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举办中国瓷都景德镇千年华诞庆典和国际陶瓷节的构想
作者: 汪天行   王升虎   朱新潮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文化   瓷都   中国   国际陶瓷节  
描述: 举办中国瓷都景德镇千年华诞庆典和国际陶瓷节的构想
中国陶瓷与绘画
作者: 刘升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理念   陶瓷   表现方法   风格特点   中国绘画   人的发展  
描述: 中国陶瓷与绘画有着广泛深刻而且极为独特的密切关系,最早的绘画是以陶为媒向世人展示其艺术的,独具风格特点的中国绘画对陶瓷有着深远的影响,形成与众不同的装饰理念和表现方法。邓白先生在《邓白美术文集》
乾隆玉玺为何能值1亿多
作者: 张鹏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能值   乾隆   拍卖价   中国历史   新台币   “最”   人民币   玉玺  
描述: 口张鹏 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诗作最多的皇帝——乾隆,又添了一宗“最”。6月26日,他的一方“乾隆御览之宝”,在台北拍出4,3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亿多元,成为中国帝王玺拍卖价的状元
南京的四季
作者: 叶兆言   来源: 畅销书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能值   乾隆   拍卖价   中国历史   新台币   “最”   人民币   玉玺  
描述: ,在南京建都的帝王也是如此。历史上,南京是出后主的地方,陈后主李后主,都是不爱江山爱美人,命中注定要当亡国皇帝。南京时髦的女人都抱怨秋天太短了,说冷就冷,看中了一套漂亮衣服,买回来刚穿上身,就不能再穿
刘志为
作者: 暂无 来源: 设计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景德镇   日本   作品   美术馆  
描述: 1992年,作品“荷花”“翰墨香”获景德镇国际陶瓷节“青春杯”大奖赛二等奖。1993年作品“翰墨香”在日本本思巴景德镇名作精品展上被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第一段]
重返 非官方的中国馆
作者: 胡宝芳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途   中国馆   新中国   世博会   官方   参与者   观望者  
描述: 展室、中国展品和中国人。 非官方的中国馆 ◎文/胡宝芳 藏品图片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提供 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由于中国政府中国人并没有亲自参与世博会中国展览
笔墨转型 瓷韵新生:孙星池的中国画及陶瓷艺术
作者: 张瑞田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景德镇   艺术思想   生活体验   釉里红   陶瓷艺术   中国画   美术创作   青花   美术作品  
描述: 面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经历了无数次的争论,我们仍然不能确定惟一可行的价值判断标准。艺术的丰富多彩,审美的五彩缤纷,必须置于多元的选择格局,方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类的伟大。然而,对美术作品而言,生活是不能或缺的,对任何艺术而言,人类的生活都是其创作的源泉。仅仅张扬个人的性情,表现一己的悲欢,显然不是艺术的全部。
有关陶瓷概念、分类与名称的若干浅见
作者: 吴嘉兆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普通陶瓷   景德镇   现代陶瓷   器具   无机非金属材料   发展史   胎体   饮食器皿   中国瓷器  
描述: 汉语的“陶瓷”是在现代才出现的合成名词,由“陶”与“瓷’联合构成。由于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陶瓷的不断涌现,陶瓷的含义,已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陶器与瓷器的范围,而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
明代陶瓷与伊斯兰文化
作者: 马建春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史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陶瓷之路   苏门答腊   伊斯兰国家   阿拉伯文   明代瓷器   陶瓷工艺   中国瓷器  
描述: 明代陶瓷与伊斯兰文化马建春在中国陶瓷史上,明代是继宋朝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其青花、霁红、五彩、斗彩等在当时均是闻名于世的名瓷,其技艺达到瓷器艺术之顶点。瓷质细腻,釉色精美、彩绘的艺术也异常高明,这都是以往任何时候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青花瓷,以其胎釉...
从发明到再前进——回顾日用陶瓷的三十五年
作者: 张锡秋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中华民族   发展方针   景德镇   文化交流   五大名窑   唐三彩   陶瓷业   瓷器   日用陶瓷工业  
描述: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从此,中华民族重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以奋发图强的英姿开创出无限美好的前景。转瞬间三十五年已经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好比一个人的生命活动一样,已经顺利地渡过童年,跨过了青年时期而步入中年时代,随着历史的前进,我们的前程会更加辉
< 1 2 3 ... 811 812 813 ... 822 823 8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