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1181 条
-
一位少年的“希望工程”
-
作者:
李万卿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少年
捐助
航空母舰
中央电视台
废品
希望工程
专题片
儿童
失学
文艺晚会
-
描述:
捐助“希望工程”的惟一代表,出席了“春满大地”全国春节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还以《成长》为题,为他拍了专题片。从捐建“航母”到“希望工程” 少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五彩
-
也谈浮雕画的制作
-
作者:
高小勇
来源:
电脑爱好者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好者
软件
滤镜
插件
浮雕
ACDSee
艺术创作
Photoshop6
直接选择
中文版
-
描述:
在第5期《电脑爱好者》上看到一位朋友谈如何用Photoshop6.0来制作浮雕画,但对不熟悉E文和Photoshop的朋友来说有点难度。其实用著名的看图软件ACDSee4.0本身的插件FotoCanvas Lite就可以制作,用起来相当方便。下面我以ACDSee4.0中文版为例讲一下操作。
-
此曲只应天上有——江西省景德镇走马观花记
-
作者:
潘使进
来源:
现代领导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招商引资
中国
经济发展
文化价值
江西
-
描述:
据说,日本生产的电子琴,什么声音都可以摹仿,甚至可以包括一支交响乐队的全部配器;然而,唯独江西景德镇独创的瓷乐,电子琴无法摹仿。去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江西时,聆听了瓷乐队的演出,并饶有兴致地吹奏起瓷笛……
-
中国花鸟画在现代陶瓷新彩中的运用
-
作者:
洪南雨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花鸟画
新彩
中国
性能
应用
-
描述:
中国花鸟画在现代陶瓷新彩中的运用
-
中国石窟造像的转折点——须弥山石窟
-
作者:
高岭
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须弥山石窟
佛教
雕塑工艺
中国
石窟造像
-
描述:
除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丝绸之路上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窟,它们也都记载了历代王朝对佛教的诠释和雕塑工艺的造诣。以佛家谶语“须弥”为名的须弥山石窟,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代表。
-
自治区本级国有资产管理整体框架思路
-
作者:
高岭
来源:
内蒙古财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有资产
出资人
收益
中国
制度
管理
-
描述:
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六届九次全委会后,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已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治区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必须
-
中温隧道窑烧成无铅硒镉红釉配方的试制
-
作者:
胡曦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中温
无铅
硒镉红
-
描述:
本文介绍了利用硼熔块在烧成周期19小时、最高烧成温度1250℃的烧成制度下,试制出无铅中温硒镉红釉的方法,并对影响其发色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
六个特种玉米新品种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
作者:
邱桂如
来源:
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粘玉米
中秆
秋玉米
栽培技术
香糯
鲜穗
黑糯玉米
播前种子处理
高产田块
特种玉米
-
描述:
20 0 0年我县引进 6个特种玉米品种 ,在中沙乡半溪村试种 ,表现不俗 ,2 0 0 1年在全县 1 0个乡 (镇 )扩大示范推广 ,平均每 667m2产鲜棒 482 kg,高产田块达 5 2
-
中国油画创作中的民俗形象与文化意义
-
作者:
王耀伟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
中国油画
民俗学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创作借用民俗形象极为流行,这类创作已经超出一般风情画的范畴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所借用的民俗形象是以留存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民俗现象为对象的.本文就民俗题材绘画的文化性质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现实意义表述作者的看法.
-
中国油画制作的民俗形象与文化意义
-
作者:
王耀伟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
中国油画
民俗学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创作借用民俗形象极为流行,这类创作已经超现一段“风情画”的范畴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所借用的民俗形象是以留存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民俗现象为对象的。本文就民俗题材绘画的文化性质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现实意义表述作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