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约翰·爱德华·史云逊: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木材中探寻温存
作者: Ruth E.Thaler-Carter   宋扶日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拉斯加   爱德华   雕刻   木材   加利福尼亚   创作   雕塑家   制作   作品   受委托  
描述: 当史云逊(JohnEdward Svenson)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便尝试自行制作玩具,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关于木艺的创作了。目前他一边制作受委托的大型作品,一边继续制作小型艺术品。他因那些他亲手制作的木质雕刻而声名鹊起,他使用了极其广泛的媒介来制作作品。"我的全部人生
记第七届立陶宛国际石雕创作营
作者: 蒋楚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国际   爱尔兰   本性   保加利亚   创作   阿根廷   石雕   世界   回归欧洲  
描述: 60多年前,一个国家消失了,经历了战争的蹂躏﹑铁幕的遮蔽,受到巨大伤害的立陶宛一度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但是,像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吟咏的那样:从冰川的高处我观看半个世界,地球的阔度。两次溺水,三次让利刃刮我的本性。立陶宛最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恢复了自己独立的本性。如今,回归欧洲的立陶宛,自足、自信、自尊,成为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美丽的国家。
克里斯托的跨世纪行动
作者: 成肖玉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会大厦   公共场所   社会性新闻   当代艺术   城市规划   保加利亚   “第一自然”   世纪行   学习艺术   艺术语言形式  
描述: 克里斯托是目前在欧美红极一时、代表着成熟的一代的当代艺术家,他出生于保加利亚,年轻时赴巴黎学习艺术,定居巴黎,后移居美国。 克里斯托从60年代起就发展起他的“包裹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他主要的艺术语言是通过大量的社
张永见赛后如是说……
作者: 慧文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会大厦   公共场所   社会性新闻   当代艺术   城市规划   保加利亚   “第一自然”   世纪行   学习艺术   艺术语言形式  
描述: 中国艺术界所表现的两种倾向,一是对前人模仿,不越雷池一步;二是以标新立异为目的,自我膨胀,这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对文化的缺失,创造思维的贫乏。艺术家的文化素质正越来越制约着中国艺术的健康发展。当然,一批有丰富文化积淀,充满活跃的创造力的艺术家正浮出水面。中国艺术正在经历如何进入世界艺坛到自信地成为世界当代艺术重要环节的转变过程之中……
蚕艺丝语:梁绍基的艺术语境
作者: 柏慧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放空间   80年代   雕塑作品     艺术家   保加利亚   织物   艺术语境  
描述: 梁绍基是一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艺术的老岂术家。在其创作初期,保加利亚艺术家万曼(即马林·瓦尔班诺夫Maryn Varbanov)对梁绍基有着深远的影响。(万曼是一位在装置和雕塑作品中运用织物的艺术先锋,他是最早使织物脱离墙面而在开放空间展示的艺术家之一。)
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摇篮——万曼壁挂研究所
作者: 黄燕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纤维艺术创作   现代纤维艺术   中国现代艺术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壁挂艺术   保加利亚   中国当代   现代壁挂   研究所  
描述: 艺术创作与教学的机构。 万曼原名马林·瓦尔班诺夫,1932年出生于保加利亚,1951年考入保加利亚索菲亚美术学院雕塑系,1953年来中国留学,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
Nasher雕塑中心Neville Weston编译:宋扶日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纤维艺术创作   现代纤维艺术   中国现代艺术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壁挂艺术   保加利亚   中国当代   现代壁挂   研究所  
描述: Nasher雕塑中心Neville Weston编译:宋扶日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