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墩子碗
作者: 山曼   来源: 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渔民   色调   碗口   甲板   蒸菜   瓷坯   民间青花   渔船   满盈   瓷碗  
描述: 墩子是一种口径不大的民间青花瓷碗。图中这一只碗口直径13.3厘米,高5.4厘米,瓷坯很厚,碗底更厚,相对地说圈足很大(图中这一只圈足直径6厘米)。农家和渔家都有这样几只,平时不用它当饭碗,而用
面对面的想念
作者: 李海洲   来源: 红岩春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碗   所都   分金   山水城市   半瓢   解放碑   水上   九曲   金丝   红椒  
描述: 没有谁能走出一碗小面的照耀,舟行水上,而面条在铺满红油和豌豆尖的青花碗里过江。重庆的街道九曲回还,小巷幽深,一个弯过去,再来一个弯,总有一家挑着帘子的面店在隔街等你。书剑风流的才子、华袍披肩的美人
五彩筒中的分流
作者: 易桂安   来源: 湖北气象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流量   分流人员   创业者   优化组合   河道阻塞   铁饭碗   迁移   气象部门   气象工作  
描述: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气象部门里的铁饭碗在跳动,在变幻……分流——原意是为加大流量,防止河道阻塞而另辟蹊径,原本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随着时间的迁移,它却变得那么清晰、具体,如同银针拨弄着每一个气象工作者
老狐狸的青花碗
作者: 麦子   来源: 小星星(作文100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碗   你怎么知道   就这样   得意扬扬   阿布   这一天   那可不   双目失明   博学广闻   告诉我  
描述: 狐狸阿布从来不喜欢那位叫老木的老狐狸。也许,是因为老木住在漂亮的木屋里,也许是因为他博学广闻,被誉为狐狸家族最聪明的人,但最最最重要的原因也许是老木拥有一只青花瓷碗。"那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小时候,老木的孙子小木曾得意扬扬地对阿布如此炫耀。
青花大碗(外一篇)
作者: 刘志平   来源: 雨花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韧性   休息日   蓝花   碗橱   古董   砚池   实用价值   文物价值   咸肉   青花  
描述: 家里有一只青花大碗,凄清地蹲在碗橱角落里,记得我儿时就有了它。青花,白底蓝花,典雅古朴。碗口很大,直径竟有30厘米。因其大,没有实用价值,只有过年时才偶尔想起它,洗去积年的灰尘,暂且装一些咸肉
清晚期青花瓷·续
作者: 陈平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瓷技术   珠明料   青料   人物故事图   石子青   传世品   高足碗   胎质   浙料   瓷业  
描述: 咸丰(1851~1861年)咸丰朝共11年,青花瓷器烧造数量极其有限,官窑青花瓷的质量曾一度回转,略有精品出。咸丰六年以后的十余年间,朝廷内忧外患加剧,战火弥漫整个景德镇,官窑毁坏殆尽。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故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甚少。咸丰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为珠明料。典型
乡野之器
作者: 李琛   来源: 大视野iLOOK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瓷技术   珠明料   青料   人物故事图   石子青   传世品   高足碗   胎质   浙料   瓷业  
描述: 刘其弈和陈知音的工作室位于景德镇的城市边缘,这也是他们生活的家。两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与柴窑为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顺着一条乡村的土路走到尽头,我们找到了他们的家,门口有一座其弈自己搭建的柴窑,旁边堆满了柴烧所用的木料。在这个宁静的乡间,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纯粹。屋子直通户外,客厅面朝一片稻田,满目的翠色和草木香扑面而来,让人不自觉地安静下来。
中国陶瓷碗类造型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 张予林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造型  
描述: 作为生活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饮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用具,尤其是在中国使用极为广泛。随着人们对器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器物的形制也从单一走向多样,并逐渐形成了后期比较明确的实用、经济、美观、富有生活情趣的造型取向,这对现代设计有着启示和借鉴作用。
饰美传世:康熙官窑仿明初瓷
作者: 路杰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笠碗   朱琰   昌南镇   珐琅彩   陶瓷装饰艺术   窑户   制瓷业   康熙时期   秘玩   康熙皇帝  
描述: 康熙时期社会安定,由于废除了“匠户”制度,从而使得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清代朱琰《陶说》中记载清初的景德镇“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众多的窑户不仅在陶瓷装饰艺术上求得创新,并创烧了宫廷秘玩“珐琅彩”品种,更是在追摹前朝的陶瓷名品的仿制上惟妙惟肖。有些仿古佳作不仅形制、尺寸、画意完全与原作吻合,就是在细部的处理及观察上也力求还原前朝陶瓷的风貌。
“毛瓷”——二十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醴陵群力瓷厂为毛泽东敬制釉下双面梅花瓷碗纪实
作者: 廖悠默   来源: 档案时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花   醴陵   日用瓷器   民族文化宫   毛泽东   釉下彩   瓷碗   二十世纪   工艺美术   制作工艺  
描述: 翻开《醴陵文史》,人们记忆犹新。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醴陵群力瓷厂,于1974年专为毛泽东主席研制了一批日用瓷器,有双面梅花、胜利杯、茶杯等品种。其中最具特色的享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被誉为“瓷中王
< 1 2 3 4 5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