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亨利·摩尔雕塑展布展的启示
作者: 裴建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亨利·摩尔   空间环境   雕塑作品   艺术作品   现代艺术   中国民众   艺术魅力   中国美术   美术馆  
描述: 在北京举办的亨利·摩尔雕塑展是历年来规格最高的外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作品展之一。这个展览分为室外展场和室内展场两部分。在室外,摩尔的12件大型雕塑作品布置在北海公园,在龙亭白塔、假山素水之间涌进现代艺术大师异国情调的作品,确实给中国民众不小的惊异。早在十多年前,美术理论界就有人研究比较著名的摩尔空洞和中国的太湖石的关系,现在,摩尔雕塑来了,来到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来到人们看惯太湖石的地方,直接和广大的中国民众进行交流。在室内,中国美术馆的三个主厅,陈列了亨利·摩尔的大大小小一百多件作品。为了以更好的空间环境展示这位国际著名的雕塑大师的作品,中国美术馆对展厅的布局结构做出了调整,英国方面从其本土带来特制的涂料,并对展厅进行了简洁地装修。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的协调性
作者: 何镇海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环境   环境雕塑   协调性   雕塑造型   雕塑家   美化环境   城市空间环境   现代城市环境   广场空间   环境空间  
描述: 在环境中设置雕塑必须有适于雕塑存在的空间环境。如果在放置雕塑的周围是杂乱无章的环境,或没有相互呼应的空间环境形成协调的统一关系,雕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般来说,雕塑的设计与设置应与周围的空间环境互相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如把雕塑设置在城市的广场,它在广场的空间环境中应起到凝聚和点缀及美化环境的作用,赋予广场空间环境以新的面貌,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试论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作者: 刘亚坤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   空间环境   艺术   软雕塑   纤维艺术   现代  
描述: 现代纤维艺术进一步将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不仅体现于材料上的创新,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亦使纤维艺术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艺术审美。纤维艺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风格上的"复古"、软雕塑的盛行、以及未来纤维艺术的东方情节。
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的鸿篇巨帙——于美成访谈
作者: 那泽民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意识   壁画创作   空间环境   当代中国   建筑壁画   艺术科学   城市公共艺术   艺术形态   城市雕塑   美术学  
描述: 我是《当代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1978—2002)一书的责任编辑,又在对其进行总体的装祯设计,因此,我对这本书先于大家阅读。读罢掩卷沉思,很有一些不同于一般的感觉,深为作者与时俱进的勇气、开放而又严谨的创作意识、饱满而又真诚的理论精神所感动。一年前,作者于美成先生在广州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展区作品的评选工作结束后,从广州来到我们上海书店出版社处理有关这本书稿的事宜,在一起曾谈起此书稿的一些情况。
“风雕”栖落园博园出自世界著名的风雕造型艺术家新宫晋的大手笔
作者: 唐永琼   来源: 中国园林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环境   规划设计   精品荟萃   新宫   皮亚诺   博园   生态文明   标识物   园博会   建筑大师  
描述: 为了提高“园博园”的文化品位,打造“园博园”四个“窗口”之一的“高品位文化窗口”,园林精品荟萃的深圳国际花卉博览园,还将画龙点睛地增添几尊自然飘逸灵动的雕塑,这其中就包括日本风雕造型艺术家新宫晋的杰作。新宫晋,世界著名的日本风雕造型艺术家,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活跃于空间环境的塑造的舞台。其作品特征是以自然的风、雨、光线、水流为媒介,在平衡与运动之间,随着自然的韵律形成共鸣感应的律动。曾先后和美国的剑桥七人组、贝聿
共创美好空间环境
作者: 栗德祥   邓雪娴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形环境   整体意识   空间环境   实用的艺术   技术与艺术   精品意识   美好人居环境   外部限制   建筑与环境   建筑创作  
描述: 建筑,从狭义上讲,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是体形环境的艺术、空间的艺术、实用的艺术。从广义上讲,它是多学科交叉,来共同塑造美好人居环境。所谓美好的人居环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宜人的空间环境,强调舒适性和亲切感;二是
陶艺与空间环境的地缘性研究——以福建为例
作者: 徐保亮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环境   福建   陶艺   地缘性  
描述: 陶艺与空间环境的地缘性,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区域环境、民族及宗族属性和多元文化氛围,体现出不同的面貌。在现代空间环境设计和现代陶艺的时代新格局的地缘趋势下,新材料的应用和新设计理念的创新,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陶艺与空间环境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陶瓷在空间环境中的地缘性、艺术陶瓷在空间环境中的地缘性、日用陶艺在空间环境中的地缘性。就福建地区来说,新格局下的陶艺和空间环境的地缘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成为地缘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新产业,新文化发展的一个契机。
当代城市雕塑的空间布局
作者: 薛滨夏   林建群   李基辉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环境   布局   城市雕塑  
描述: 城市雕塑的合理布局是决定雕塑所处空间环境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促使城市雕塑的形式自由多样,要求空间布局的形式有所创新。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指出了雕塑的空间张力、整体感和清晰的空间序列是作品取得生动艺术性的关键。
杨英风与龙凤雕塑
作者: 张昌   来源: 装饰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空间环境   人文景观   文化交流   银行总行   组织构造   景观雕塑   公共空间   美术馆   制作工艺  
描述: 矗立在台北银行总行广场的一件12米不锈钢《凤凰来仪》雕塑,以其简洁的形体、舒展的姿容、雄浑厚重的体魄、生动的造型、精美的制作工艺及特定的美学韵味与人文景观共融于公共空间之中.这件雕塑的作者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台湾本土雕塑家杨英风教授.去年金秋,在由台湾海基会倡议、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实施的大陆赴台文化交流活动中,我有幸结识并拜访了杨英风教授,记得那是在我们参观了台湾的历史馆、故宫、美术馆以及中央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文化大学后的一个下午,由台湾美术界同仁林先生、李先生陪同参观了杨英风美术馆,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直上七楼拜访杨英风教授.在高大的书架和工作台前杨教授热情
悬于空中的风景——浅析现代环境中纤维艺术的悬挂形态
作者: 史文莉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造纸   室内空间   空间环境   装置艺术   艺术家   展示设计   现代环境   纤维艺术   金属线材   现成品  
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材料的更新、纤维艺术形态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它从建筑壁而走向建筑空间,从室内走向室外,成为一种软雕塑艺术、纤维装置艺术、景观艺术……[第一段]
< 1 2 3 ... 10 11 12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