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95 条
-
改进烧成技术 节约能源消耗
-
作者:
田中正洋
大野昌彦
后藤喜良
鸟居高夫
何迅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成气氛
烧成条件
烧成制度
临界温度
烧成技术
氧化阶段
煤气压力
能源消耗
还原温度
浓度
-
描述:
为了促进陶瓷生产的节能,对濑户地区使用最多的煤气梭式窑,以餐具和电瓷行业为对象,进行烧成状况实际调查。根据该调查结果,不仅评价烧成制品质量,而且研究烧成气氛、临界温度(开始还原温度)与燃料耗量的关系,以期确定以减少燃料消耗为目标的数值管理的烧成制度。
-
以重油作燃料的快速烧成梭式窑的设计
-
作者:
庞立澍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厂
设计
喷燃器
烧成操作
燃料
快速烧成
燃烧室
烟气
梭式窑
重油
-
描述:
一、概述我国日用陶瓷工业中第一条直接烧煤的隧道窑于1963年在山东博山陶瓷厂建成,焙烧日用陶瓷成功。使烧成操作实现了连续化。轻工业部于1965年4月对博山陶瓷厂的
-
隧道窑烧成时间的自动控制
-
作者:
关祖灵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成工艺
最高温度
控制指令
油缸
陶瓷隧道窑
烧成时间
转动角度
主要参数
工作位置
自动控制系统
-
描述:
陶瓷制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进行烧成,这种烧成工艺的好坏,在连续生产的隧道窖内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当前对隧道窑烧成工艺中着重强调对窑内温度、压力、气氛三要素进行检测和控制,如果上述几个主要参数得以稳定控制,那么半成品在窑内最高温度窑位处通过的时间就成为影响成品质量的
-
JC型节能隧道窑
-
作者:
刘棋亮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热效率
相比
隧道窑
公司
强制
燃烧效率
节能型
节能措施
烧成窑
搅动
-
描述:
隧道窑同其它烧成窑相比,虽然热效率很好,但是在燃烧效率、传热效率、热燃烧
-
采用微机DDC系统实现隧道窑的温度控制
-
作者:
汪祥麟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燃比
隧道窑
微型计算机
直接数字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
省力化
空气流量
控制方式
燃烧控制
空气过剩率
-
描述:
为了省力化、节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窑业界在计测控制方面逐渐转向高精度高性能的数字计装。在陶瓷烧成隧道窑的燃烧控制上,采用应用微型计算机的直接数字控制“计装”系统(DDC),可以在省力、节
-
浅述隧道窑的热效率与节能途径
-
作者:
娄裕民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能途径
隧道窑烧成
提高热效率
浅述
测试结果
窑车
燃料消耗量
热损失率
空气过剩系数
烟气量
-
描述:
在进行生产的隧道窑,燃烧条件的变化,将影响制品的质量,因而导致影响隧道窑的热效率指标。隧道窑热效应常以热效率和燃烧单位消耗来衡量。本文结合热工测试结果,对提高热效率而节省燃料消耗的途径作出探讨。
-
四新简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使用寿命
莫来石质
隧道窑
质耐火材料
江苏省
研制成功
窑车结构
陶瓷研究
装饰手法
-
描述:
新型轻质隧道窑窑车为了节约能耗,南京陶瓷厂隧道窑采用了一种新型窑车。窑车结构分为三层:窑车面——原为耐热混凝土,现改用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但在此层有φ70孔11排。
-
影响堇青石质匣钵周转率的原因
-
作者:
张喜悦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高经济效益
隧道窑
延长使用寿命
陶瓷工业窑炉
薄壁匣钵
烧成温度
热稳定性
高质量
直接影响
周转率
-
描述:
匣钵是陶瓷生产不可少的重要生产工具。其质量之优劣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可以设想,一个陶瓷企业没有较高质量的匣钵,就不能有较高质量的产品,也不可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国以来,随着陶瓷工业的迅猛发展,陶瓷工业窑炉的不断更新改造,特别是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先进的陶瓷工业窑炉——隧道窑之后,直焰窑、倒焰窑逐步淘汰。然而,烧成设备的改革,生产形式的改变,对匣钵提出了新的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就是说,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不仅要有先
-
TCYYJ—160型油压推车机
-
作者:
陈相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电效果
隧道窑
产品
六十年代
节能低耗
推车机
效果良好
生产技术水平
陶瓷机械
油压
-
描述:
国内隧道窑中使用的油压推车机,大都是六十年代产品,耗能高,效率低,比较落后。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节能低耗,淄博陶瓷机械厂最近试制成功TCYYJ—160型油压推车机,经过试用,效果良好。该机结构紧凑,体积小,节电效果明显(原同类设备3千瓦,现为0.8千瓦);推车速度平稳,噪音小,使用可靠。由于采用两套油泵装置,交换使用,可节省一台备用电
-
无光白斑釉的复现及白斑形成机理的探讨
-
作者:
徐端
裴万柱
刘志斌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晶体
玻璃相
隧道窑
透明釉
烧成温度
化学组成
无光釉
釉面
液相分离
-
描述:
江苏省高淳陶瓷厂于隧道窑内试制炻器无光釉时,偶尔烧出一批具有白斑纹样的釉面。其中部分产品的整个釉面,不仅白斑的数量和分布都很均匀,而且白斑的尺寸相近(约在2~5毫米之间),形貌亦较规整,皆近圆形,或孤立分布,或数个至十数个聚集。每个白斑都有一白度较高的中心;基釉呈乳灰或浅橙黄色,平滑而且有细绒状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