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583 条
-
元朝重臣张珪与保定出土元代宫廷酒器
-
作者:
林梅村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张珪
保定出土元青花
-
描述:
祐六年(1319)。这个发现说明元青花源于元朝皇家艺术,蒙古统治者将蒙古和色目文化与汉地制瓷技术相结合,主导了元青花的创烧。元朝御窑厂浮梁磁局停烧之后,汉地工匠才主导元青花艺术的创作,明清时期这门艺术逐渐融入汉文化。
-
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改进
-
作者:
周洁
来源:
实验教学与仪器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橡皮筋
初速度
平抛运动
物体
速度变化
实验设计
打点计时器
演示仪
抛体运动
改进
-
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主要是研究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的速度,
-
景德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优势
-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园区
陶瓷产业
新兴产业
发达国家
竞争力
产业价值链
文化创意
文化产业发展
景德镇陶瓷
高度重视
-
描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裂变出来的,是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逐步加深的结果。它以其创造性的理念,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竞争力,更能真切
-
两个80后的禅意生活 解读景德镇《蝉-手工陶坊》陶艺器皿系列作品
-
作者:
张志权
赵士庆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中国传统文化
禅意
陶艺
生活方式
艺术家
手工制作
设计元素
作品
陶瓷器皿
-
描述:
《蝉-手工陶坊》是由两个80后的年轻人创办的,位于江西景德镇雕塑瓷厂内。他们的陶艺器皿作品中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同时又不失宋人所追求的高远,静幽的禅意生活。每件作品,每个环节都是纯手工制作,倾注了两位青年艺术家的心血和汗水。
-
墨香浮动,书画天地的奇葩:记江西景德镇当代陶瓷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伍谟文
-
作者:
张跃良
曾秀钗
陈建秋
来源:
中国市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书画艺术
研究院
景德镇
中国国画
书画家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当代
中国书画
-
描述:
伍谟文,1954年生,江西九江人,1976年毕业于浙江美院,2003年在中国国画研究院进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景德镇当代陶瓷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赣北书画家协会主席。伍谟文自幼酷爱书画,坚持数十年临池不辍。他研习历代书法家之精华,师承近代书法之精髓融会贯通,楷、行、隶、篆皆能,尤其擅长行草书与写意花鸟画,其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赛入展并屡屡获奖;2002年被中国书画研究院特聘为院秘书长,2003年中国书画收藏协会、中国书画藏典委员会认证作品润格为人民币2000元/平方尺;2005年获黄山杯金国书画大奖赛金奖;2005年作品入编《当代书画家真迹选辑》并获得银奖,作品《秋韵》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国色天香》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其作品深受专家赞赏和同行肯定并获得收藏家们的喜爱。
-
江西景德镇市珠山区创新流动入口服务管理模式
-
作者:
喻长根
来源:
人口与计划生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属地化管理
山区
入口
江西省
城市流动人口
景德镇市
服务管理模式
服务管理机制
-
描述: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通过开展创新城市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机制试点,树立“同住一社区,同是社区人”的理念,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城市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各街道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依托社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形成“流动的是人口,不变的是服务”特色亮点。
-
“景德镇学”与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文化
“景德镇学”
创意产业
-
描述: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古瓷业文明体系。“景德镇学”是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研究具有创造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创意。通过对“景德镇学”的学科体系的探讨,挖掘出景德镇最具特色的资源,并进行经济思考及其价值的实现,提出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
“磨碎”、融合、无迹
-
作者:
徐君萱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新世纪
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
新中国
磨碎
西方文明
融合
民族艺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突出现代与传统的链接和创造性转换,使具有中国民族品格的油画,渐具雏形,并拓展自己的路径,向多元的、具有个性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方向前行。
-
中村不折与《支那上代书史》
-
作者:
梁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中国文化
古代埃及
书史
中国书法
支那
日本书法
图书馆古籍
比较研究
古埃及象形文字
-
描述:
中村不折与《支那上代书史》以油画大家的身份创始东京书道博物馆的中村不折是近代日本美术史的一个奇人,他出生于1866年,在1887年拜油画家小山正太郎为师以前,曾经于1883年前后拜师学习过南画和书法,对于传统艺术具有一定根底。1895年他作为随军记者前往中国活动,搜集到包括王大令《地黄汤帖》、颜平原《自书告身帖》在
-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图像学意义探析
-
作者:
王睿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化胡说
孔望山摩崖造像
形象
图像学
道教
图像资料
连云港
佛教内容
汉画像石
佛教造像
-
描述:
孔望山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东北5里的一座孤立小山,山南麓最西端的岩块被劈削、凿平形成大小不等的平整立面,上面有用剔地浅浮雕技法雕造的崖面造像和在崖面造像间零散分布的小龛,山前开阔地带和山峰上还分布有石刻遗迹。1981年公布了摩崖造像的调查结果,其中也涉及了分布在山前开阔地带上的石象、石蟾蜍和碣形石碑座(报告中称为馒头状巨石)等石刻遗迹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