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张斌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精神活动   知识受众   表达   感情   艺术创作   偶然性   子曰   风化作用   通俗化  
描述: 《相生系列》樟木130×35×60cm 作品通过钻木与火烧的技法体现木质材料的视觉语言特征。运用镂空的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虚与实共存、阴与阳相生、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矛盾与对立的视觉紧张感。
何健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精神活动   知识受众   表达   感情   艺术创作   偶然性   子曰   风化作用   通俗化  
描述: 《梦中的卓玛》水曲柳20×17×51cm 她为了救一只羊而牺牲了……我一直很向往草原美丽善良的姑娘卓玛,却只能在梦中想象她的美丽容颜。作品没有刻画五官让观者更有想象空间,而帽子、裙子、辫子展现了蒙古女孩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胸部的饱满刻画了草原女孩的敦厚朴实,四肢以方形结构打破常规,体现女孩内在的坚强和不平凡的人生,也说明作者力求创新、不拘一格、刚柔并济的风格。
黄敏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精神活动   知识受众   表达   感情   艺术创作   偶然性   子曰   风化作用   通俗化  
描述: 《共图大业》非洲紫檀130×50×60cm 英雄人物人人崇拜,作品以三国刘备一帮人创业为主题,体现古代英雄人物的仁、智、忠、叉、勇等美德。
对雕刻比赛的思考
作者: 盛杨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精神活动   知识受众   表达   感情   艺术创作   偶然性   子曰   风化作用   通俗化  
描述: 由福建省惠安县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雕刻大奖赛”,我应邀出任评审委员,评委共有9人。我从一个评委的个人角度谈一点情况和看法。 这次的雕刻大奖赛规模比较大,分石雕组和木雕组,共有101人参加。比赛的水平比前些年在河北省曲阳县举行的雕刻大赛有很大的提高,各项工作组织有序,整个大奖赛充满紧张、友好、敬业的活力和精神。 参加这次雕刻大奖赛的人大多是从美术
千年
作者: 韩文华l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精神活动   知识受众   表达   感情   艺术创作   偶然性   子曰   风化作用   通俗化  
描述: 千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成因
作者: 任晓东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警世通言   小说人物   李甲   艺术成就   通俗小说   思想内容   冯梦龙   杜十娘   短篇小说  
描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卷32,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
自言自语
作者: 石向东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感觉   美声唱法   生存质量   通俗唱法   艺术作品   现代艺术   民族唱法   艺术追求   雕塑   艺术语境  
描述: 雕塑一词本意为雕刻与塑造,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制作中用材料通过加与减的技法制作出来的作品.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用形体堆积为语言与人们交流.早在古代亚洲和欧洲,人类已体现出聪明的才智,用大自然提供给他们仅有的材料:泥土、石头、青铜创造出永恒的雕塑精品而流芳千古,大师们的惊人体力、智力真是令...
寻求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切点
作者: 绍六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文学   新武侠小说   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   通俗文学   忧心   故事情节   严肃文学   契诃夫   "通俗文学"  
描述: 一、文学的困扰 文学处于一个繁荣而又变动的时期.在这种五彩纷呈但又杂乱无章的局面中,兴奋与困扰,激动与苦闷,舒畅与忧心常常纠缠在一起,引起人们的思索,召唤人们去探求. 有人说,兴奋、激动、舒畅是暂时的、相对的,苦闷、困扰和忧心是永恒的、绝对的.这话似乎不错,因为就我而言,从...
短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变性   摄影   矛盾性   艺术概念   现代艺术史   读者   莫扎特   绘画   同类书   通俗艺术  
描述: 阿纳森(H.H.Arnason)编著的《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和摄影》(History of Modern Art)已再版了三次,并且在不算少的同类书中越来越显出其特色。有人认为,其特色在于,它不是仅仅告诉读者现代艺术的内容。它主要是想引导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懂得现代艺术的多变性和矛盾性的根源。还有人认为,其特点在于把摄影作为与绘画等艺术项目相同的项目专门加论,这本身证明阿纳森对传统的艺术概念有独特的认识,把现代化的进展与艺术结合得自然得
女高音的教学法之我见
作者: 王珣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唱形式   女高音歌唱家   美声歌唱   声乐艺术   通俗唱法   十九世纪   民族唱法   自我情感   艺术形式   嗓音条件  
描述: 并达成共识也有几个世纪之多。随之,产生了一些意大利唱法、俄罗斯唱法、中国民族唱法以及近现代产生的通俗唱法等等,五彩缤纷,各具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声乐艺术的内涵,有力地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并为声乐艺术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