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客家民间艺术的品类特征与传承发展
作者: 林爱芳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俗学家   传承   民间美术   民俗活动   民间艺术   民间文学   客家   30年代  
描述: 什么是民间艺术?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较早而确切地提出了“民间艺术”的概念和涵义,并指出民间艺术不仅是指民间美术,其中还包涵了民间文学、音乐、神话等。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论述中国民俗艺术时将民间艺术粗分为六大类别,即工艺,绘画,建筑,雕塑,舞乐,歌谣。民俗学家张紫晨先生在论述民俗与民间艺术时则指出,民间艺术是民俗活动的直接需要,“它来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的制约。[第一段]
油画艺术的当代文化角色
作者: 万小平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文化角色   油画艺术   信息传播手段   全球知识经济   蒙娜丽莎   人类审美   商业电影   当代油画   大众日常生活  
描述: 文化成果,挖掘人性的感官享乐和精神欲望的各个层面,以及由此形成的广泛的文化消费市场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文化产业的形成,是与现代的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手段,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大众日常生活的影响相辅相成的,它正在把
走出“宏大叙事”——从“中国油画三十年展”看其中的“进步”与“问题”
作者: 杨小彦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巡回画派   油画家   整体面貌   油画民族化   观看方式   吴昌硕   传统水墨画   表现主义   中国油画  
描述: 要理解近30年的中国油画,必须对此前的油画有一个基本了解,尤其对建国以后的中国油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基本了解。为什么?因为我们要通过这个了解来回答一些基本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有:油画进入中国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油画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受到如此的重视?油画有没有可能产生类似国画那样的"大师"?以及油画有进步吗?第一个问题:油画进入中国意味着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观看方式进入中国。油
一个画家的文化思考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   人文教育   艺术家   美术学院   倪贻德   艺术传统   丰子恺   人文情怀   历史教训   百年中国  
描述: 画家写文章,可以说是中国的艺术传统,将近700年来,画家而不擅诗文,几乎成为画家之耻。近百年中国画坛虽说是斯文寥落,但仍然出现了诸如陈师曾、丰子恺、林风眠、潘天寿、倪贻德这些文笔与丹青同辉的人物。老
文化复兴与大国梦想
作者: 胡劲华   韩雨亭   沈山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保利   瓷罐   中国艺术品   鬼谷   文化影响力   佳士得   文化力量   文化复兴  
描述: "600万……""800万……""1000万……"迅速上升的报价远远超出了专家和现场买家的估价。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专场。中国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最终以1568.8万英镑落槌。这是亚洲有史以来瓷器的最高拍价,这也是2005年伦敦佳士得的最高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元。
热贡艺术
作者: 李少波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艺人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青海省   唐卡   绘画   藏传佛教艺术   热贡艺术   同仁县  
描述: 一、什么是热贡与热贡艺术热贡,藏语音译,汉族史籍上也作榆谷、一公和捏工,主要指今天青海省的同仁县和泽库县一带。这里有一大批信仰藏传佛教并从事于宗教艺术活动的艺人群体,他们的作品以反映藏传佛教内容为主
青花装饰艺术中的意蕴美
作者: 辛春玲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蕴美   传统   青花装饰  
描述: 青花是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一支奇葩,青白之间所展现的无限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使它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也包含着内在的意蕴美。不同时代的不同意蕴表现,以及蕴含在吉祥富意中的丰富内涵,是中华民间民族宝贵文化的象征。
倾力开发国画审美的新视域——刘泉义的工笔人物画
作者: 王红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工笔画   中国传统   审美   艺术家   新视域   处女地   绘画题材   中国画   作品  
描述: 画家心语我虽具豪迈的外形,有时口无遮拦,其实是一个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和交际,喜欢独处的家伙。自己之于绘画,始于小时候的喜欢和热爱,凭藉这种热情一直燃烧到现在,究竟能燃烧多久,仅凭热情看来是不够的,所以要不断修正完善自己,备足各方面的燃料。说到底绘画是“纯个体”的事情,别人无从取代,应学会自我培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然后发扬自己。在中国艺术精神的庇护下形成你自己,形成一个根植于本土而又吸纳当代阳光雨露的茁壮禾苗。刘泉义1964年2月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83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校装潢专业,1989年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并留校任教。2004年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博士课程高研班结业。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协理事。作品参加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两届获铜奖,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铜奖,百年中国画展、全国政协举办中国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天津市十人进京展等。出版专集五部。
应当建立和发展民族雕塑教学体系
作者: 石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教学   民族   文化传统   教学体系   自觉意识   优秀作品  
描述: 中国有悠久的雕塑传统并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流传至今,可是在今天绝大多数美院的雕塑教学中,有建立在民族雕塑传统基础上的教学体系吗?有建立本民族雕塑教学体系的自觉意识吗?似乎没有。应该承认,我们过去几千年
笔墨写胸臆——探析王平的山水画艺术
作者: 怡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平   中国传统山水画   艺术家   笔墨   民间性   雕塑艺术   山水画艺术  
描述: 王平是一个在雕塑领域颇有建树的艺术家。他对传统的偏爱表现在他对雕塑艺术的民间性靠拢上,更有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探索与挖掘。近几年来,王平对山水画的执著,使他在这一领域颇有收获。王平善于深远式的构图,这是对磅礴和大气的义无反顾的偏爱。不需要上升到境界的高度,对于这种深远式构图的选择本
< 1 2 3 ... 34 35 36 ... 41 42 4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