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建筑,乌托邦
作者: 森子   来源: 诗江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雅明   建筑物   生活中   罗兰·巴特   发祥地   乌托邦   新艺术   柯布西耶   建筑学   新建筑  
描述: 乌托邦冲动思想的发祥地是建筑而不是绘画或雕塑。绘画能使我们愉快,而建筑是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它是“杰出的”社会艺术,政治的甲壳,人们的经济美梦的骨架。它也是一种谁也逃避不了的艺术。 ——(美)罗伯特
“好色”是个坏词吗?
作者: 熊培云   来源: 视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高境界   心理学家   强奸   乌托邦   国家理性   男人   好色   心灵   牡丹花   女性  
描述: 2005年,我曾提到“好色男人”有两种死法:一是死于女色,一是死于国色。前者指的自然是“牡丹花下死”的男人,后者则是指那些“为乌托邦献身者”,他们在一个虚构的“美丽新世界”中迷失方向。 心理学家
新贵精英“乌托邦”
作者: 郭魏兵   来源: 投资有道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托邦”   炫耀性消费   精英  
描述: 所谓LOFT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时尚高端炫耀性消费和身份与品位的象征,并成为都市精英新贵们追求的目标。 有谁还记得电视剧《奋斗》里陆涛那群人住的“心碎乌托邦”?高大宽敞的立体空间、裸露的红砖墙以及钢结构
雕刻生命:爱尔兰艺术家罗恩·吉尔斯比
作者: 张玲   林默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克   爱尔兰共和国   艺术作品   精神理想   自我毁灭   国际声誉   青铜雕塑   乌托邦理想   罗恩   人物形象  
描述: 亨利·摩尔和爱德华·蒙克的影响甚深,他采用脱蜡法(lost wax casting)[1]塑造的青铜雕塑生动地展示了人类的种种情感。1996年起,罗恩·吉尔斯比开始专注于创作在地艺术(Site-specific art)[2],他的公共艺术作品多被放置于祖国爱尔兰,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屏幕影像与精神克隆——王迈油画创作中的理性自觉
作者: 岛子   来源: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西方文化   生命体验   影像   互动关系   现代乌托邦   理性思维   人文理性   油画创作   理性主义  
描述: 把艺术当成生活的点缀品。在’85新潮美术时期,一度出现过“理性绘画”,高名潞先生将其归纳为“人文理性、本体理性和思维理性”三个层面。现在看来,由于“理性绘画’过份依傍于本体论,宇宙论和认识论的现代乌托邦
从乌托邦到异托邦的文化实践
作者: 朱大可   来源: 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异托邦   米开朗基罗   《乌托邦》   都铎王朝   雕塑家   文化实践   托马斯  
描述: 今年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年)问世500周年。就在同一年,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奉教皇之命,完成了犹太先知摩西的雕像(尤利乌斯墓地)。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如火如荼的岁月,但英国的都铎王朝,还
“技术乌托邦”的迷幻
作者: 程亚文   来源: 粤海风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乌托   还原论   情感本体   制造专家   阿尔温   五彩斑斓   考察技术   技术乌托邦   未来学家  
描述: 有一种观念是我一直不太赞同的,这个观念与阿尔温·托夫勒有关。托夫勒是“未来学家”。未来学家的趣味。是预测未来,假如把未来描绘得五彩斑斓一些,我想这是能够取悦很多人的,人往往习惯于希望并且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这是人性的偏向。托夫勒大概也就是这么一类,在他的笔下未来总是很精彩,虽然他也偶尔说些“道路是曲折的”之类的
游山玩水——《游走的乌托邦》创作记
作者: 张海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中国古代建筑   “道法自然”   乌托邦   中国人   传统文化观念   创作   旅游项目  
描述: 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大旅游景点常常人满为患,游山玩水似乎成了国人最热衷的旅游项目。纵观全球,中国人对山川河流的热爱程度大概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众望尘莫及的。古人吟诗作对,用丹青笔墨颂山水。今人则踏遍青山,游山玩水。中国古代建筑常依山傍水而建,到了现代,许多楼盘则抢占山头,并以打造宜居山水大楼盘为销售亮点。为何中国人对山水如此热爱?人与山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把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文化观念。
张利语雕塑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副院长   雕塑作品   乌托邦   职业学院   成教学院   美术馆   北京  
描述: 张利语1965年生于天津。199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成教学院·职业学院副院长。展事:乌托邦的边界(2008,今日美术馆,北京),现实的对接(2009,今日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初创宗旨
作者: 皮埃尔·德·顾拜旦   凡红   来源: 体育与科学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伟大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会   塑像   古代   奥林匹克精神   运动员   乌托邦   思想   宗旨   奥运会  
描述: 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史人和名誉主席,我欣然地接受了首先发表广播讲话,颂扬奥林匹克运动会伟大意义的邀请,并为此感到荣幸。为了答谢这一盛情,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详细地阐明我最初的想法和奠定我工作基础的初创宗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最基本的特点是贯穿其中的宗教精神。古代运动员象雕塑家雕凿塑像那样,通过锻炼塑造着自己的躯体。他们
< 1 2 3 ... 8 9 10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