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来自洞穴的四个声音
作者: 西莫·格莱塞   高若意   来源: 滇池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作品   黑暗   青少年   表达   声音   洞穴   表现主义   语言形式   文艺创作   石头  
描述: 西莫·格来塞是美国犹太藉的艺术家兼诗人,今年七十多岁了。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投身文艺创作,至今已有无数作品问世。他的文艺作品充满了力度,以表现主义的风格表达了生命的体验,他的诗歌《来自洞穴的四个声音
主持人说
作者: 卫易   来源: 电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志》   大陆   主持人   WINDOWS   先驱者   动画   游戏   幻想空间   油画   迪斯尼  
描述: 很多经典游戏都有他们的续作,比如《国王秘使》和《创世纪》系列、《幻想空间》系列、《三国志》和《信长之野望》系列……,我想这些游戏之所以能够常青的原因是在于它们除了有个好的题材外,每次制作时都是花了无数的心血采尝试崭新的东西.比如《国王秘使》系列的画面尝试,从MGA到WINDOWS下的彩色动画,从水粉画、油画到迪斯尼的动画,每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这种勇于挑战和细腻制作的精神都是大陆游戏先驱者必须学习的.《魔兽争霸Ⅱ》的画面精致,但感觉上还是无法和WESTWOOD的《C&C》相比,然而《魔法飞毯Ⅱ》就比上
超出女性之外——杨克勤油画作品小议
作者: 高岭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   绘画语言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女权主义   艺术语言   作品   语言形式   杨克   女性  
描述: 杨克勤以她充满视觉张力和精神张力的巨幅油画而在近年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在她93年创作的人物系列油画中,她就已开始将在中央美院油画系学习的绘画语言及技法,运用到对画面人物的衣褶、姿势、面部表情的刻划上,从中不难看出她创作时的绘画语言与心灵语言相互呼应、交融。情感的运动轨迹是直接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油画作品中,对表现对象进行有意识地截取,以造成内容冲出画框的心理效果,开始初见端倪。然而油画技巧和油画语言以及对画面截景的处理,并未完全明显地传达出杨克勤对油画这种语言形式之外的文化情境,并通过这种
让受众自己去体味:关于广播电视外宣节目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思索
作者: 章耀华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表现手法   如何体现   《中国之窗》   建设内涵   受众   精神文明建设   1996年上半年   外宣节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描述: 思考这一命题,笔者不禁首先想到中央电视台采访部1996年上半年来浮梁县经公桥镇港口村拍摄这个村移风易俗操办红白喜事,崇尚精神文明的典型事例时,一位资深记者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反映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主题是很严肃的,要讲清楚不容易.广
让受众去体味——关于广播电视外宣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思索
作者: 章耀华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表现手法   “精神文明”   如何体现   《中国之窗》   建设内涵   受众   精神文明建设   地方特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描述: 思考这一命题,笔者不禁首先想到中央电视台采访部今年上半年来我市浮梁县经公桥镇港口村拍摄这个村移风易俗办红白喜事,崇尚精神文明的典型事例时,一位资深记者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反映精神文明建设,
浮梁买茶去
作者: 张祖荣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表现手法   “精神文明”   如何体现   《中国之窗》   建设内涵   受众   精神文明建设   地方特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描述: 浮梁买茶去
论油画风景的色彩写意
作者: 林以友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油画风景   色彩观念   印象派画家   印象主义   写意画   中国山水画  
描述: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及战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形成,到科技上资讯电子与电脑绘画的后现代前卫艺术,这既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又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多元化格局。其中,油画风景同样经历了从审美观念到艺术实践的诸多嬗变,而艺术风格的频繁交替,又和各时期色彩观念的变化紧密相关。
巴黎散忆
作者: 井士剑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现代人文主义   中国传统绘画   蒙娜丽莎   艺术家   贾克梅蒂   抽象艺术   人类文化   四十年代   阿维格多·阿利卡  
描述: 在世界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文化进一步趋向溶合之际,中国美术学院特聘了三位当代西方著名艺术家作为油画系客座教授。他们是:画家阿维格多·阿利卡[Avgdor Arikha]、雕刻家雷蒙·马忪[Ragmond Masoh]和被世界摄影界誉为“摄影之父”的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这三位艺术家在当今国际上享有盛誉,对中国的艺术及其教育颇感兴趣,并予以极大的关注。无疑,这一事件对促进我院油画系乃至我国整个艺术界与西方的交流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艺术那固有的界限在这种交流中已日益变得模糊起来,中国
外国雕塑欣赏
作者: 李宏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中国美术教育   骑马像   摹仿自然   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家   雕塑家   人文主义   雕塑艺术   人物形象  
描述: 与活在世上的人们一起经受最后的审判,从而被判决升上天堂或降入地狱。他们将依照生前行善或作恶的情况受到裁判,那些行事不义的人“将进入永远受刑的境地,那些做好事的将进入永生”。在这块浮雕空间里,我们看见,作为审判者的基督被安排在正中央,高大的身姿透出无上的威严,并支配着整个构图。围绕他的那个椭圆形是象征荣誉和神性的光轮。左边(基督的右方)是接受善者入天堂的情景,有边则是恶人被
外国雕塑欣赏
作者: 李宏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   空间环境   骑马像   奥古斯都   雕像   现实主义精神   雕塑家   罗马式   象征主义   拜占廷  
描述: 。他头部微抬,目光前视,右手扬起而似在下达军令。可以看出,此时的罗马雕塑在仿效希腊雕塑、强调理想化处理的同时,并没有舍弃传统,没有丧失其讲求明确与实在的现实主义精神
< 1 2 3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