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劲夫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耿宝昌   北京电视台   剪纸贴花   艺术成就   冯先铭   文化传媒   四川电视台   吉州窑   艺术成果  
描述: 字侗言号元龙又名李浚夫男1952年生北京人,其艺术成果主要在陶瓷与书法领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陶瓷专家冯先、李国祯的倡导和支持下,主要对宋代吉州窑的部分作品进行了研制与恢复,其中对木叶碗的研究
李劲夫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国内外资料   李国   剪纸贴花   冯先铭   文化传媒   吉州窑   元龙   艺术成果  
描述: 字侗言号元龙又名李浚夫男1952年生北京人,其艺术成果主要在陶瓷与书法领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陶瓷专家冯先、李国祯的倡导和支持下,主要对宋代吉州窑的部分作品进行了研制与恢复,其中对木叶碗的研究
李劲夫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国内外资料   李国   剪纸贴花   冯先铭   文化传媒   吉州窑   元龙   艺术成果  
描述: 字侗言号元龙又名李浚夫男1952年生北京人,其艺术成果主要在陶瓷与书法领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陶瓷专家冯先、李国祯的倡导和支持下,主要对宋代吉州窑的部分作品进行了研制与恢复,其中对木叶碗的研究
古代埃及的文字
作者: 吴友根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196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埃及人   古代埃及   文学作品   碑铭   文学书写   僧侣   文字   公元前   字母   石头  
描述: 古代埃及远在公元前3500年就已经有比较发展的文字了。古代埃及人称自己的文字叫“神的文字”,所以后人又称它为“圣书字”。这种文字有三种体式:1.碑铭体;2.僧侣体;3.人民体。图1是圣书字的碑铭
华丽的反转
作者: 王敬之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陋室铭》   三间   千古流传   能容   千古名篇   莱茨   禹锡   象鼻   特普   美国阿拉巴马州  
描述: 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安特普莱茨地区矗立着一座奇怪的纪念碑——一座棉籽象鼻虫雕塑。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尊纪念昆虫的雕像。事实上,棉籽象鼻虫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而且是一种特别难看的昆虫。更令人惊讶的是,给象鼻虫竖立雕像是源于它对周围地区棉花作物的破坏。
趣闻 | Fun
作者: 暂无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陋室铭》   三间   千古流传   能容   千古名篇   莱茨   禹锡   象鼻   特普   美国阿拉巴马州  
描述: 熊猫钢铁侠现身街头   Panda Iron Man in Shenyang   日前,一尊身材健壮、憨态可掬的熊猫钢铁侠亮相沈阳街头。这尊被命名为“阿潘达”的熊猫钢铁侠作品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80后艺术家毕横所创作,长900cm、宽550cm、700cm,胸前手掌皆有太极图案,造型十分令人喜爱。这件大型装置由辽宁本土青年艺术家设计,其形象来源于熊猫、钢铁侠和太极,并赋予了自然与科技和谐发展的含义。
梓人之道与设计之道:唐宋“传”“铭”“赋”“说”中的设计思想
作者: 李砚祖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梓人之道   设计之道      
描述: 在唐宋传、、赋、说一类的文献中保存了许多有关设计和造物的思想史资料,其观点值得注意。如《梓人传》提出设计之道类于相的观点;《陶器》提出器以利用,道从易简的设计思想;《工先利器赋》将事先的谋划
元代制瓷大师吴益子及其后代
作者: 巴士嘎·刘   青格央金·杜文萍   丁烽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窑场   铭文   元代   釉里红   大师   金溪   南宋   瓷器   大路货  
描述: 在元代制瓷历史上,有一位不但本人,连子孙数代都留下盛名的制瓷大师,他就是江西省浮梁县瑶里村的吴益子,他生于南宋度宗成淳六年(1270年),殁于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享寿86岁.
陶瓷仕女画探讨
作者: 余贤宾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窑场   铭文   元代   釉里红   大师   金溪   南宋   瓷器   大路货  
描述: 自古以来,仕女就是陶瓷装饰中的一个重要题材,画家们把窈窕淑女描绘在洁白如玉女画作品仍为广大人群所喜爱,长期畅销不衰。 本人也是景德镇众多的陶瓷仕女画的作者之一,多年来,在王怀俊老师的耐心指教下,本人刻苦磨炼,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无论在工艺上,功力上,都颇为社会认可,也受到业内人士的称赞。但是,我自己却感到美中不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经过广泛比较,多方考证,并与众多的同行们共同探索,我终于发现,现今的陶瓷仕女画包括我自己的作品,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千人一面”。几乎所有的仕女画,都是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无论一幅画面中有几个仕女,除了发型不同,都像是孪生姐妹。有的画历史上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昭君、杨贵妃,独立去看,确实一个个都是国色天香,沉鱼落雁,令人赞叹不已。而如果把她们放在一起欣赏,就发现四个不同时代的美女其容貌何其相似,如同一对父母生下的一般。还有许多画面如《百美图》、《十二金钗》等,都是同一个版本,一个个美女如此雷同、难分彼此。这种没有变化、没有特色的雷同的仕女画,看多了就会乏味、厌腻。 二是“有形无神”。无论是画山水、花鸟、人物,都讲究“形神兼备”,既有形,又有神的画面,才是一幅好作品。
杯中青花
作者: 梨子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窑场   铭文   元代   釉里红   大师   金溪   南宋   瓷器   大路货  
描述: 这三款青花瓷茶器都出自景德镇的“诚德轩”,那是一处把青花与白瓷完美演绎的地方。 “诚德轩”的青花,料性掌握得非常到位,不晕不散:画面清晰可辨,一枝,一叶,一飞禽,一走兽,纤毫毕现,叶面的经脉历历可数。 “诚德轩”擅画环杯全景图,那里的工艺大师曾经将全本的《清明上河图》绘制在一只盖碗上,通过放大镜,我们甚至可以看见人物的表情和杨柳的叶脉,可叹其工艺之精妙。 荷塘清趣 荷花与蝴蝶是两样唯美的精灵。但谁曾见过蝴蝶落在荷花上的那一幕? 虽然没有见过,光凭想象就知道很美。 只有画师才能让这想象的画面变得灵动:一粉一绿两只彩蝶飞舞于荷叶之上,一只收起双翅,触须下探,似乎要寻找莲枝稍作停留;另一只正展开双翅,奋力追赶前者。池中只见湖蓝色的荷叶安静地看着欢闹的彩蝶,聪明的画家藏起艳丽的荷花,选择让两只彩蝶成为这幅“荷塘清趣”的主角,让整个画面显得别致而精妙。 选择一个初春三月的晴天,寻一处静谧山林,铺上一席米黄色的粗织麻布,摆上“荷塘清趣”,让柔和的阳光透过头顶的树叶星星点点投到白瓷杯中,举杯品香茗,倒是有另一番“山林清趣”之妙。 白釉如清澈的荷塘,彩蝶翩翩,芙蓉花开,绿荷缀露,美景怡人。
< 1 2 3 ... 9 10 11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