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现代陶瓷审美取向
作者: 余小磊   汪冲云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化底蕴   传统陶艺   现代陶瓷   审美取向  
描述: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陶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表睐,现代陶艺在传统陶艺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带来了现代陶艺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
鞋的戏剧舞台
作者: 王丽辉   王旭   来源: 中外鞋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属饰物   设计理念   色彩选择   戏剧   不同材质   牛仔面料   鞋底设计   传统与创新   边处理   功能性  
描述: 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一季鞋的流行,以传统与创新为根本,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传统的风尚用时尚的流行语言重新得以表达,紧跟潮流的脉络。在强调鞋本身的舒适和功能性的同时,各式新款鞋应用了各色不同材质皮革
新时期话剧表演体制转换的成功与迷失
作者: 黄振林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戏剧观念   新时期   话剧舞台   话剧表演体制   演员   中国话剧   假定性   舞台形象   舞台表演  
描述: 近20年来,当代话剧舞台强烈呼唤改变传统僵化的戏剧观念,充分借鉴戏曲、歌舞、杂技、电影、雕塑、音乐等艺术门类的表现技巧,改造和转换话剧的表演体制。使得话剧逐渐摆脱了在封闭的舞台上追求幻觉真实的单一
海底世界秘密不少
作者: 冀明   来源: 党建文汇(下半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研究   荧光   史蒂夫·阿克莱森   传感器   珊瑚  
描述: 当史蒂夫·阿克莱森第一次拿着他发明的新型传感器潜入佛罗里达海底的时暌,他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他手中的传感器发出的蓝光照向珊瑚的时候,那些珊瑚会立即发出奇异的、五彩缤纷的荧光,在漆黑的海底,一个新奇的世界展现在他的眼前。
中国佛教文化艺术
作者: 吴为山 王月清主编   来源: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关系   佛教(学科:   佛教   地点:   中国)   学科:   研究   传统文化  
描述: 本书系统勾画了佛教对诗书画影响的历史,从理论层面上找出二者之相通及深入揭示出诸如“禅机”对诗书画“境界”的影响等;佛教对中国古代雕塑、建筑乃至民俗的影响,书中既有历史的叙述,也有个案的理论剖析。
瓷都景德镇为陶瓷工人塑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生产方式   景德镇   陶瓷雕塑   文化底蕴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瓷都   工艺流程   青铜塑像   陶瓷历史文化   陶瓷工人  
描述: 瓷都景德镇为陶瓷工人塑像
各省亮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东科技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造业信息化   科技局   科技管理水平   私营企业家   科技成果   景德镇市   网上技术市场   科技工作   科技宣传工作   三绿工程  
描述: 江西省景德镇市科技局创新科技工作 全省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后,景德镇市科技局结合当前科技工作的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新思路。 一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掌握工农业的技术需求、市场动向,抓好软科学研究和课题的调研,提出可操作的科技改革和发展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开放的空间——极少主义之后的抽象艺术
作者: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画展   传达   抽象绘画   艺术家   展览   抽象艺术   批评家   极少主义   雕塑  
描述: 室内空间——关注材料,很少传达涵义。在过去的10年中,绘画可渗透的边界已经成为许多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划人喜爱涉猎的领域。的确,直到韦科纳在“作为绘画展”前举办的一次展览,人们还不得不寻找绘画跨学科的再定义是怎样无所不在的迹象。
诗化与符号 张杰近作解读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场景处理   抽象艺术   自然景观   张杰   具象绘画   与符号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人文理想  
描述: 张杰在创作上也许是个矛盾体。但就在这样一个矛盾体中,诗化(见注)与符号化(见注),可以说一直都是张杰在油画创作中的所流露出的一个主要倾向,或者说还是他所摆脱不掉的一个情结。而有人却说,张杰的油画“应该有比较浓厚的理性绘画的特征”。此一观点我不敢苟同。即使是在张杰的早期作品中,如:《遥远的星》(1988)、《春光》(1989)、《云朵》(199O)等,也都明显地存在着以下几个特征:场景处理上的若即若离;与具象之间有意识的“间离”;
论工笔线条之功能
作者: 徐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美学价值   工笔画   战国时期   中国画艺术   表现形象   绘画理论   论工   线条   以线造型  
描述: 众所周知,中国画塑造物象最根本的目的是传神,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笔墨,而其中以线造型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灵魂。从现存的历代工笔画作品中和绘画理论中,可以看到线条在传统工笔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 1 2 3 ... 13 14 15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