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新说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描述: 人为何活得累?1.太看重位子;2.总想着票子;3.倒腾着房子;4.假装着君子;5.思谋着裙子;6.总画着圈子;7.放不下架子;8.撕不开面子;9.眷顾着孩子;10.有时还要装孙子。 ——黄
“小大国”匈牙利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描述: 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我常跟朋友讲:不要小看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有14位!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领域面面俱到,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孝子寻亲
作者: 燕赵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描述: 燕赵 2010年7月7日,河北省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一个破旧的农家院子里哭声一片,67岁的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再次踏入家门,儿女们望着母亲放声大哭,“娘,我们找得你好
大饥荒年代“闯关东”
作者: 郭春生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描述: ,她们熬过来了1 1960年5月初的一个下午,班主任领我们拉一辆木轮大车出去给校田地拾粪-1958年冬天,我们班的卫星田不上不下报了7万斤,到了1959年初夏割麦,却只打了半笸箩几十斤,班主任差一点
丞相是高危职业
作者: 锐圆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描述: 锐圆 做丞相危险,原因也简单,因为他们可能会和皇帝分权。分皇帝的权和睡皇帝的女人一样,都是比下煤窑还危险的事,当然这要看皇上是什么脾气。如果皇上喜欢喝酒泡妞挤不出时间来,丞相揽权等于揽活,就会和诸葛亮一样累死。像汉武帝爱折腾又爱面子,工作中有失误就让丞相顶缸,这就有戏了,所以有位叫公孙贺的,接到丞相任命书就和接到病危通知书一样,立马哭起来了。公孙贺哭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深知刘彻的为人,也亲眼目睹了几住前任的下场,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一不小心就丢了小命。要说公孙贺也不是一般人,他的老婆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和刘彻是连襟,同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夫或妹夫,要是放在现代,刘彻就是蒋介石,卫青就是宋子文,这公孙贺就是孔祥熙,整个是四大家族的班底。 公孙贺这一哭,相当有预见性。公孙贺的儿子公孙声不似他老爹有忧患意识。这小子公然贪污军费。你虽是皇亲国戚,可以挤对官员,搜刮百姓,但不能把皇上辛辛苦苦搜刮上来的银子直接揣自个儿兜里,关键是汉武帝不是一般的皇帝,儿子都敢灭,何况什么鸟外甥。 公孙声入监,公孙贺也不敢求情,想了个将功赎予的办法,就是追捕A级通缉犯朱安世。朱是所谓京师大侠,汉初的大侠和官员们都有往来.知道京中大佬们的死穴在哪里,进了局子就交代,说公孙贺父子在皇上去度假别墅的路上埋小偶人,诅咒皇上。结果还真让公孙贺哭对了,父子全族齐上法场,借后世杜甫的诗,那真是: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成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摘自《新京报》)
5点45分的爱情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年读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描述: 佚名 在第三天收起画夹的时候,我又看见了她。 她站在离我不远处的岩石上,不时翘首向坡下张望着。 她看上去三十几岁的样子,中等偏瘦的身材,脸上有着农村妇女那种特有的憨厚和谦卑。 我问她在看什么,为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候都要到这儿来。她笑了,带着几分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羞涩和腼腆,说是她男人在坡下的煤窑里工作,5点30分下班,她来这儿是想早一点看到他从竖井升到地面。 果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依稀看到,山坡下有一排低矮的房屋,屋后,一座高高的煤山掩映在茂密的黄栌树丛中。山腰间,一行铁车沿着道轨正像坦克一样缓慢地爬行着,铁车里,乌金滚滚。那,是矿工们的汗水。 她说,一天中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就是傍晚的5点45分,那是第一批下了班的工人从竖井里升上地面的时刻。说这话时,她又笑了。 从她断断续续的诉说里,我知道她34岁,有两个孩子,儿子上六年级,女儿上三年级。公公死得早,留下婆婆和他们一起生活。她一个人种着十多亩地,男人在矿上打工,婆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和和美美。她说,今年的收入不错,照这样下去,再有两年就能翻盖老屋了。到那时候,每个孩子都会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说着,她下意识地用手捋了捋额前的头发,幸福的憧憬写在脸上,满满的。 我小心翼翼地问她,是不是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她说是,自己最怕救护车的声音。一次,矿上的老会计突发心脏病,镇上的120急救车拉着警笛往矿上开的时候,把十里八村的矿工亲属都惊动了,人们纷纷拥向矿井,有人甚至一边跑一边哭。那天,到了矿上她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竟然跑丢了一只鞋。她说,直到现在,哪怕是在县城里昕到这种声音,她的心也会抖个不停。 她说,下井的矿工一脸煤黑,衣服都像炭一般。在别人眼里,这些煤黑子分不清谁是谁,可是,我们这些家属,一眼就知道谁是谁家的爷们儿。 说话间,罐笼提升,几个矿工出现在井口,我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表:5点45分,分毫不差。她不再说话,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远处的竖井。一罐又一罐,矿工们陆陆续续地被电梯提升到井口。 她痴痴地站在散落着夕阳的岩石上,如释重负般喃喃自语着:又一天过去了,平平安安。 她开始收拾她的箩筐。我知道,她已经看到了她最想看到的人,那个给了她爱情、给她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人。 我要用车捎她一程,她谢绝了,说翻过山梁就是家,走小路更快,自己要赶在男人回家前把酒烫热。 看着她娇小甚至有些枯干的背影消失在火红的黄栌树林里,那一刻,我忽然为她那淳朴的爱情所感动。 一边是辛劳琐碎的日常生活,一边是牵肠挂肚的惦念。在日日提心吊胆的张望中,矿工们的爱情早已被细细密密的岁月针脚缝合成了一件贴身的衣服,体己,暖身,相依为命。那些融在深情凝望中的牵挂,那些注入到一壶热酒一碗姜汤中的关爱,让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变得无比苍白,格外矫情。 5点45分的爱情,像一碗暖胃的玉米粥,纯真、朴素,土里土气中夹杂着柴米油盐的味道;它又分明如一杯温热的奶茶,纯净、淡香,毫不张扬,在繁华喧嚣的尘世中为人们牵一缕简约而不炫目、美丽而不浮华、轻浅却又富有内涵的情丝。 (摘自《中国妇女报》)
建筑与雕塑
作者: 杨洲   来源: 中外建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聚落   主题公园   城市   雕塑  
描述: 建筑与雕塑
建筑与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建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聚落   主题公园   城市   雕塑  
描述: 建筑与雕塑
书房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书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房   五六十年代   厕所   家居   名人   知识背景   西班牙   极简主义  
描述: 我对别人的家特别有兴趣,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常年订阅静《时尚家居》,其实名人家居看多了,套路板滞,思路往往重叠。不外乎是年纪小的玩冷金属,极简主义,年纪大点的就复古,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批,仿欧式
< 1 2 3 ... 101 102 10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