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通俗】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
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良宵
刘宇一
通俗化
-
描述:
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选
-
浅谈漫雕的艺术魅力
-
作者:
毛丹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侃
夸张
娱乐
漫雕
肖像
喜剧性
通俗艺术
-
描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艺术上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大众化,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精神产生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得到缓解和释放。因此诙谐、幽默、讽刺和调侃的文艺作品及艺术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如小品、相声、二人转等。而漫雕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非常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它将漫画的幽默特性和雕塑的三维语言有机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及语言,体现了强烈的调侃性、娱乐性和批判性,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中具有精神魅力的表现手段之一。
-
浅谈现代艺术与公众理解力相脱节现象
-
作者:
刘松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
生存与发展
表达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现代艺术
精英艺术
理解能力
社会角色
通俗艺术
-
描述:
一、艺术作品在不同时代的社会角色演变艺术作品自诞生起便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考古学在史前的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的雕刻和洞穴岩画作品,应该算作是最早的艺术作品,而创造它们的人也就可
-
面对“自然”:艺术的抉择
-
作者:
印洪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社会
艺术赞助
流行音乐
通俗文化
折衷主义
艺术家
高雅艺术
抉择
矛盾与困惑
西印度群岛
-
描述:
社会通俗文化曾有这样一段描述:"人们听西印度群岛的流行音乐,看西部电影片,午餐吃麦当劳,晚餐吃当地菜肴,在东京洒巴黎香水,在香港穿‘复古’服装;知识变成一种电视竞赛游戏。要为折衷主义的作品找到观众太
-
古今罗掌上 春秋寄笔端——八十年代通俗小说漫评
-
作者:
陈钧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汤子
八十年代
艺术片
漫评
演义
影片
通俗小说
电影制片厂
集电
电视剧
-
描述:
随着开放、改革而兴起的通俗小说?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以它五彩缤纷之姿、铺天盖地之势,占据丁街头、公园、车站、码头、机场、书店、邮局,进入了刚间、工厂、宾馆、商店、书斋,甚至登上了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之壮举,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奇观!
-
对通俗文学的再评价
-
作者:
林为进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人生
文学作品
内容与形式
通俗文学
文学创作
艺术形式
石川达三
专业性
通俗化
传记文学
-
描述:
1“通俗文学’,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与哲学、美学、社会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相比较,文学本来就是一种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除属于现代新兴起的电影、电视外,即使是与美术、音乐、舞蹈、雕塑、戏曲
-
周晨阳油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人生
文学作品
内容与形式
通俗文学
文学创作
艺术形式
石川达三
专业性
通俗化
传记文学
-
描述:
周晨阳油画作品
-
两汉时期雕塑造型艺术的特点及成因
-
作者:
孙常吉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写实性
意象性
通俗信仰
造型艺术
-
描述:
文章主要从两汉时期雕塑的形式语言及结构、色彩、现实性等方面阐述了非写实性表达的特点与表现,并且从哲学观念及社会审美、人们的自我认识等几个方面分析形成非写实性表达的主要原因,指出雕塑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审美的需求,而是在满足功能需求和信仰需求的同时附加的审美功能,在艺术的分区里不能单纯地用写实或者非写实来区分艺术的高低,也正因如此,才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并充满魅力。
-
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形式主义
-
作者:
邓玉婷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形式主义
大众文化
精神性
中国艺术
艺术家
书法艺术
中国当代
古典主义
通俗化
-
描述:
在回顾20世纪90年代艺术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三种倾向,其中一种就是艺术的通俗化,商业性的油画、大众化的水墨画、流行于官界与商界的书法艺术,这些艺术迎合了市民的趣味,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而不具有精神性。在公众生活中我们
-
教养
-
作者:
高蒙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精神活动
知识受众
表达
感情
艺术创作
偶然性
子曰
风化作用
通俗化
-
描述: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长风几万里,所到之处草偃灰飞,这说明了风的力度。以此来比拟风气,就是说风气是由风化作用的,风化是教化的浸染,教化是生活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