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717 条
-
走出国门——旅欧杂感
-
作者:
王少军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杂感
乘客
法国
警察
中国人
考察团
雕塑艺术
世界意识
旅欧
-
描述:
就像从未出过远门的人一样,我对国门之外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次参加中国雕塑学会组织的赴欧考察团,不但跨出了国门,而且一下子就踏上了欧洲两个著名的艺术之邦——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土地。那种以往对这两个国家的想像一下子被亲眼目睹的真实所代替,这使我感受颇深。
-
元代马端临的货币思想
-
作者:
侯厚吉
胡江滨
来源:
经济学情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元代
货币
经济思想
-
描述:
在元代的整个经济思想中,货币思想居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不少高官重臣、名士文人等都对货币问题有所研究和论议,马端临就是其中的一位。马端临(1254—1323年)字责与,饶州乐平人,宋末右丞相马廷鸾之子
-
让受众自己去体味:关于广播电视外宣节目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思索
-
作者:
章耀华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表现手法
如何体现
《中国之窗》
建设内涵
受众
精神文明建设
1996年上半年
外宣节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描述:
思考这一命题,笔者不禁首先想到中央电视台采访部1996年上半年来浮梁县经公桥镇港口村拍摄这个村移风易俗操办红白喜事,崇尚精神文明的典型事例时,一位资深记者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反映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主题是很严肃的,要讲清楚不容易.广
-
让受众去体味——关于广播电视外宣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思索
-
作者:
章耀华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表现手法
“精神文明”
如何体现
《中国之窗》
建设内涵
受众
精神文明建设
地方特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描述:
思考这一命题,笔者不禁首先想到中央电视台采访部今年上半年来我市浮梁县经公桥镇港口村拍摄这个村移风易俗办红白喜事,崇尚精神文明的典型事例时,一位资深记者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反映精神文明建设,
-
浮梁买茶去
-
作者:
张祖荣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表现手法
“精神文明”
如何体现
《中国之窗》
建设内涵
受众
精神文明建设
地方特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描述:
浮梁买茶去
-
论油画风景的色彩写意
-
作者:
林以友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油画风景
色彩观念
印象派画家
印象主义
写意画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漫长的世界绘画史,是无数画家潜心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结晶。在从古典推向现代的过程中,从上个世纪的古典风(即被人们称为绘画的褐色时期),到画面上五光十色的印象主义,以及从其发展趋势所导致的立体主义
-
孙中山与华侨书画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洲华侨
国画
留学生
宋庆龄
剪辫
版画
孙中山
油画
书画作品
先锋队
-
描述:
孙中山与华侨书画作品选
-
巴黎散忆
-
作者:
井士剑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现代人文主义
中国传统绘画
蒙娜丽莎
艺术家
贾克梅蒂
抽象艺术
人类文化
四十年代
阿维格多·阿利卡
-
描述:
在世界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文化进一步趋向溶合之际,中国美术学院特聘了三位当代西方著名艺术家作为油画系客座教授。他们是:画家阿维格多·阿利卡[Avgdor Arikha]、雕刻家雷蒙·马忪
-
工笔画教学断想
-
作者:
李子侯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技巧
笔画教学
工笔画
中国画
-
描述:
在中国画人物专业的教学大纲中,一、二年级的专业主课以工笔课为主。因此,工笔课是新生专业教学的“第一口奶”,是步入中国画艺术的第一个门槛。新生入学前,差不多也都学过一点中国画,有的倾向于“工
-
欧洲近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变迁
-
作者:
陈之佛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者
艺术教育
教育家
中国美术教育
高等艺术教育
美的教育
造形艺术
教育思想
工艺美术
近代艺术
-
描述:
版《儿童画本》、《儿童作画能力研究》,以及《中学图案教材》等等。为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踏踏实实地作出贡献。 今年,是陈之佛先生诞生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美术教育家,本刊发表了他的花鸟画(见封底),并重刊他这篇旧文,以表示我们的敬意。同时重刊此文也有益于人们对外国近代艺术教育发展
<
1
2
3
4
5
...
70
71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