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330 条
-
“骑马人的日记”——关于曾毅的油画
-
作者:
漆澜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手法
艺术风格
现代主义
创作理念
曾毅
艺术形式
油画
-
描述:
的身上,保留着对绘画文学化的理解。在传媒时代,在技术抒情时代,他坚守着最为纯正的绘画伦理,坚守着一个近似于现代主义者的创作
-
北京华辰2004秋拍力推油画和雕塑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形式主义
雕塑作品
写实主义
风格
拍卖会
美术
林风眠
中国油画
专题
-
描述:
北京华辰2004秋拍力推油画和雕塑作品,此次拍卖会分为四个专题,即:写实主义在中国,中国油画早期形式主义风梧,中国当代美术之四川现象,当代名家素描。在“中国油画早期形式主义风格”专题中,林风眠的《渔妇》最为引人注目,作品虽为当时讴歌生产的政治题材,但仍流露出强烈的形式意味和表现特质。
-
成都“蓝色空间”学术邀请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蓝色
画学
实力
展览主题
画院
主办
架上绘画
美术馆
油画
-
描述:
2004年9月4日至9月20日,由成都“蓝色空间”主办的油画学术邀请展在成都画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主题是架上绘画,呈现出强烈的历史文脉感,对四川、重庆地区的架上绘画实力作了比较全面的展示。
-
亚洲当代艺术及其在西方的接纳
-
作者:
大卫·克拉克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洲
东方主义
现实主义
当代艺术
西方
艺术观念
艺术语言
文化结构
-
描述:
现代欧美艺术家们与前现代亚洲艺术及其孕育它们的哲学结构相交契的历史源远留长。许多艺术家接触禅宗后深受启迪,中国和日本的书法对许多画家制作抽象态势的作品提供了借鉴之机,甚而证明雕塑家对此亦饶有兴趣。发展这样的兴趣有赖于西方博物馆对亚洲艺术的收藏和那
-
现代主义,城市空间和理查德·塞拉
-
作者:
KimM Babon
柴旭原
卢永毅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查制度
城市空间
《倾斜的弧》
现代主义
艺术观念
城市雕塑
理查德·塞拉
-
描述:
几乎就在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1939—)的雕塑《倾斜的弧》(Tilted Arc)在纽约联邦广场落成的同时,争论也随之引发。那是1981年。这个12英尺高,120英尺长.由耐候钢(一种在露天环境中会生锈、腐蚀的材料)制成的巨大的弧形雕塑几乎占据了整个联邦广场的宽
-
信息视窗
-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屋顶绿化
唐长安城
公共场所
公共卫生间
理性主义者
世界文化
国际建协
京杭运河
巴拉甘
-
描述:
1今日建筑1.1Tamra的传说国家:其他城市:以色列类别:住宅设计特点:雕塑家AchmedKnaan设计了一栋彩色的房子,将传统的元素与大胆的设计结合在一起。这座房屋以弧形的线条为特征,创造出
-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 林墉参观广东省档案馆新馆
-
作者:
西汉
来源:
广东档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壁画
档案利用
广东省
新馆
广州市
省档案馆
美协
副主席
花岗岩石材
-
描述:
5月15日,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林墉在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梁明诚、广东省美协理事曹国昌教授等的陪同下参观了广东省新落成的省档案馆新馆。广东省档案局(馆)局(馆)长徐大章、副局(馆)长张光灿
-
双桥奇缘(周庄纪事)
-
作者:
文青松
来源:
广告大观(综合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说
水乡
品牌
双桥
周庄镇
主持人
旅游公司
同期
威尼斯
故事
-
描述:
》。演播室: 主持人姜昆: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品牌故事栏目。这次跟大家讲述一个新的故事,故事的开头从幅油画讲起,先看看我们的片子。
-
设计符号的消费
-
作者:
董治年
余剑峰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社会
民主化
全球化
经济功能
设计符号
生产
视觉感受
消费
组合式
-
描述:
设计符号的消费
-
我还是想画工笔 何家英访谈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山水画
主题性绘画
工笔画
中国画家
程式化
学院派
人的形象
写意画
作品
-
描述:
我要画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人的形象,不是假的空的,不是我们概念中一个好看的形象 许宏泉:何先生的工笔画让人耳目一新,跟传统的以及1949年以后带着浓厚年画色彩的工笔画作品都不尽相同,是强烈的生活气息加上浓郁的东方情调。前几天与陈丹青谈到,他们的那个时期,空间还很大,画画的人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可能凭一幅画得奖就出名,甚至改变命运。你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一幅画而影响你的艺术道路?我记得何先生的影响是从《十九秋》开始的,带着《十九秋》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