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法自然】搜索到相关结果 357 条
-
动员民间力量,接国宝回家
-
作者:
钱伟鹏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3月30日,为庆贺著名陶瓷鉴定家张浦生先生八十大寿,他的学生们从全国各地聚集上海,借座巨鹿路681号海上艺术馆,举办了《片瓷山房师生收藏陶瓷展》,展览以张浦生数十年来收藏的100块瓷片为主体,加上一批精美的明清瓷器,真实展现元代青花瓷以来中国陶瓷发展及与西方交流的历史面貌,《张浦生文集》也同时首发。
-
对峙、沉思和迷茫:三场超级大展照出了我们的嘴脸
-
作者:
詹皓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随着中华艺术宫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成试运行,上海便确立了从古代(上海博物馆)到近现代(中华艺术宫)再到当代(当代艺术博物馆)完整的博物馆体系,一个接一个超级大展因为硬件的到位接踵而至。几个超级大展的举办,给人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折射出了许多文化层面的疑点和思考,有疑点不怕,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艺术,怕的是没有疑点,看完展览出来,一脸迷茫,问他展览怎么样?他说,唔,场地不错。 元青花大展: 民间和官方的对峙 2012年秋天,上博举办元青花大展,这是一个“筹备了多年的大展”,展出了从世界各地以及国内各大博物馆借来的元青花瓷器近百件。
-
收不尽的西洋古董上千年
-
作者:
非虫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在徐汇区百色路一个并不起眼的门脸里,竟然藏着上千件古董。而这些古董——家具木器、宗教肖像、画、工艺品,全都是西方古典范儿的——或来自西欧北美,或来自上海人家源于1930年代的旧藏。 这些古董的主人,来自台湾的林明洋先生,已经在上海生活近二十年了。从当初在台湾从事影视剧创作,到后来发现了影视剧布景和西洋家具之间的关系,到如今潜心西洋古董家具的收藏与经营,林明洋得到一句心得:中国文物,明清家具、青花瓷器等等,是13亿人留给世界的物质与文化遗产;而外国的那些家具、古董,则能使中国人获得56亿人的物质与文化遗产。
-
醉爱茅台
-
作者:
任蕙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的年轻人。据说他家藏茅台陈酿不计其数,和茅台酒厂高层关系熟稔。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茅台拍卖会,总是和“酒王”的新闻有关——2011年1月2日在南京举办的一场拍卖中,赵晨以146.5万的价格拍下一整箱12瓶
-
日本铁壶的收藏与投资
-
作者:
舒松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在高资产人士的圈子中,被传统文化魅力所征服的人越来越多。不论是琴棋字画,还是茶道、香道、花道等,爱好与追逐者日众。 高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其实剥夺了人生很多乐趣。因为很多的人生乐趣,其实是要在“慢”中去找寻和体悟的。茶的品饮,无疑是慢生活的典型代表。 茶,从根本上讲,是带有浓厚贵族气的,不管是在中国、日本还是英国,茶都是精致优雅生活的象征。 有位拍卖界的大佬告诉我,他发现在所拍卖的杂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物件和茶相关。宋代青瓷器皿、明清青花器皿中,大量是茶器。建盏、紫砂壶的收藏在中国持续升温,它们便是地地道道的茶器。 最近两年,日本铁壶作为重要的茶器,也逐步进入中国主流拍卖圈,受到高端收藏者追捧。一般而言,日本艺术品很难进入中国藏家的视野。但是铁壶去哳更生生地闯了进来,拥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日本铁壶的起源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唐代,在流传演变过程中,又经历了抹茶道和煎茶道的演变。400年前,随着煎茶道的兴起,日本茶具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日本主要以铁釜烧水。水开之后,要以竹制的水瓢将水舀出。这个程序很优雅,但也会比较麻烦。 当时的日本釜师开始进行器具的革新,他们在铁釜上加上壶嘴和提梁,然后把体积缩小,这样便于烧水也便于倒水。
-
瓷片收藏 古董投资的必经之路
-
作者:
苏佳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专家告诉我们,了解古董瓷器,重在“上手” 。但不要说博物馆里的展陈,就是玩家手里的藏品也绝不轻易示人,更别指望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了,这也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 瓷片收藏的缘起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的大规模土建工程使很多珍贵瓷片破土而出,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员和古瓷器爱好者到各个建筑工地上捡瓷片,而且真有人捡到十分珍贵的瓷片。 到1996年左右,到工地捡瓷片的人越来越多,由于需求增加,瓷片逐渐有了市场价值,价钱也由三五元的“辛苦钱”开始,逐渐上涨,到现在,就连一块普通的明末清初的民窑青花残片,也能值上百元。 瓷器收藏家和业内专家都认为,收藏瓷器最重要和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收藏老瓷片。所谓一叶知秋,瓷片的鉴赏是学习瓷器鉴定最形象、最准确的教材。单凭一些东拼西凑的书籍图册和古玩店道听途说的故事去买瓷器是没法不走眼的。 收藏瓷片对于初学瓷器鉴定的人来说有两大好处。 一来,少花冤枉钱。再多的钱在众多赝品和贫乏的知识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瓷片随地可捡,买卖价格也较低。
-
陈稳兆 藏石“无我”之境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华山路2088号,一个看起来并不显眼的门面,写着“奇麟阁”三个大字。走进去,别有一番洞天:各色各样的石雕或是壁立千仞,或是小巧玲珑;或是莹洁如玉,或是五彩斑斓。在井然有序的展示柜上,每一块石头似乎诉说着独一无二的故事。而创造这些故事—— 或者说理解这些故事的人,就是青田人陈稳兆。 行业内的人将他视作资深的玉石鉴赏家、收藏家、雕刻家,而行外人也许会将他视作一个成功的玉石商人。
-
食物的美学观察:一朵微醺偶耽的红晕
-
作者:
Apple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总有某些记忆被丝带绑在你内心的某个角落,某天抽开那个蝴蝶结,记忆中的画面就像礼物盒子里的五彩纸片一样纷纷散开。然后看见一个身影固执地带着自己回到幽远的往日,那是我的奶奶。童年里,每年小雪过后,她会亲自酿甜酒,我每天都期待着那口褐色的大缸里发酵而成的酸酸甜甜。待到糯米中间形成一个小小的水塘,她会用筷子沾一点甜酒在我的舌头上,问我可好?我总是眯起眼睛假装大人喝完酒后陶醉的样子,然后长长地哈一口气表示对那酒的认可。
-
当代条分缕析文人画
-
作者:
姜浩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作家刘墉的五幅得意之作亮相匡时春拍,一石激起千层浪,圈内刹那掀起一股追捧当代文人画的潮流。似乎文人换笔,笔下就能生出五彩之花、金花银花。 与此同时,文人们舞弄画笔,也确实引起了画廊、拍卖行的兴趣。苏州作家荆歌于6月7日在苏州“吴风雅颂”元气画廊举办书画展;7月11日,贾平凹亮相西安翠华山樊洲中国画馆,号称借此终南山艺术创作基地,与于丹“约会”,共同赏析自己的作品。
-
上帝喊了“不能逃票”
-
作者:
贾廷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盛夏七月,我率领当代水墨艺术家昆仑子先生、资深艺术神人阿宁先生一行三人浩浩荡荡挺进艺术之都一一美丽的海滨城市迈阿密。开始了我们此次惊验、神秘、浪漫而又五彩的艺术之旅。 名为《天籁之音》的昆仑子山水画展在一片欢歌笑语、举杯换盏中如期举行,让人始料不及的昆仑子的作品跟椰风海韵的迈阿密气场极为吻合,不消几日昆仑子作品几乎订购了近一半。
<
1
2
3
...
23
24
25
...
34
35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