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文革名画”邮票原图考(三)
作者: 克东   来源: 中国集邮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源工人运动   名画   万维生   1967年   1968年   画面   邮政史   中国革命博物馆   邮票   孙传哲   展览会   邮电部   毛泽东思想   文革   影写版   发行   票幅   毛主席   原图   印刷品   周总理  
描述: 1967年10月1日,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油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随后,各地报刊均刊载此画,还印制成各式各样的印刷品发行,印量
“一·二八”“八·一三”:上海抗战史上的丰碑——评《一·二八淞沪抗战》与《八·一三淞沪抗战》
作者: 玲珑   来源: 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八·一三淞沪抗战   一·二八抗战   局部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史   九·一八事变   南京政府   国民党   抗日救亡运动   蒋介石  
描述: 一 由余子道、张林龙撰写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下简称《一·二八》)和余子道、张云撰写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以下简称《八·一三》)两本研究上海抗战的专著,是上海市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学会所承担的市"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抗战史丛书》的两种.《上海抗战史丛书》由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同济...
《基督下十字架》
作者: 李翎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下十字架》   浪漫主义   凡·代克   人物塑造   木板油画  
描述: 《基督下十字架》,凡·代克作,1634年,木板油画,109*149cm,原藏杜塞尔多夫画廊,现藏慕尼黑美术馆.
冷落亨利·摩尔是我们的遗憾
作者: 杨光   来源: 科技文萃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江口   爱国将领   《解放军报》   战利品   突然袭击   至死不屈   主战场   吴涛   雕塑   鸦片战争  
描述: 我们要学习的是亨利·摩尔的“拿来主义”在11月4日、5日由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亨利·摩尔的启示”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的40余位雕塑家、建筑学家、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进行了高水平的交流。
谈艺录
作者: 亨利·摩尔   来源: 科技文萃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江口   爱国将领   《解放军报》   战利品   突然袭击   至死不屈   主战场   吴涛   雕塑   鸦片战争  
描述: 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身的特性。只有当雕塑家直接工作,他与材料发生一种积极的关系时,材料才能加入到他观念的形成中,以石头为例,石头质地坚硬,不应把它弄得像是一团软肉——不应离开它的构造而硬把它变弱,应该保持石头的硬度。
摩尔的故事
作者: 兀鹏辉   来源: 科技文萃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   巴黎   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   法兰西   艺术珍品   法国政府   古典主义  
描述: 亨利·摩尔,1898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卡素福特圆山道30号,矿工之子。小时候,亨利·摩尔在翻看一本少年百科全书时,见到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图片,便向家人说想当雕塑家。大家非常惊奇,因为英国从萨克逊时代便不再有雕塑家出现,他的梦想就像一个生长在阿拉斯加的少女想成为玛芳婷(英国古典舞星)一样不着边际。
“中南海用瓷”
作者: 汪友生   来源: 文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南海   景德镇   神秘色彩   年代   毛泽东   主席   艺术品市场   瓷器  
描述: “中南海用瓷”,又称,“主席用瓷”,是指70年代江西景德镇专门为毛泽东设计和制作的一系列生活用瓷器。目前,冠以“主席用瓷”之名的瓷器被妙得很热,其价格在国内外的艺术品市场可谓扶摇直上,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中南海用瓷”,时下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货”。“中南海用瓷”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
2001年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作品选   中国电影批评   扉页   水彩画   后殖民主义   总目录   戏剧创作   油画   国画作品  
描述: 2001年总目录
触摸弗洛伊德
作者: 翁诞宪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精神   写实绘画   现代艺术   绘画艺术   表现主义   弗洛伊德   视觉艺术  
描述: 思想史上出现了弗洛伊德,是一个奇迹。而对我来说,他的家族出现了一位画家小弗洛伊德,是更奇特的奇迹。几年前,在一次大型的画展上,我看到了他的一组油画,在视觉上它们对我的冲击之大,直到今天,那种画面人物冲墙而出的感觉,还萦绕着脑际。那年,我进行了欧洲之旅,从巴黎北上荷兰、比利时,在意大利作较长时间的驻留后到西班牙。在看到弗洛伊德作品之前,一路上曾有无数的激动和陶醉:提香、伦勃朗、委拉斯贵兹、夏尔丹、德拉克洛瓦等古典大师的作品曾让我如醉如痴,现代艺术领域之广泛、观念之怪诞、手段之丰富同样让我眼界大开。欧洲博物馆像一片巨大的森林,在古典大师参天大树和现代艺术丛林中蹒跚行走,我甚至有点儿迷失。
西方现代绘画欣欣赏
作者: 李宏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欣赏   前卫艺术   立体主义   物体   用色   西方现代绘画   画风   就学   雕塑  
描述: 开始展出作品。其画风多变,曾探索过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也采用过新原始主义风格进行创作。后来,她与拉里昂诺夫共同创立了辐射主义,力求用色线表现由物体反光所构成的空间形式。她参加了1913年及1914年在莫斯科举办的两
< 1 2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