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方现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431 条
-
模仿 借鉴 创造
-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仿
国画
手法
偏见
西方现代艺术
美术展览会
作品
油画
-
描述:
革新有时不免伴随着偏见,对于这点人们常常容易见怪。然而积习也常常伴随着偏见,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偏见,对于这点,人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见而不怪。 在“北京市油画研究会”第三届美术展览会上,听到—位朋友说:“这种创新,实际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这不禁使我想起“星星”和“同代人”画
-
决堤狂澜 破除沉寂——中国早期西画运动美术团体决澜社——决澜社:一只现代派的“筐”
-
作者:
臧杰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阳太阳
段平
油画艺术
曾志
决澜社
王济远
西方现代派
美术团体
中国现代美术
杨秋
-
描述:
酝酿于1930年的"决澜社"是一个画会组织,它于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时,总共举办了四次"决澜社"画展。在第一次画展中,他们发表了振聋发聩的《决澜社宣言》。 决澜社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的、有宣言、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也是中国第一个油画艺术团体。庞薰琹是决澜社的核心人物,他在决澜社成员中以其形式探索幅度宽而具代表性。
-
决堤狂澜 破除沉寂:中国早期西画运动美术团体决澜社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阳太阳
段平
油画艺术
曾志
决澜社
王济远
美术运动
西方现代派
美术团体
中国现代美术
-
描述:
酝酿于1930年的“决澜社”是一个画会组织,它于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时,总共举办了四次“决澜社”画展。在第一次画展中,他们发表了振聋发聩的《决澜社宣言》。决澜社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的、有宣言、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也是中国第一个油画艺术团体。庞薰琹是决澜社的核心人物,他在决澜社成员中以其形式探索幅度宽而具代表性。除了庞薰琹,决澜社的成员还有陈澄波、曾志良、周多、王济远、阳太阳、杨秋人、段平右、
-
把感动留下来,把艺术带回家:读王栎卿立庆教授画作有感
-
作者:
胡原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获奖成果
舞蹈节
风格即人
舞美设计
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
西方现代派
气场
神功
-
描述:
认识王立庆老师的人都有一种感受,他有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强大的磁场、气场,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过去。十多年前,还没有见到他本人时,就被他履历中那一连串的获奖成果所吸引。他是江苏省舞美艺术界闻名遐迩的一级美术师,他的大型舞美设计作品曾获第四届江苏音乐舞蹈节舞美设计金奖、文化部第九届文华舞台美术奖、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舞美设计金奖第一名等。等到见面时更是感到他就应该是那个样子,且不说那敦敦实实像雕塑一样的个
-
红旗添新彩(报告文学)
-
作者:
南人
来源:
收获
年份:
196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获奖成果
舞蹈节
风格即人
舞美设计
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
西方现代派
气场
神功
-
描述:
红旗添新彩(报告文学)
-
从中国画到水墨画:水墨画对于中国画的深度文化跨越
-
作者:
尚辉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价值判断
现实主义
媒材
水墨画
跨文化
港澳台
现代性
西方现代主义
传统中国画
-
描述:
中国画是在西洋画传入中国本土后而形成的一个概念。这种用以与西洋画相别的中国画命名本身,就意味着与异质文化的横向比较与参照。因而,"中国画"从其本名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提出了跨文化命题。从中国画到水墨画,既是中国画面向现代的文化探索,也是跨文化发展的一次超越。表面上,水墨画在呈现当代文化审美观念之中,去除了中国画的文化身份,骨子里显现的则是水墨这种媒材所能承载的多种非汉语体系的文化内
-
境由心造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价值判断
现实主义
媒材
水墨画
跨文化
港澳台
现代性
西方现代主义
传统中国画
-
描述:
方国新 1957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无锡市书画院专职画家。作品曾入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油画、中国画分别入选2005、2006、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另有6幅作品入选第一、二、三、五、六、七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并获奖。
-
潜隐与彰显——关于“民国油画收藏展”
-
作者:
孙冬冬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西方文化
耶稣会传教士
新文化
民国时期
传入中国
西方现代主义
青年学生
社会变革
油画创作
-
描述:
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跟随着西方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中国,初始只是在少数开放城市或者满清宫廷等区域如星火般闪现;但随着不断激烈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深化,特别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学习油画、从事油画创作迅速升腾为一场燎原般的社会性"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和推广西方文化(艺术),以西画改良中国画,他们兴办西画学校,招收青年学生,传播西方绘画的知识与观念;另一方面,大量的学艺青年走出国门,去欧美或日本的专业美术学院留学,使得中国的油画创作演化为两种阵营:一是文艺复兴之后形成的偏向古典写实的传统阵营,二是直接受当时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现代主义阵营。虽然,两种阵营在绘画观念上有很大差异,却为本来已死气沉沉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中国的现代艺术创作进入一个划时代的活跃期。毫无疑问,民国时期的油画创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的。但长久以来我们对于民国画家、民国油画创作的了解一般只停留在少量的美术通史的图
-
新具象:怀旧与当代视觉形式:陶兴琳油画艺术的语言转换
-
作者:
陈池瑜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具象
视觉形式
现实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
表现主义
当代
油画创作
娘子军
视觉艺术
-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热潮之中,向西方现代主义学习,一时间,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西方的现代艺术如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流派的艺术观点和表现手法,成为中国青年画家们模仿的偶像,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其后中国部分中青年艺术家们又开始追
-
民国留洋画家的现代性因素
-
作者:
时卫平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民国
中西调和
现代性
西方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表现主义
留洋
后印象派
中国油画
-
描述:
<正>20世纪20年代至抗战之前的短短10余年中,中国油画涌现出罕有的现代主义风潮,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在中国本土都得到了较为完整与同步的呈现,形成了中国早期油画的黄金时代。这种局面与20世纪初大批艺术青年留学日本、欧洲等地学习西方现代绘画密不可分,他们如同中国现代绘画的播火者,将印象派以后的西方艺术精华带回国内,而其中饱含的东方艺术精神所显现出的中西调和的努力,更兆示着此后百年中国油画的理想与方向。
<
1
2
3
...
28
29
30
...
42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