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批评理论中的绘画与雕塑
作者: 王南溟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理论   克莱门特   立体主义   拼贴   波洛克   巴黎画派   勃拉克   塞尚   抽象表现主义   康定斯基  
描述: 一抽象表现主义的立足点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自一九三九年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的《前卫与庸俗》成为一篇著名的文章后,"前卫"这一关键词就与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分不开了。
抽象表现主义为何能够代表美国绘画?——兼论《重构抽象表现主义》对艺术史研究范式的突破
作者: 毛秋月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纽曼   罗斯科   行动绘画   波洛克   兼论   艺术史研究   Griffin   艺术运动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品交易  
描述: "抽象表现主义",亦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 School)或"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是20世纪中叶的一次美国艺术运动,代表画家有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巴内特·纽曼、阿道夫·戈特列布、马克·罗斯科等人。美国艺术史学者大卫·安法姆(David Anfam)曾写道:"(抽象表现主义是)艺术史特别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①的确,它使得美国艺术第一次赢得国际性的声誉,让纽约从此取代了巴黎,一跃成为"二战"后世界艺术的中心。2016年2月,收藏家肯·格里芬(Ken Griffin)斥资5亿美元购入两幅抽象表现主义油画,打破了全球私洽艺术品交易的价格纪录。它们
体验与显现
作者: 宋力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纽曼   罗斯科   行动绘画   波洛克   兼论   艺术史研究   Griffin   艺术运动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品交易  
描述: 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一种绘画发展趋势的预言可能比直接地对当下绘画状态做出一些概括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尽管这其中会不乏虚拟与假设的成分。这像是在转借克罗齐“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言,毕竟,未来的指向性是现实价值观的放大。作为个人,能做出的判断有时候看起来是极其渺小与有限的,而一旦离开渺小个人的真实感触之外,完全依赖于所谓抽象的语意或间接的经验时,那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又应该视作什么呢? 对国画的判断也是这样,由“文革”后至“八五新潮”前,甚至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的记忆里,当时所能感受到的绘画主流基本由油画作品所构成,罗中立、程丛林、周春芽、陈丹青、高小华等等,是大多数那个年代美术学子的原始偶像。
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次 暨《艺术云盘》新书发布仪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纽曼   罗斯科   行动绘画   波洛克   兼论   艺术史研究   Griffin   艺术运动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品交易  
描述: 郑胜天——学考策展人艺术家出生中国,现居温哥华。曾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主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圣地牙哥州立大学客座教授、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梁洁华艺术基金会秘书长、温哥华当代亚洲艺术中心创会理事。自2002年起参与创办并任英文学刊《Yishu: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典藏国际版)总策划至今。兼任温哥华美术馆亞洲馆总监、加中当代艺术协会主席,纽约亚洲艺术文献库理事、《艺术当代》编委。历年策划重要展览和活动有“江南—现当代中国艺术”、“上海摩登”、2004上海双年展“中国生意”、“艺术和中国革命”、“黄灯:中国新媒体”系列展等。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下卷》
作者: 莱瑟尔   沃尔夫   杨劲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沃霍尔   波洛克   后现代思潮   西方艺术史   现代艺术   西方当代艺术   传统分类   安迪   乌尔里希   理论探讨  
描述: 相较于1945年前的经典现代艺术,西方当代艺术在后现代思潮下呈断裂式的推进与革新之势,以更激进的形式、更前卫的理论探讨艺术与现实、艺术与感知、艺术与身体等话题。当代艺术瓦解了绘画、雕塑、摄影的传统分类,打破了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之间的界线;借助新的形式、材料或媒介拓展“艺
冊頁卷軸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沃霍尔   波洛克   后现代思潮   西方艺术史   现代艺术   西方当代艺术   传统分类   安迪   乌尔里希   理论探讨  
描述: 在陈志光对传统花乌画的“现成品”进行搬用(或许应该用“转译”这个词更准确)时,笔墨并不是他重点关照的,尽管他也很在意笔墨。我想,陈志光关注更多的是空间。在这里空间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传统中国画的空间观念,二是雕塑的空间意识
生命体验与艺术困境:关于范娅萍的绘画
作者: 张奇开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布面油画   中国艺术家   波洛克   画框   家范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当代美术   两层楼  
描述: 无需更多地去了解艺术家范娅萍,如果有机会走进她的工作室,那里的气氛就已经提供了一个能清晰描述她的视觉场景。近1000平米的两层楼工作室因为她夜以继日的工作状态而使它显得凌乱无序、气焰嚣张,经常令来访者感到难有插足之地。满眼都是堆积如山的画框、画布、画册、画笔、颜料,书籍,以及完成和未完成的装置、雕塑和架上绘画作品。在这里,能看得出艺术家对艺术无法克制的炽热尺度;在这里,到处都张扬着生命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作者: 王海军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中西融合   油画艺术   波洛克   中国国画   绘画语言   艺术理念   风景油画   世界艺术   中国油画  
描述: 在中国,传统的中国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较于西方油画而言,中国传统的国画以“写心会意”为主旨,区别于西方油画以“科学写实”为基础的宗旨,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蕴藏的哲学理念,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写意是中国画的重要方法及追求之一。“写意”的最终形成,源于中国传承了
自然状态:写在“中国精神”油画邀请展前面
作者: 王克举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材料   有立体感   西方绘画   波洛克   中国功夫   西方现代绘画   中国绘画   人与自然   扛鼎   用拙  
描述: 中国绘画精神与西方绘画精神的不同并不是画法和绘画材料的不同,而是对待人与自然的一种态度和方式的不同。我们常说的"中国功夫",其实是一种技术与身心高度的融合,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修养"。习练太极拳的人常说:"太极十年不出门。"训练时强调用意不用力。不用拙力的那种感觉,是经过十年如一日地修炼培养起来的一种身心一体的能量。中国的书法也是一种功夫,从描红到写正楷,要几十年的工夫。软软的毛笔能"力透纸背""笔能扛鼎",写出的线有质、有势、有力还要有立体感。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这一笔既状物,还体现着画
孟禄丁作品
作者: 孟禄丁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材料   有立体感   西方绘画   波洛克   中国功夫   西方现代绘画   中国绘画   人与自然   扛鼎   用拙  
描述: 艺术评论:孟禄丁的抽象绘画,就是一种剔除了中国性的中国艺术。孟禄丁的抽象绘画不是用手绘出来的,而是机器甩出来的。古典主义艺术承载的诸多有益于人类生活的意义,现代主义艺术承载的诸多显示独创性的技艺,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直白的观念和文化符号,都被孟禄丁的机器甩掉了。在孟禄丁看来,它们都是艺术担负的不该担负的包袱。要艺术家自己甩掉观念、意义、技艺等包袱,无异于要拎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因此孟禄丁借助机器的力量。观念、意义、技艺、文化、情感等外在于艺术的东西,被高速旋转的机器统统甩掉了。除了洁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