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现代茶具的个性化设计
作者: 丁玲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尚感   线条美   现代茶具   个性化设计  
描述: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演变。不同时代的饮茶方式和特点都是以人为中心,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过去的茶具大部分都是圆圆的,比较古朴美,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的信息化时代,人们
浅谈新中式风格家具的设计
作者: 孟丹丹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家具   中式   风格  
描述: 明清作为中国最具影响的家具时代,不仅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影响了中国室内装饰的风格和特点,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引入明清时代的家具风格,是目前最流行的家具设计。本文介绍了家具设计中新中式风格运用的特点,并展开深入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对新中式风格家具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唐宋越窑青瓷熬药器具的发展研究
作者: 肖汪冬   杜一宬   梁文静   来源: 工业设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宋   越窑青瓷   中医熬药器具   浙东  
描述: 熬药器具是中医文物中主要器具之一,关于熬药器具器形的资料很零散,能够明确的器物数量有限。越窑青瓷熬药器具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和创新性,本文通过对唐宋熬药器具的研究并结合中医药的发展、陶瓷工艺的发展,主要从形制特点、纹饰着手讨论总结,试图理清浙东越窑青瓷的发展轨迹,并分析出唐宋熬药器具的造物特征。
写生随笔
作者: 亚尔买买提·尼亚孜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动态平衡   交通工具   艺术终结   图像制作   行动绘画   油画写生   技术发展   使命   中国美学  
描述: 201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写生实践活动,我作为入选画家之一,备感荣幸。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伊犁人,30多年来,我在伊宁过着节奏缓慢的生活,这座边城培养了我的审美趣味,决定了我画布里的故事和场景,更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近几年,我致力于创作"家"系列油画作品,试图通过绘画的方式,对伊犁的风土民情进行另一种文化解读,为观赏者呈现出一个多元民族交融的伊犁,从而去领略这片土地独特的风情。
读画记略
作者: 王耀伟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动态平衡   交通工具   艺术终结   图像制作   行动绘画   油画写生   技术发展   使命   中国美学  
描述: 这些年频繁地外出走动,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往复几次,逗留时间愈来愈长。好些个美术馆是几进几出。那里展馆之多、展事之丰,名家巨制形式规模就不罗列,单说说读画品出的滋味。那不是国内菜单式的展览,那是油画发源地。初进展馆激动而茫然,看、读、品,而且行脚匆匆,一轮下来,充溢着友人聚首的快乐,还有一番陌生细节的回味,类似年轻爱人重逢的意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走进布鲁塞尔
作者: 中国美协外联部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动态平衡   交通工具   艺术终结   图像制作   行动绘画   油画写生   技术发展   使命   中国美学  
描述: 2016年12月7日,"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展品全部选自历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通过近40件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漆画、铜雕和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反映出"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对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驻会副主席徐里率队专程来到欧盟总部所在地、有着"欧洲首都"之称的布鲁塞尔,向欧洲观众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美术家眼中"艺术与和平"的故事。
各地短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动态平衡   交通工具   艺术终结   图像制作   行动绘画   油画写生   技术发展   使命   中国美学  
描述: 赣举办全国性军事美术作品展7月26日,由中国美协、江西省文联、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0周年·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在江西省美术馆开幕。此次活动受到中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收到来自全国的3100余件参评作品,从中精挑细选出182件作品(油画88幅,国画94幅)参展。这些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创作手法多样,艺术语言生动,有浓郁的"军
童年生活“三部曲”——历史画创作断想及其他
作者: 路璋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动态平衡   交通工具   艺术终结   图像制作   行动绘画   油画写生   技术发展   使命   中国美学  
描述: 油画《发亮的眼睛》《夜·黑沉沉的夜》《仲秋》这三件作品都是我生活积累和艺术探索的成果。(一)先从生活积淀的角度说起吧,我1939年9月出生在济南三里庄一个普通铁路工人家庭,大约6岁时,日本投降。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曾在小火车站工作,每天上下班总提着一盏"李玉和式"的信号灯,我和哥哥也常到铁路车站边玩耍,在那战乱的岁月里,经常看到日本兵穿着黄大衣,拿着枪,押着中国人上下火车,后来不知为什么,父亲被日本鬼子兵抓了起来,关押在离家
弯弓射雕现风骨——孙立新和他的《成吉思汗与蒙古铁骑》
作者: 许向群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动态平衡   交通工具   艺术终结   图像制作   行动绘画   油画写生   技术发展   使命   中国美学  
描述: 油画《成吉思汗与蒙古铁骑》是"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入选作品,也是画家孙立新历时5年的倾心之作。作者以史诗般的场景,再现了成吉思汗统军出征的壮阔画面。作品没有拘泥于某个具体事件或战役的描写
行程中的构建与转变——张俊的太行山水画探索
作者: 曹英杰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动态平衡   交通工具   艺术终结   图像制作   行动绘画   油画写生   技术发展   使命   中国美学  
描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张俊在河北邯郸工作,其间曾跟随从北京下放到磁县进行劳动改造的一些画家学习绘画。在特定年代,张俊通学勤画,速写、素描、油画、版画、国画、插图、连环画、雕塑等样样都来,用他的话说,那时自己就是一位"杂学家"。不可否认,这为他奠定了十分受用的创作基础。70年代末,新时代到来,张俊最终将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作为了自己以后的志业。北方的太行山,是生养张俊的地方,张俊的创作题材自然多取自这里,语言风格由这里发端,绘画精神也由这里生成。被张
< 1 2 3 ... 5 6 7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