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青海热贡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学生(读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流派   佛教造型艺术   13世纪   藏传佛教   青海省   黄南藏族自治州   隆务河流域   热贡艺术  
描述: 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的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学生(读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料   烧制   龙泉青瓷   传统   技艺   器物   龙窑  
描述: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
“青瓷仙子”元青花
作者: 喵呜   来源: 当代学生(读写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料   烧制   龙泉青瓷   传统   技艺   器物   龙窑  
描述: “青瓷仙子”元青花
“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前言
作者: 唐华伟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绘画观念   意象表现   艺术理念   艺术潮流   传统文化观念   异质文化   抽象表现   郎士宁   中国油画  
描述: 承载视觉形象一样,对应着彼此观看世界的方式、哲学观以及文化。一个民族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就会形成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就产生了文化的民族性;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必然
对油画意象和写意的一点看法
作者: 宋卫东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绘画观念   意象表现   艺术理念   艺术潮流   传统文化观念   异质文化   抽象表现   郎士宁   中国油画  
描述: 中国绘画的意象之美,但我个人认为二者还是有所不同的。意象是在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下形成的审美观,是传统文化教育下的一种意境审美体现。写意虽然和意象有共同之处,追求的都是意象表达,写意的“意”是指表达的内容和审美取向是意象的,但写意的“写”则属于表现方式,即中国特色的书写式用笔方式。
宁静中憧憬——读及云辉的油画作品
作者: 胡一虎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绘画观念   意象表现   艺术理念   艺术潮流   传统文化观念   异质文化   抽象表现   郎士宁   中国油画  
描述: 在今天的中国,画家是一个很活跃的群体,他们赶上了中国社会快速发展所引动的文化需求最为充实的时代,而及云辉则是这个群体中一位具有独特风貌的艺术家。他的独特,不是指他具有一种固定的画风而令人易于识别,而是指他以纯粹的态度、冷静的视角在中西两种文化中自由出入,并且熟练地运用西方油画艺术语言,同时又在作品中一再表现出对时下盛世中噪音的回避与逃逸的渴望。一如朱光潜先生“以出世的精神,办入世的事业”的思想精髓,他以执着与前瞻性的眼光、坚定稳重的信念,凭借特立独行的方式寻求艺术的独立和平静,他的艺术创作因此确立了以
写意观想
作者: 李晓春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生作品   西方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尤里   哈尔科夫   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艺术精神   我在   探索之路   时用  
描述: 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东方审美精神,是一种似与不似的“意象”,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境界”。所谓“境界”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一的无对之境,它是永恒的,老子所谓“得道”是也。“写意”同“气韵”是紧密相连的,追求意境美是中国文人艺术哲学的最高境界。当下油画创作写实、抽象、写意等争论,关注点实际都在画面的意蕴表达,以及如何提升油画的内在意义。油画的写意性是纳入中国古典诗画的意象之法,使物象具有意味深远之意。一直以
空间是为自由设定的
作者: 焦小健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创作研究从活动空间开始,这个活动空间就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人活着遭遇诸如爱情、死亡、良知、责任、真实、谎言、战争、自然灾难等种种命运。人类的面孔、表情、人性的光辉和丑恶都被画在世代相传的艺术作品里
胡赤骏作品
作者: 胡赤骏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自述:我以为最好的状态是把自己从城市中抽离,最好放弃一切便利舒适的生活要求,来到大自然当中感受山林里的光影婆娑,自然的声音随气象而变化,就是一种生命与大自然的交互:风声、水声、鸟声,这种久违的本原状态,是我们丢弃了太久的东西。一切都顺应了自然,也顺应了我们自己。有时候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去琢磨,进入到生活中,像现在在野外的湖卢工作室,就不得不利用多媒体的办法,如照片或者影像。在
缘自古典的发问——与导师尚扬的对话
作者: 徐福厚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徐福厚(以下称徐):老师,像您预料的那样,离开您几年来我的画没发生根本变化,这主要是说作品关注的基本立足点和精神内核是延续的,不知您认为像这样近乎固执地热衷且向往一种古典的人文精神,作为艺术创作,在当代是否还具有某种意义?尚扬(以下称尚):我们之间经常提起的古典精神与艺术中所指的古典风格是不完全相同的。古典的人文精神,可以理解为人类亘古至今在与命运搏斗过程中体验到的那种悲壮的崇高感和贯通在
< 1 2 3 ... 9 10 11 ... 93 94 9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