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237 条
-
南雅125改型摩托车
-
作者:
陈炳贻
来源:
摩托车技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石蓝
最小转弯半径
最小离地间隙
体积分数
耐久性
其它性能
主要技术规格
内部结构
可靠性
品质改进
-
描述:
该车是在原南雅125车上进行了48项品质改进的基础上开发的新车型。油箱、护盖标牌采用新式贴花,颜色有铃木闪光红、宝石蓝多种使人耳目一新。内部结构和主车架较老式南雅125车有大的改动,骑乘性能和其它性能均有大的提高。
-
木块中的形象
-
作者:
南希·普林森托尔
刘织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块
雕塑作品
白杨木
现代艺术博物馆
德国表现主义
斯蒂芬
艺术家
雕像
雕塑家
正常尺寸
-
描述:
木块中的形象[美]南希·普林森托尔刘织译近期北美一次展览探索了在欧洲以人和动物硬雕塑著称的斯蒂芬·巴尔肯豪尔12年来所潜心创作的油彩木雕和哲学式的幽默双重身份雕像1992年39岁的雕塑家斯蒂芬·巴尔肯豪尔出生于德国,现住在法国的梅森豪尔。他从1983...
-
《弗罗拉》(封面)
-
作者:
杨平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炯炯有神的眼睛
插图画家
慕尼黑
德国南部
壁画家
青春的活力
浪漫主义
完全继承
走向人间
艺术熏陶
-
描述:
《弗罗拉》(封面)《弗罗拉》这幅油画塑造的是古罗马神话中一位花神的形象。她身上披挂着由鲜花编织成的花带,微笑着向人间走来。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了希望,双手轻松地舒展着,把朵朵鲜花洒向人间,向人们表达深切的问候。整个人体画得匀称,毫无夸大之感。半裸...
-
悲壮画卷的大师热里科
-
作者:
刘永涛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复制
米开朗琪罗
自由派
画卷
国民自卫军
法国大革命
脊柱损伤
浪漫主义
德拉克
古典主义
-
描述:
悲壮画卷的大师热里科刘永涛编译“诅咒的画家”的说法是与19世纪早期的浪漫主义一起产生的。它的第一个代表是随法国大革命一道而出生、去世时年仅32岁的泰奥多尔·热里科。热里科的代表作,即罗浮宫内那幅气势磅礴的油画《梅杜萨之筏》:一条人肉相食的方舟在苍暗色...
-
《女帽商》
-
作者:
华欣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风特点
女帽商
绘画艺术
印象派画家
印象主义
自由主义
学院派
油画创作
马奈
教学法
-
描述:
《女帽商》(封面)法国画家马奈的作品富于创新,并鼓舞了法国印象派画家。他将一种新的技法──明亮画法引进油画创作,即从正面描绘明暗分布的面孔和身躯,几乎完全排除了阴影。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对19世纪绘画艺术的最基本贡献。《女帽商》虽不是马奈的代表作,但充...
-
人的色觉是怎样产生的
-
作者:
梁祖霞
来源: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色素
光学特性
视网膜
视锥细胞
基因发生
光敏色素
专有名词
大自然
主观感受
协同效应
-
描述:
“大自然的微笑”。当然,在科学的眼中,这个“微笑”又是另一回事了。他们定义的颜色要呆板得多,既取决于物体的光学特性,又受制于人类的主观感受,是一系列专有名词的堆砌。为
-
绘制毛主席巨像的人们
-
作者:
窦坤
来源:
纵横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立艺专
人民大会
天安门城楼
美术工作
毛主席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画像
北京市
油画
-
描述:
历史的见证,国人心中的圣地。毛主席的巨幅油画像,也自此固定为每年“五·一”、“十·一”各悬挂10天左右。画像的像框由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的蒋又良等人设计,他们根
-
雕塑在庭院艺术中的发展
-
作者:
戴茸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庭院艺术
鲜花
充满
即兴创作
加拿大
艺术创作
雕塑家
灌木丛
雕刻艺术
-
描述:
鲜花、草枰、灌木丛——构成了庭院艺术的主体,然而,雕塑却能将庭院艺术的内涵引深,触及主体的灵魂。加拿大雕塑家陶叶·逻宾斯女士一语道出了雕塑在庭院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她充满激情地说:人们喜爱雕塑,因为各种千奇百态、充满诗情画意、
-
艺术家的历史责任:访著名美学家王朝闻
-
作者:
王玉金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界
美学家
中国艺术
黑陶
艺术家
王朝闻
艺术创作论
毛泽东
马列主义
文化艺术
-
描述:
1950年秋的一天,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主席手举刚出版的一部《新艺术创作论》问身边人员:这本书你们看了没有?还有些马列主义味,值得一读!从此,这部《新艺术创作论》不仅成了艺术界的经典作品,而且成了
-
奇石爱好者的艺术修养
-
作者:
文选清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工作
美学家
发现
艺术作品
奇石
唯物主义
缺少
文化素质
明代
艺术修养
-
描述:
奇石艺术是大自然鬼斧神功造就,分布在深山、溪边、河洲及海底。只有独具慧眼才会发现,所以奇石艺术也可称之为“相术”。我国明代杰出的唯物主义美学家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也说过:“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个奇石爱好者要想使自己独具慧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