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 条
-
八老传经献艺
-
作者:
史耀增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演
生活气息
传经
渭北
元宵
开元
合阳县
尚智
演出
表演
-
描述:
、青衣杨开元、花脸雷相保、文武生宁正风等人。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已离开舞台二十岁年,因为功底扎实,唱做念打,风采不减当年。朱润民主演的《看女》、《毒大郎》,生活气息浓厚,丑而不俗;王尚智主演的《详状》、《奉琴》,推字清晰玲珑,道白如珠落玉盘;杨开元主演的《张
-
情趣与色彩的抒情诗——女画家阳云的油画
-
作者:
肖彦
来源:
风采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现实主义
印象
人文主义
节目
高清
维米尔
大尺寸
油画
世界
-
描述:
情趣与色彩的抒情诗——女画家阳云的油画
-
浅谈美国新超现实主义诗歌
-
作者:
施咸荣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美国诗歌
意识流
新超现实主义
心理分析学
二十年代
超现实主义者
弗洛伊德
无意识
意象
美学原则
-
描述:
一超现实主义几乎与“意识流”同时流行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文坛,二者都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影响,前者主要用于诗歌、绘画和雕塑,后者主要用于小说。超现实主义的祖师爷是法国诗人安德烈·布瑞东,他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一九二四)中说:“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一种纯粹的心理无意识。可以借助它用口头、文字
-
这里有我生命的根——读《牧马人》随感
-
作者:
周斌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爱国主义
原著
改编者
高尚情操
美好品德
劳动人民
电影剧本
知识分子
短篇小说
-
描述:
读了李准同志根据短篇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剧本《牧马人》,一股强烈的激情冲击着心扉,使人在赞叹之余,又思索不已。这是一首高昂的爱国主义颂歌。改编者在原著的基础上,用细腻的工笔,着力于刻画人物的灵魂
-
绚丽的长河——中国刺绣今昔
-
作者:
孟凡夏
来源:
瞭望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词
双面异色绣
中国刺绣
社会主义
艺术家
国土
文辞
刺绣品
绘画
美好的事物
-
描述:
人们形容美好的事物,有时要用个“绣”字,如把华美的文辞誉为“绣口锦心”,把壮丽的国土称为“锦绣河山”。总之,是把“绣”同“锦”一样,看成是华丽、美好的代词。前人也把五彩俱备的绘画称作“绣”。这里说的“绣”,是指中国刺绣,它以针代笔,
-
狂欢节
-
作者:
鸥梅
来源:
瞭望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丁美洲
国家
古罗马
佛罗伦萨
农事季节
焰火
五彩缤纷
复活节
狂欢节
罗马天主教
-
描述:
狂欢节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当初,人们是为了庆祝每年农事季节即将开始而举行联欢的。后来,在罗马天主教盛行的地方,人们在每年复活节前四十多天,举行狂欢。罗马、佛罗伦萨等城市的狂欢节曾一度驰名全欧
-
简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陕西人
展览
业余时间
教研室主任
西安
小型雕塑
学术性
美术
书画作品
-
描述:
我院理论教研室主任王崇人同志的新著《古都西安》,是一部全面介绍西安及关中地区文物胜迹与美术遗存的知识性学术性读物.去年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年年初已重版,全部精装本,并作
-
保山大榕树
-
作者:
杨茂昭
来源:
云南林业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椭圆形
榕树
西双版纳
树冠
寨子
公社
气根
气生根
主干
保山
-
描述:
保山县芒宽公社芒龙寨子的后面,有一棵少见的大榕树。这株榕树高二十九米,树冠成椭圆形。南北长五十米,东西宽四十米。占地三亩,比西双版纳占地两亩的大榕树还大一倍。这棵树气根发达.独木成林。而且,近主干的气生根互相交织纠结,形成许多洞穴,犹如一座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人工假山,十分有趣。
-
一幅朴素动人的肖像画——油画《女学员》赏析
-
作者:
张同霞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巡回画派
现实主义
革命民主主义
俄罗斯
十九世纪
性格
思想影响
代表作品
肖像画
女学员
-
描述:
尼古拉·亚历山大洛维奇·雅罗申柯(1846——1898)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以后,资本主义日益发展的年代,在俄罗斯启蒙学派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影响下,年轻的雅罗申柯逐渐成长起来。他没有直接参加革命
-
论诗歌艺术的审美价值
-
作者:
张莉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语言
境界
逻辑语言
音乐美感
艺术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语言
王国维
象征主义
形象语言
-
描述:
诗歌之美,古今共谈.然而正如严沧浪所说,诗美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知其美者多,而真知其所以美者少.在本文中,我们想对诗歌所固有的艺术审美规律,试作几点新的分析和探讨.一、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人们常说,诗是语言的艺术.这种说法虽不错,但却并未指出诗歌...
<
1
2
3
...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