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092 条
-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拉坯技法
-
作者:
佘春波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艺美术
枫溪
清代中期
泥料
宗族观念
拉坯
右手食指
壶身
工艺美术大师
制作工艺
-
描述:
民间艺术的精华,形成特有的自家风格。宗族观念和家族意识较强,制壶世家历来传男不传女,更不用说手艺外传,使得手拉壶技艺成为秘技,致使整个制壶产业在从业人员传承方面比较单薄。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一系列
-
醴陵揚龍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产传承
限量生产
釉下五彩
醴陵市
高贵品质
吴寿祺
器型
汾水
物质文化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醴陵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中心,她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扬龙先生创办,是一家专心研制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科研探索性机构,2014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
一君一物皆有情记陶瓷艺术"行者"王一君
-
作者:
周少华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料
传统陶艺
釉上彩
刻瓷
鲁青瓷
器物造型
胎质
高温釉
工艺手法
装饰手法
-
描述:
读一君先生的作品,总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表现在每一件作品的设计思想和艺术形式的表达上。从器物造型的展示,到作品内涵的延伸;从技艺手法的表现,到个性思想的传达;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让人体
-
明代民窑青花纹饰对当代陶艺创作的启示
-
作者:
杨贺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传统
纹饰
明代
青花
-
描述:
中国当代陶艺是由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表达了陶艺家对他所处时代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更善于汲取我国古代陶瓷艺术家的技艺与智慧,从而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与完美融合。本论文主要
-
东岳庙建筑规制与东岳信仰——以蒲县东岳庙为例
-
作者:
王春波
来源:
文物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岳信仰
神职
鬼职
规制
传播
起源
岳庙建筑
早期建筑
-
描述:
山西蒲县东岳庙是目前我国现存早期东岳庙中,建筑布局保存最完整、彩塑壁画等附属文物最丰富的东岳庙;庙内保存完整的元、明、清三代彩塑数量之多,堪称古代东岳文化雕塑博物馆,也是现存体现东岳信仰与东岳文化最为形象生动、最具地方建筑艺术特色的东岳庙之一。是研究东岳信仰与文化的典型实例。
-
芜湖铁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析
-
作者:
丁文霞
黄凯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名片
遗产传承
工艺形式
传承发展
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工作
芜湖铁画
工艺美术厂
世界博览会
艺术修养
-
描述:
制技艺的结合。芜湖铁画手工锻制技艺源于清康熙年间,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发展,成为芜湖这座江边城市的文化名片。芜湖铁画先后参加过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和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
-
布面油画
-
作者:
魏茜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资源
美术工作者
主题性
油画家
发展研究
传播阶段
万里长江横渡
景生
钦若
李秀实
-
描述:
布面油画
-
谌北新:坚持风景写生的油画家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家学渊源
江西南昌
文化修养
中国传统
风景写生
油画作品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5月7日,“须其自来:谌北新油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作为2016年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展出了艺术家谌北新油画作品200件,呈现他在油画风景画方面的成就。谌北新,1932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南昌。他家学渊源,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又醉心艺术,以油画色彩和笔触探寻艺术魅力。
-
广西书画院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传统文化
公益性事业单位
创作研究
画院
党委宣传部
中国画
直接领导
-
描述:
广西书画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管和直接领导的艺水机构,是集创作、研究、收藏、展览、交流为一体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内设书法、中国画、油画等创作研究部门。书画院坚持“学水立院”的宗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聚集广西美术界精英,为广西美水的发展在学水上提供了一个高端的发展平台。
-
雅竞画廊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民族文化传统
学术立场
艺术价值
当代油画
艺术探索
中国当代
批判精神
-
描述:
、思想桎梏与凡世的诱惑,深入民族文化传统,攫取艺术的独立骨髓,以线条勾勒出东方艺术价值的深度力量;以色彩炫耀着时代批判精神的解放光芒;以东方艺术家独到的艺术见解及绘画实践,凿通着东、西方当代艺术的一面面界墙,架构着一道道贯通文化沟壑的桥梁,所谓“东方艺见”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