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2909 条
-
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笔意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周竹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野兽派
古典绘画
西方绘画
主体意志
中国书法
委拉斯贵支
软毫
马蒂斯
绘画创作
后印象主义
-
描述:
本文首先从笔意的观念范畴谈起,借书法和油画中笔意的比较和分析说明了笔意体现出的各种特征及中国书法和西方绘画笔意的侧重和异同,论证了笔意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的呈现,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在油画发展过程中必将有着重要意义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
后印象派绘画表现形式特征探析
-
作者:
吴昱霏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绘画语言
现代主义艺术
印象派画家
后印象派绘画
表现形式
色彩运用
产生与发展
笔触
印象画派
-
描述:
"后印象派"一词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被普遍使用的,被用来泛指印象派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派相左的艺术潮流。"后印象派"画家曾一度受到印象派画风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派的法则,试图另辟蹊径
-
画史断章:浅析林达川的艺术人生
-
作者:
张丹萍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代美术史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
色彩
印象派
印象主义
日本主义
西方传教士
作品
艺术特色
-
描述:
林达川(1912—1985),原名林北滔。在早期西画家中,是将印象派色彩与东方书写意味结合的最完美的画家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同时,在中国早期留日画家中属较为独特的一位。他在日本学
-
论十九世纪印象派大师的绘画技法
-
作者:
岳美美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法
印象派
绘画
-
描述:
许多评论家论述过画坛老一辈大师们的技法,有些实有其事,有些则只是这些评论家的猜测。这些评论家所详细介绍的各画派的油画、壁画和坦普拉技法,大都停留在十八世纪左右,对十九世纪绘画大师们的传统技法几乎是避而不谈。前几个世纪中,许多内容详尽、资料丰富的论文主要讨论绘画技巧;到了十九世纪,绘画技巧日益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传授徒弟的作坊制度从中世纪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十九世纪,越来越多的画家趋向于走自己的路,探索或者重新探索自己的绘画技巧。
-
论罗寒蕾工笔人物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谭军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广州美术学院
创作力
造型能力
深层意蕴
女性人物形象
国画专业
艺术语言
时代女性
都市女性
-
描述: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女性人物形象特点罗寒蕾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她也对艺术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对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表现淋漓尽致,并不只是站在一个纯自然的角度,而是充分发挥
-
中国雾凇冰雪画《瑞雪》“墨分五彩”创新研究
-
作者:
周尤美
陈铁韵
申玲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水墨为上
水调
中国画技法
现代中国画
六彩
本象
陈侃
淡墨
北国风光
-
描述:
"墨分五彩"是指用水调浓淡,从而展现出景物的五色之相。中国雾凇冰雪画《瑞雪》中的"墨分五彩"技法,非常典型地运用了这种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创新出了气韵生动的雾凇冰雪的本象。唐代王维的"水墨为上",被誉
-
虽方寸之间;却情理之中:略谈乌铜走银的装饰
-
作者:
王东方
郑小强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鸢飞鱼跃
渊然
平面化
方寸之间
生命情调
互渗
自然意象
乌铜走银
宗白华
-
描述:
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就是美。"乌铜走银的装饰图案取之自然意象,经过归纳、抽象、概括转化为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的文化符号
-
梅山地区娄底古民居装饰木雕研究
-
作者:
严明喜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神话故事
祥禽瑞兽
深度感
浅浮雕
透雕
历史典故
古民
线雕
近似圆
-
描述:
在娄底古民居建筑里,有不少装饰精美的木雕,大都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但造型上大胆。在具象的造型中注入了抽象元素,夸张、活跃而幽默的动态使造型充满了生气。通过对写实的形象进行变化和组合,使之饱满浑厚
-
解析视觉传达的扁平化风格
-
作者:
刘方舟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直观展示
视觉设计
视觉符号
平面化
立体主义
平面设计领域
抽象符号
拟物
色调搭配
复合设计
-
描述:
抽象符号与信息直观传递的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扁平风格的优势在于通过直观展示和视觉符号暗示,直接将信息展示给使用者,提高视觉传达效力,降低认知难度,使人与信息媒介之间的交互传递更加通透。分析其形成及源流,将为当前中国本土视觉设计语言提供良好的参考与借镜。
-
探讨传统陶瓷雕塑表现手法
-
作者:
张远景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自然灾害
巫术活动
当代雕塑
陶瓷雕塑
文化学家
象征意义
半坡村
历史时期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
描述:
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传统陶瓷雕塑表现手法,实现象征意义的功能化与艺术形式实用性完美结合,这对于继承与发展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