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北朝时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 玉器编 4 汉魏晋南北朝
-
作者:
杨捷
来源: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历史文物
图集
故宫博物馆
汉代
中国
古玉器
魏晋南北朝时代
北京市
-
描述:
《玉器编4:汉魏晋南北朝》是《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之一。《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全面清点馆藏文物,并分类整理后的成果体现,是几代故宫人努力的结果。从故宫博物院180万件藏品中精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15万件,按照陶瓷、绘画、法书、碑帖、青铜、玉石、珍宝、漆器、珐琅器、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分为26编,总规模预计五百卷,因出版工程浩大,被誉为“纸上故宫”。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则依据时代分类,包括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
-
中古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作者:
本书编写组编
来源: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古代史
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代
三国时代
-
描述:
这里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发展时期的历史。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给一些人的印象,好像只是一团混乱,其实这段历史也自有它的行程可以稽考的。大致说来,这个时期相当于公元196年至589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三国的鼎立。第二,西晋短暂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的混乱。第三,南北朝的对峙。第四,从北魏的分裂到隋的统一。从这四个阶段的划分上看,这个时期历史形成的脉络还是相当清楚的。本册论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也是中国版图上政权林立更迭最频繁时期,所谓的“五胡十六国”就是这个时期,但也是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同时开创了又一个文明的高峰期,在数学、中医学、书法、绘画、雕塑、文学都产生了影响至今的代表人物和成果,祖冲之、张仲景、顾恺之、王羲之、王献之、蔡琰等等都在这个时期……
-
中国雕塑史册 第3卷 汉晋南北朝石雕艺术
-
作者:
王鲁豫编著
来源: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陵前石刻(地点:
雕塑史(地点:
中国)
年代:
图集)
中国
学科:
魏晋南北朝时代
-
描述:
中国雕塑史册 第3卷 汉晋南北朝石雕艺术
-
两晋南北朝 迷乱狂欢三百年 全新插图本
-
作者:
梅毅著
来源:
成都:天地出版社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中国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代
-
描述: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历史记录动荡、很黑暗的时期,也是思想很解放、个性很张扬的美学高峰期;同时,它又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英雄时代。在这迷乱狂欢的三百年间,司马氏灭蜀吴一统天下,“八王之乱”血雨腥风,刘裕开国气吞万里……充斥着刀与火的杀伐,泪与血的呻吟,奸谋的肆行与忠义的沦丧。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竹林七贤刘伶醉酒、阮籍傲歌、嵇康抚琴、王衍清谈,名士风流。鲜卑子,汉家儿,羌中杰,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弯弓走马,飒爽俊逸,玄言味永,飞鸿荡天,真个是精彩绝伦!各路英雄、豪杰、骚客、奸雄、懦夫、贤媛轮番登场,共同上演了人性化的、非戏剧而恰恰又是很戏剧化的出出“大戏”。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之际,那些英雄们的传奇瞬间,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绝,扼腕叹息……
-
丢失的五彩石 平均数
-
作者:
韩 朴惠淑著
来源: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中国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代
-
描述:
清水国每个村用平均丢失了7颗清洁水质的五彩石,后在黑水国找到。得知黑水国污染严重,国王决定送了一些五彩石,使两国的水都变得清澈。国王按部下的人数进行平均分配奖赏。看完这个小故事,配合生动可爱的插图,让孩子轻松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
-
中国北朝石刻拓片精品集 下
-
作者:
李仁清编著
来源:
郑州:大象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石刻
北朝时代
拓片
中国
-
描述:
本书填补了北朝石刻造像拓片的空白,作者李仁清在20多年的传拓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种高浮雕传拓技法,弥补了北朝石刻只有文字拓片,没有造像拓片的千年遗憾。为了使这项技艺发扬光大,作者对多年来摸索出的高浮雕传拓经验进行了整理,配以实物拓片编辑成册。 本书展示了一批最新发现的北朝石刻,部分图文是首次面世,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地反映了北朝时期的代表性石刻艺术,对研究北朝石刻的总体面貌十分可贵。
-
梵宇洞幽 佛国尊者
-
作者:
海啸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美术
形象
艺术家
南北朝时代
想像力
中国
罗汉
雕塑
-
描述:
作为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题材,罗汉像早在南北朝时代便已开始流传,尤其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最为普遍。罗汉的形象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相,身着袈裟,姿态不拘,随意自在,是佛教美术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象征,大多反映了清修梵行、睿智安详的高僧德眭。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中国艺术家得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纷纷创造出自己心中不同的罗汉形象。
-
永宣VS康乾金铜佛像
-
作者:
唐果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美术
形象
艺术家
南北朝时代
想像力
中国
罗汉
雕塑
-
描述:
永宣 树立典范 明代北京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是在帝王们的扶持下首先在宫廷开展起来的。明代金铜佛像的宫廷造像开始于永乐皇帝。永乐时期是明朝经营西藏关系的重要时期,也是明朝治藏政策的完善与定型时期。到了宣德时期,宫廷造像的规模明显不如永乐时期,现存的宣德时期造像其数量不足永乐造像十分之一。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在唐代时达到高峰,宋以后,汉地佛教雕塑艺术式微,到了元以后几乎乏善可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