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现代的东方诗情——黄书东油画评析
作者: 李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东方精神   新表现主义   艺术文本   艺术世界   大学院   艺术语言   半空间   女性形象   油画  
描述: ,组合成旋律荡漾、音符流淌,宁静典雅的图象。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亦属新表现主义绘画,他注重形态的分割与组合,色彩的协调与配置,在平面的画布上营造近于浮雕般的二维半空间,用以建立一种新的艺术文本
来自本真的困惑——胡悌麟的油画之路
作者: 庄大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革”前   生命跨度   历史题材   形式语言   道德理想主义   丰富深刻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人文情怀   表现主义手法   中国油画  
描述: 在一 个阴雨的 夏日里, 跟随胡悌 麟教授走 进他的画 室。六十 二岁的画 家脱掉被 雨水淋湿的T恤衫,光着膀子翻弄出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油画,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那神情和动作很象手工作坊里初得真传、刚刚出师而踌躇满志的青年学徒,话语中既充满丰富深刻的创作感悟与哲理洞见,又不时流露出对艺术奥秘的虔诚憧憬与困惑之情。 早在五十年代末就跻身于中国油画家行列的胡悌麟在“文革”前就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参加全国和全军美展,其中如《三下江南》、《旗开得胜》等作品均展示出画家驾驭大场面历史题材的纯
油画写实语言的对话语境与独语行为
作者: 莫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客观真实   对话语境   写实主义   独语  
描述: 写实语言作为油画艺术的一种表述形式,其终极行为一直以描摹自然物象为对话语境。它不仅为照相写实主义铺陈了坦途,而且也为其它写实流派营造了语境氛围。如果我们真的把再现自然物象视为写实语言的极至,恐怕
论油画从“消化”走上创造
作者: 洪瑞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华艺术精神   中国画家   个性化   学术方法   主体意识   视觉方式   中华文化   中国油画  
描述: 主持人语 油画原本是以西方文化为土壤的一个画种,面对西方油画艺术传统,如何以中华艺术精神为本,根植于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探索一条使中国油画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这既是我国几代油画家为之努力的,也是
与乡土结缘的艺术家——读曾树松的油画
作者: 胡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行吟诗人   现实主义   湖南湘西   泸沽湖   艺术家   欣赏者   作品   象征性   乡土风情  
描述: 曾树松的油画作品,以饱含的乡情、朴素真挚打动着每一个欣赏者。他笔下的湖南湘西景色清幽而不矫情,他用色朴实而不炫耀,他选择的景物平凡却令人感动,他有着行吟诗人般的情怀,在大自然生生不息运行中寻觅着诗情。
植根乡土的艺术之花——刘德润、李燕油画创作评析
作者: 夏硕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形式因素   艺术创造   乡土   主体意识   艺术形象   时代精神   油画创作   中国美术   乡村生活  
描述: 刘德润、李燕伉俪二人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步入艺坛。他们身置时髦风潮之中,却没有失掉自己的主体意识,他们坚定地认为艺术灵感的源泉在生活之中。他们一头扎进乡村,潜心观察、体验乡村生活的变化、诗意、哲理和纯美
出乎造化 融于心灵——黄来铎油画创作谈
作者: 杨庚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教育   画家   中国艺术   审美意识   艺术家   自然美   人的感觉能力   自然主义   油画创作   艺术美  
描述: 当代绘画最引人注意的,是画家充分地自由地行使着个人话语的权力,把一般的绘画程式改造为一般的具体的个人的话语空间,为主体经验和情绪进行着重新定位。特别是90年代以来,情况更是如此。冷眼看画坛,时下似乎
创造民族形式 增加精神内涵——油画家赵友萍访谈
作者: 张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形式语言   精神性   精神内涵   油画写生   艺术家   后现代文化   “意境”说   审美价值   女性主义  
描述: 张鹏:赵先生,您是中国著名的女油画家,又是一位学生们十分爱戴的师长,大家很想了解您近年的创作与生活情况。 赵友萍: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目前我仍按原计划进行研究。一个是对色彩问题的研究,我和李天祥合著了《色彩美》一书,去年已出版发行。另一个是对“虚象画”的研究,作为中国画家我学的却是西方油画,与其它的东方画家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民族化的问题。我体会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学习西方油画的精华。一是与中国传统中优秀的文化相融合。五十年代这个问题已在我国美术界提出了。不少画家在这方面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董希文先生创作的《开国大典》得到一致的好评。当时我与李天祥也做了不少尝试。我们希望创造一种既为中国群众乐于接受又不失油画特色的方法,考虑到中国百姓对大明大暗对比的表现手法不易接受就参考了中国年画中的某些优点,创造了“平光不平涂”的
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关于胡蓉的绘画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主义   学术研究   学术论文   地域文化   工艺美术专业   中国民间美术   作品   色彩规律   文化符号   三大构成  
描述: 。她无论怎样画总能让人看出立体主义中的结构因素。然而,她仍用十几年心血深入生活,去寻找民间美术的真谛,大量的实地采风及不断地深入研究民间美术的过程,使她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东北民族民间剪纸与地域
中国当代年画的特征
作者: 池田寿子   陶勤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俗艺术   美学价值   政治家   “美术”   现代主义   现代美术   大众艺术   中国当代   年画   社会主义现代化  
描述: 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日本对于超越现代主义之“美术”框架的大众艺术、民俗艺术的关心不断高涨的现状,故而在日本巡展的作品中新加了年画。不过,此处的年画是为展览会创作的,并非用于日常生活。
< 1 2 3 4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