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博】搜索到相关结果 1546 条
-
日本出土与收藏的青白瓷
-
作者:
紫玉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景德镇
教育委员会
收藏
水注
青白瓷
日本
刻花
美术馆
出土
-
描述:
的青白瓷。 日本出土的青白瓷器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水注 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冈县太宰府市观世音寺附近出土的一件青白瓷水注(图1),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件水注小口,外口沿下有凸起的线条,短颈,注体呈
-
谈南京江宁博物馆藏青白瓷 明如镜 声如磬
-
作者:
徐亮
来源:
大众考古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江宁
元青花
岁寒三友图
中国古代瓷器
景德镇窑
青白瓷
博物馆藏
梅瓶
窑口
耀州窑
-
描述:
是尚瓷的国度,有着光辉的陶瓷发展历史。江宁博物馆也藏有几件保存完好,且发色、胎质均属一流的景德镇青白瓷。宋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这期间南北方各涌现出影响深远的瓷窑,除我们熟知的官、哥、汝、定
-
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景德镇
土耳其
伊朗
华盛顿
元代青花瓷器
上海博物馆
德黑兰
美术馆
中国瓷器
-
描述:
世人对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认识始于英国大维德爵士所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波普博士对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
-
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以景德镇市为例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市场(城市研究方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景德镇
土耳其
伊朗
华盛顿
元代青花瓷器
上海博物馆
德黑兰
美术馆
中国瓷器
-
描述:
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以景德镇市为例
-
中国红绿彩瓷器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
-
作者:
黄阳兴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金代
景德镇
学术研究
文物考古
深圳市
红绿彩
学术研讨会
瓷器
专题
-
描述:
2009年9月,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携手深圳望野博物馆举办“精彩·中国——公元12~13世纪彩瓷器的辉煌”展览,
-
从皇宫到博物馆——解读奥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中国外销瓷
-
作者:
黄忠杰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收藏
中国与日本
欧洲
奥古斯都
艺术博物馆
荷兰东印度公司
德累斯顿
外销瓷
中国瓷器
-
描述:
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是欧洲最大的瓷器艺术博物馆,其前身是著名的奥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茨温格尔宫瓷器走廊。作为迈森皇家瓷器收藏的创始人,奥古斯都大力王对中国外销瓷的仿制,尤其是对景德镇硬质瓷的仿制,真正
-
“浮梁翠色”之釉里红瓷器
-
作者:
刘昕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北省博物馆
釉里红瓷器
铁红
御窑厂
江西省博物馆
陶瓷研究所
梅瓶
江西景德镇
红釉瓷
青花釉里红
-
描述:
湖北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暨御窑厂博物馆,于2013年8月27日—11月24日,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了"浮梁翠色——江西景德镇元明青花瓷"联合展览。在130件展品中,6件釉里呈
-
马硕山画瓷作品《盛年》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画家画
景德镇
收藏
恭王府
绘画艺术
博士生导师
管理中心
作品
仪式
-
描述:
、解放军总政艺术局局长李翔、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姜宝林、荣宝斋集团副总经理唐辉等出席了收藏仪式。当今,画家画瓷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和趋势,但国家博物馆收藏当代画家画瓷作品尚属首例。在仪式上,吕章申馆长
-
刘建文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收藏家
博览会
陶瓷绘画
中国
景德镇市
优秀作品
陶瓷美术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刘建文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1965年生于瓷都景德镇陶瓷绘画世家。198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陶瓷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协会高级会员,2007年荣获共和国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1990年独立创办建文瓷业(文雅轩)。
-
格调生活 夏德武
-
作者:
石怀锋
邢楠
来源:
中国葡萄酒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现代设计
生活方式
艺术家
专业训练
格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艺术源于体验 夏德武早年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接受了陶瓷专业训练;后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接受现代设计训练。之后又留学欧洲,期间游历了欧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在我的印象中,留洋回来的艺术家多沿袭着两方的生活方式,游走于各式文化沙龙,而豆德武独爱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