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四川宋墓扎记
作者: 王家祐   来源: 考古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芦山县   宋墓   人物故事   四川   陶俑   并列   砖室墓   建筑特点   石室墓   广元  
描述: 四川宋墓可分为石室墓与砖室墓两大类。在近山地区的广元、昭化、绵阳、大足、泸州、宜宾、金堂、彭山等县皆有石室墓发现。墓室及龛皆用石料建成,常是双墓并列。建筑特点是墓仿木建筑结构。尤其是在后龛部分往往
宋代石雕作品欣赏
作者: 南铁英   来源: 工会信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国家博物馆   四川地区   画像   仕女形象   石雕   作品欣赏   石室墓  
描述: 封三展示的石雕作品,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近期,国家博物馆展出了30尊该类浮雕画像,这是其中的4尊仕女图。浮雕画像中的仕女形象,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她们在一次宴会上根据各自的分工,侍候
平凡的精致 中国国家博物馆宋代石刻艺术展
作者: 乐日乐   杨清越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建筑   宋墓   券顶   两宋时期   葬制   公共空间   雕刻艺术   石墓   中国国家博物馆   石室墓  
描述: 雕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观者不仅能从中领略到四川地区宋代石刻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了解两宋时期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宋代官方政令明确禁止使用石墓室,中原地区因遵循这一葬制而极少石室墓,大幅的墓室石雕更是罕见。而南方地区尤
古埃及新王国及中东同时期墓室浮雕和中国汉画像石刻艺术风格之比较
作者: 范小平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东地区   画像砖   浮雕手法   画像石刻   崖墓   石刻艺术   汉画像石   新王国   古埃及   石室墓  
描述: 在东方文化圈中,中国汉代墓室的画像石刻艺术和中东地区两河流域一带新王国后期(B.C.1500—B.C.500)的墓室雕刻艺术在艺术风格上并非因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的差异而不相联系。从时间上看,两地似乎相差1000年左右,但究其文化的根基仍然是一脉相承的。从主题思想、浮雕手法、艺术语言等方面来看,两地的石刻浮雕艺术表现出在一定范围内作为东方文明体系中的成份而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高句丽民族的社会生活与习俗
作者: 李殿福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志》   高句丽人   壁画墓   高句丽民族   高句丽古墓   夫余   封土石室墓   社会生活   方坛阶梯石室墓   《北史》  
描述: 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高句丽民族 ,在衣、食、住、行 ,婚丧嫁娶 ,歌舞、出行、狩猎、征战 ,以及敬鬼神等习俗上 ,都有着民族自身的显明特点。一、衣食住行  根据史书文献记载 ,结合在高句丽古壁画艺术中所看到的高句丽民族的人物形象资料 ,对高句丽民族的衣、食、住、行 ,可以说是有了比较真实的全面了解。高句丽民族多在“大山深谷 ,随山谷已为居”① 的山区生活 ,由于“土田薄瘠”的自然环境 ,使高句丽民族养成艰苦朴素 ,勤俭持家的美德。可是每逢公会 ,人们都能以锦绣艳服的着装 ,佩带自己的金银首饰来打扮自己。说明高句丽民族在衣着穿戴上 ,还是很讲究的 ,是有着很高的审美观点的民族。在服饰上 ,可谓贵贱有别 ,男女着装有异 ,充分显示出高句丽民族自身的显明特点。高句丽的最高统治者 ,身披五彩服 ,以白罗制冠 ,白皮小带束腰 ,在王冠和白皮小带上 ,又以金相饰。② 国王的朝服衣冠 ,在两汉时代 ,派人到玄菟郡去领取 ,是汉朝皇帝赐予的。后因高句丽有所骄恣 ,不派人到玄菟郡去领取 ,而在玄菟郡的东界 ,即高句丽与玄菟交  等。这些动物 ,肉可食 ,皮可制革。文献记载 ,常向中原进贡“土毛” ,也就是这些野生动物的毛皮...
谈敦煌图案
作者: 常书鸿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壁画   劳动人民   敦煌石室   互相关   自然形象   唐代   藻井   装饰   建筑  
描述: 敦煌艺术遗产,是我国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其建筑、雕塑、绘画三种造型艺术互相关连,互相辉映,形成和谐而强烈的感染力量。敦煌石室的结构随着时代有所改变,晋魏窟一
四川宋元窖藏青白瓷
作者: 赵殿增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芒口   铁钱   景德镇窑   青白瓷   陶瓮   宋元时期   梅瓶   简阳县   陶盒   石室墓  
描述: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青瓷和青白瓷是其中优秀的代表。近年四川发现很多宋末元初(公元1271~1368年)的窖藏,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白瓷器,这对于研究四川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对瓷器发展史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一、四川宋元窖藏瓷器概述四川地区二十多年来发现的上百处宋元时
《围城》幽默语言艺术小探
作者: 张文婧   董霞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词语   别解   词序   灵活运用   敦煌石室   钱钟书   幽默语言艺术   词义   小说  
描述: 产生偏离,如“一千年后,这些书准象敦煌石室的卷子那样名贵,现在呢,他们是古而不稀,短见浅识的知识家还不知道收买”,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三所大学的图书馆内总共不上一千本的老的、槽的中文版教科书的描绘。
北京 宋代石刻艺术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主   展览地点   石刻艺术   专题陈列   两宋时期   展览时间   社会生活   丧葬习俗   中国国家博物馆   石室墓  
描述: 、社会生活和丧葬习俗以及匠心独运的宋代石刻艺术。本次展出的30尊浮雕画像,汇集了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多数属首次展出。其内容以开芳宴为中心,辅以武士、四神、妇人启门等,展现墓主
山西晋祠舍利生生塔惊现八条琉璃龙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主   展览地点   石刻艺术   专题陈列   两宋时期   展览时间   社会生活   丧葬习俗   中国国家博物馆   石室墓  
描述: 近日,山西晋祠博物馆在对馆内舍利生生塔保护修缮时,首次发现塔顶的八条琉璃龙。这些琉璃龙采用了亮丽的黄、绿、蓝、白、紫等釉色,以浮雕技术塑造烧制而成,堪称清代琉璃中佳品。 琉璃龙高约3.4米,呈八瓣倒扇形,上小下大,每一瓣代表一个方向。每条龙由48块至50块琉璃瓦件组成,每块琉璃瓦上都有方位及顺序。八条龙雕塑精致,色彩艳丽,有的盘坐,有的飞行,有的直冲云霄,有的翻身入海,形态均异,配以花卉、祥云和海水的图案背景,栩栩如生。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