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瓷厂】搜索到相关结果 245 条
-
匣缽制造工艺参观报告
-
作者:
王治中
来源:
瓷器
年份:
196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厂
耐火材料厂
烧成温度
热稳定性
匣钵
制造工艺
山东淄博
高岭土
矾土熟料
碳化硅原料
-
描述:
陶瓷厂、山东耐火材料厂、唐山裕丰瓷厂、第一瓷厂、德盛陶瓷厂、北京798厂、大华瓷厂、湖南建湘等瓷厂学习有关
-
丘陵地栽植池杉调查简报
-
作者:
覃茂华
吴晓明
来源:
江西林业科技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厂
耐火材料厂
烧成温度
热稳定性
匣钵
制造工艺
山东淄博
高岭土
矾土熟料
碳化硅原料
-
描述:
最近,我们对景德镇市林科所西北部丘陵地栽植的池杉作了生长情况调查。该地海拔高50—150米,土壤为红壤,土层深60—100厘米,坡度15—20°。调查表明.池杉在上述丘陵地上可以生长,但随着立地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其生长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四旁栽植的9年生池杉,以池塘边的最好,平均树高12.3米,平
-
“瓷”“都”之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考
-
作者:
周志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产业
景德镇
十大瓷厂
瓷都
创意文化产业
-
描述:
"千年瓷都"景德镇在建国之后既走过了十大瓷厂时代的辉煌,又经历了国营企业解体的困境,如今的景德镇正在摸索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本刊记者近日来到了这座城市,集中采访了一批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
-
景德镇后工业景观再生策略探究——以“陶溪川”陶瓷文化产业园为例
-
作者:
董翠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溪川”
后工业景观
景观再生
工业遗址
宇宙瓷厂
-
描述:
瓷都景德镇国营瓷厂众多,对陶瓷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产生过卓越的贡献。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加上自身经营不善,景德镇瓷厂逐渐倒闭直至荒废。在创意文化产业的推动下,部分旧瓷厂经过改造后加以利用,但仅局限于
-
景德镇雕塑瓷厂及其佛教艺术初探
-
作者:
黄吉宏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佛教雕塑艺术
雕塑瓷厂
-
描述:
肇始于20世纪中叶的景德镇雕塑瓷厂,在特定计划年代向改革开放注入市场要素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沉淀了传统佛教雕塑的众多记忆与精湛技艺。从观音、天女散花与弥勒名人名作个案中解读其文化意蕴,有利于总结创作经验,推进佛教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青花瓷的远行:景德镇与代尔夫特四百年际遇
-
作者:
张凌云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陶瓷厂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欧洲经济
陶瓷工厂
记忆
百年历史
荷兰
中国瓷器
-
描述:
犹如黑白底片沉入药水,记忆与物之间的关系,总能在断裂之后清晰呈现。2012年9月笔者受邀在荷兰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公司驻村创作,得以近距离观察这间有着四百年历史的陶瓷公司。回到中国后,代尔夫特的一切历历在目。在16世纪,从欧洲到亚洲是遥远的距离,然而却有两个城市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景德
-
精湛的景德镇民族用瓷
-
作者:
杨一志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斗彩
釉下五彩
陶瓷文化
器型
精湛的技艺
新疆维吾尔族
雕塑瓷厂
瓷都景德镇
元性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5 6个民族融为一体,共同铸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用瓷是中华陶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和往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陶瓷风格、题材、装饰、器型的多元性。少数民族的文化各有特点,精彩纷呈,它们无疑是中华陶瓷文化永不
-
景德镇十大瓷厂之四大名瓷赏析
-
作者:
杨柳青
吴丹妤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名瓷
景德镇
十大瓷厂
-
描述:
千年瓷都景德镇创造了中国陶瓷悠久灿烂的历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尤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化最为夺目。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成立,瓷业生产更是突飞猛进、续写辉煌。而十大瓷厂中的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被誉为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本文介绍了十大瓷厂的历史及四大名瓷的品种和特色。
-
地方院校的陶艺课程改革新构想
-
作者:
胡晓洁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美术院校
教学效果
景德镇陶瓷学院
美术学科
山东淄博
工艺美术学院
地方院校
雕塑瓷厂
实习基地
-
描述:
"陶艺"是来自日本的外来词,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即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及广东陶瓷产区及院校是最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其后在一些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陶艺课程,推动着中国陶艺事业的发展。随着当前美术生源的不断增加,不少地方院校相继开设美术学院、艺术系等,陶艺作为美术学科的一门课程,也被一些高校作为引以为豪的招生工具吸纳考生,但是因为师资的缺乏,以及对于
-
苏联改进对隧道窑的余热节能利用
-
作者:
郑少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厂
隧道窑
苏联
蓄热
焙烧区
节能利用
加热装置
气体扩散
余热
充分利用
-
描述:
据近期苏联《玻璃与陶瓷》报道:苏联斯拉夫陶瓷厂在对隧道窑进行大修时将窑内焙烧区砌体全部或部分更换,使原来弃置不用的蓄热管再度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防止了窑内热气体扩散及其过多消耗,这样便充分利用砌体
<
1
2
3
4
5
6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