术展   美林   书法   吉祥物   艺术家   母亲   作品   雕塑   中国美术  
描述: 2005年11月11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欢呼声中,五个"中国福娃"带着美的祝愿,带着中国人民的盛情,将向各国人民发出邀情。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设计专家组组长的韩美林,此时已经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人物。作为付出大量心血的主要设计者,韩美林把祝福带给了全世界。今天,让我们走到韩美林的身边,近观这位怀着赤子之心的艺术大师。
亲历俄罗斯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雕塑教学
作者: 李迅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院校   雕塑教学   中青年教师   教育领域   教学体系   俄罗斯   中央美术学院   苏联专家   风格样式  
描述: 俄罗斯的美术教学体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苏派”美术教学体系,曾长期在我国的美术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当时大批苏联专家活跃在中国的美术界。来自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教授马可西莫夫和雕塑家克林杜霍夫曾经在
经典意义的“实验”——中国当代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
作者: 郭雅希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肖像作品   实验水墨   旧金山   雕塑家   中国当代   科学理论   概念  
描述: “实验”本是科学圈儿里的概念,专指为了验证某种科学理论、假设而进行的操作。1996年,由黄专主持的美国旧金山展出的“重返家园——中国当代实验水墨联展”,是中国美术界第一次将“实验”这个概念用于水墨界。[第一段]
欢迎订阅《景德镇陶瓷》杂志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中国   雕塑创作   国家级   景德镇陶瓷   工艺美术大师  
描述: 欢迎订阅《景德镇陶瓷》杂志
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在建筑中的运用
作者: 顾大治   徐震   来源: 安徽建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贝聿铭   有机   雕塑  
描述: 文章分析了亨利.摩尔独有的雕塑风格,并试析了他的几个作品在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中的独到的运用。
再谈城市雕塑与环境的营造
作者: 俞进军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营造   场所   城市雕塑  
描述: 的作用.提出城市雕塑的设计要有整体的环境意识,要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环境的场所营造、环境的尺度等相协调,力争做到雕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并提出了在环境的设计中,规划师、建筑师、雕塑家携手合作的重要性。[著者文摘]
< 1 2 3 ... 15 16 17 ... 116 117 1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