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略谈油画的色调处理
作者: 沈行工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   新世纪   研讨会   题材多样性   表现主义   水平带动   江苏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描述: 略谈油画的色调处理
我们是怎样进行油画创作教学的
作者: 魏传义   张方震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中立   绘画系   四川美术学院   油画专业   照相现实主义   《父亲》   艺术语言   美术人才   油画创作   油画系  
描述: 我们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力量比较薄弱,仅仅是一个专业,隶属于绘画系。多年来与兄弟院校的油画系比,处于一种落后状态。在振兴中华的精神感召下,我们教研组全体同志为了替国家培养更好的美术人才,决心改变落后面貌。经过几年努力,油画专业的面貌逐步有所改变,特别是在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从1979的建国三十周年美展开始,不断有师生的作品获奖或在国外展出并受到好评,1980年的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罗中立同学的《父亲》获一等奖,不少作品获二、三等奖。前不久油画作品应全国美协之召赴京展出,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有四件作品被选送法国参加国际沙龙美展。
也谈版画的长短
作者: 刘亚平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距离感   语言   主观意图   艺术品   局限性   作品   版画   生活真实   感染力   油画  
描述: ”,可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只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常常觉得版画应该甚至必然或多或少地和观者保持相当的距离。这是版画本身的局限性和语言所决定的,而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主观意图上常常不是去发挥这种距离,企求这种距离感的缩小,这是可悲的。和油画比较,油画可以追求生活中自然、真实的感受,
关于发展广州城市雕塑和园林雕塑的初步意见
作者: 尹积昌   来源: 广东园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奋斗目标   广州起义   旅游事业   现代化城市   装饰雕塑   艺术形象   园林雕塑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描述: (一)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近年来贯彻开放政策,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日益发展,广州已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南大门。市七届人代会,对如何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安定
霁红和祭红
作者: 陸明華   来源: 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健作用   高温消毒   化学处理   生产技术   中国瓷   景德镇市   竹资源   国内外市场   新产品   主要原料  
描述: 明初景德镇制瓷工艺中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在继承前代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红釉的基础上,成功地烧造了霁红釉瓷器。霁红之与祭红实为同一品种。清蓝浦《景德镇陶录》云:"霁红也,肆考纪明厂窑作祭红,沈阳唐公记今厂器作霁红,而陶俗皆作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郊日坛用也,唐窑纪霁红由宣窑霁
博纳尔的绘画方法
作者: 德思坦   尚舟   乔良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绘画风格   颜色   绘画技法   画布   色彩   艺术家   绘画主题   调色板   油画  
描述: .不过,雷诺阿对自己的绘画技法出于本能地探索,以及缺少一种固定的绘画方法的叙述或许更适用于博纳尔.雷诺阿说:"我随心所欲地安排绘画主题,象一个孩子似地在画布上画起来.我要一种响亮的红色,像一只铃(口当)一样响亮,如果不够,我就再添上更多的红或其它颜色,直到我认为满意的时候为止…….
汉石刻画在陕西
作者: 王子云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主生活   东汉   中国古代   人物故事   汉墓   陕北高原   陕西   装饰浮雕   古代石刻艺术   艺术特色  
描述: 所说的"画象石",它在东汉时代与绘画并行发展,这是用以代替壁画而长久保存的壁面装饰浮雕.东汉石刻画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豪家富室多盛行建造华丽的墓祠、墓室而兴起的.汉石刻画的内容以表现人物故事及墓主人
试论《桃花扇》中的杨龙友形象
作者: 孙应杰   沈新林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侯方域   历史事实   政治斗争   地主阶级   孔尚任   明王朝   杨龙友   桃花扇   南京   政治事件  
描述: 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往往因其性格的复杂性而引起争议,这是中外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笔下的杨龙友也是如此。这个在《桃花扇》中来往于正反两方面人物之间,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角色,正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因而对他的评价就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他是八面玲珑、两边讨好的政治投机分子;有的认为他是趋炎附势、助桀为虐的无行文人;有的认为他是处世圆滑、祸心深藏的帮闲帮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大多数把
马革裹尸当自誓,男儿到死心如铁——略论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 严迪昌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风   稼轩   辛词   整顿乾坤   中国文学史   爱国主义精神   悲慨   九议   南宋词   中说  
描述: 以"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的英姿崛起于南宋词坛的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这位创辟一代词风的大词人,在他的《稼轩长短旬》中,处处强烈地表露着对"算整顿乾坤终有时"的执着追求以及"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鹧鸪天》)的壮志难酬的悲慨。辛弃疾在其著名的政论《九议》中说
河南安阳天宁寺塔
作者: 杨宝顺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十七年   安阳市   主要建筑物   严重破坏   彰德府   西北   天宁寺   河南   浮雕  
描述: 安阳天宁寺塔,位于安阳市城内西北隅原天宁寺旧址上。该塔系天宁寺现存的主要建筑物之一,高38.6米,周40米(图一)。天宁寺原有殿堂及山门等建筑物,规模甚大,解放前因遭受严重破坏,至今仅剩中佛殿及塔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