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9118 条
-
鉴识永乐宣德青花瓷要点
-
作者:
高松年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用笔
永乐
重要特征
烧成特点
瓷胎
明代
元代
现象
龙凤图案
-
描述:
青花瓷发展到明代,在元代成熟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明初洪武的过渡期,到了永乐和宣德年间,可以说是到了明代青花瓷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这两朝的官窑器,多使用进口青钻料(即所谓的"苏麻离青"),但到了宣德朝后,也许是因为进口料的缺乏,有在一个器物上合用国产和进口两种青钴料的现象。在制瓷的风格上,永宣期的青花瓷已完全摆脱了元瓷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于在制瓷技术和工艺等方面,这两朝大体一致,因此,历来都有"永宣不分"之说。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仔细鉴察,还是可以将两朝瓷器区分开来的。现择要介绍鉴识两朝青花瓷的要领。
-
明代空白期青花瓷鉴识要点
-
作者:
高松年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云纹
官窑
要点
明代
早期
空白
瓷业
民窑
景泰
-
描述:
明代宣德之后成化之前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共28年,历时虽短暂,但战乱频繁,各业凋零,影响到瓷业生产,与前朝永、宣相比有所下滑。另,由于资料缺乏,烧瓷情况也难以洞明,加上这段时期出土、传世的瓷器数量较少,有关的研究文献也极有限,因此,研究界就把这三朝时期称为明代瓷业的黑暗期或空白期。但随着人们对三朝瓷业研究的深入,
-
以一件花蝶高足小杯例说康熙斗彩仿古瓷
-
作者:
刘明杉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仿古瓷
仿写
款识
明万历
纹饰
明代
成化
青花
康熙时期
瓷器
-
描述:
笔者见过一件清康熙时期生产的斗彩花蝶高足侈口小杯,在此与读者共赏。此杯高7.9厘米,口径9.25厘米,底径4.1厘米。由杯身和杯柄两部分组成,杯口外侈,杯下设高足、底足外撇,绘青花双圈;底部外圈无釉、平滑细砂底,底内环刻青花六字楷书款"大明成化年制"。这件斗彩高足小杯胎体较厚,地釉青亮坚实,外壁一周斗彩绘画过枝桃花彩蝶,外壁桃树细枝向内壁延展,内外壁各绘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釉下青花线描桃枝、蝴蝶,再将釉上浅绿、黄绿彩釉敷于其上,点染红彩表现盛开的桃花;蝴蝶翅上平涂红、黄彩,腹部涂黄绿彩。釉色鲜亮,黄、绿彩处带有细小的
-
吃饭得来的文革瓷碗
-
作者:
东方亮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五十年代
晚清
花草
潘天寿绘画
收藏价值
朋友
青花
文革
瓷器
-
描述:
所谓文革瓷,其实也包括了五十年代末到文革十年所生产的,带有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印记的瓷器。这种瓷器,虽然时间离现在并不久远,惟其上面带有特殊的政治历史色彩,是当时政治动变的一种物化见证,加上五十多年时间过去了,随着对于文革的彻底否定,这种东西的存世量也已不多。因此,它也受到了当下古玩收藏界的青睐。现在市场上可见到的"文革瓷"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新仿的赝品。要寻觅一件真正的文革瓷也还真是不易呢。
-
珠山八友的瓷绘艺术及其市场行情
-
作者:
何如珍
何鸿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王琦
艺术成就
艺术团体
创作
作品
江西
景德镇陶瓷
瓷器
珠山
-
描述:
中国瓷器历来是世界各地收藏家们热衷的对象,无论是上古的陶器,还是中世纪的唐三彩,抑或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至今元青花瓷器保持着中国陶瓷拍卖成交价的世界记录[2005年7月,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镑(约合2.4亿人民币)成交]。由于瓷器是属于易碎的物品,尽管历代生产的瓷器数量很大,需求量也很大,且
-
龙泉青瓷瓷片也疯狂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价值
元青花
龙泉青瓷
收藏
花纹
口径
刻花
古玩市场
瓷片
瓷器
-
描述:
瓷片市场渐成气候七八年前,一块画面好的明代嘉靖官窑瓷片不用三元钱便能买到,现在少则五六十元,多则五六百元。五年前一块清代康熙斗彩龙纹片,在工地上可能以五角钱的价格就能拿下,如今即使花上几百元也不容易找到。而部分块儿较大的元青花、明永宣青花瓷片,目前的行情已到万元以上。正是这些在常人眼中看来缺乏魅力的碎瓷片们,不仅吸引了一大批瓷器收藏者的目光,还在短短的几年间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古瓷片收藏市场。所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讲的就是珍稀瓷片的价值。
-
香港佳士得秋拍进账7亿多港元
-
作者:
晓辰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成交额
香港
拍卖
中国艺术
自画像
港元
成交价
岁寒三友
中国瓷器
-
描述:
香港佳土得秋拍于2005年11月29日结束,包括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近现代画、瑰丽珠宝与翡翠首饰、中国古代书画、亚洲当代艺术和20世纪中国艺术等在内的6个专场,拍卖总成交额约7.47亿元,其中以4716万港元成交的元代锦香亭青花图罐及拍了1244万港元的清朝官员张若霭的绘画《岁寒三友图》,分外引人注目。
-
风华重视龙泉瓷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刘毅
黄琳
许冠群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认同
龙泉青瓷
郑和下西洋
国际贸易
市场化
龙泉窑
强心剂
首当其冲
艺术品市场
中国瓷器
-
描述:
中国瓷器作为国际贸易品,自古有之。到郑和下西洋,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的国际认同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婴儿初啼,到2006年,十几年时间的摸索成就了其全面与国
-
事件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英镑
捐献者
毕加索
现当代艺术
国宝
梅瓶
英国
捐赠
南京市
-
描述:
五十年前赠国宝子女如今讨说法号称"10亿元人民币也不卖"的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近日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该文物的捐献者的子女2005年11月27日赶到南京市博物馆,希望能给父亲讨个说法。据了解,1950年,"青花梅瓶"被盗。国宝捐献者陈新民,他不惜倾家荡产凑了10根金条,换回了这件元末明初的"青花梅瓶",并于两年后主动捐献。但据陈新民子女称,因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此珍品转交给国家时的手续不健全,未能及时给予凭据,"使父亲终生叹息"。父亲1996年去世后,家中经济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漏洞。陈家兄妹说:"我们恳求政府及博物馆领导给我们补发一个捐赠证书,并按国家政策给予我们一定的经济补偿。"南京市博物馆的白馆长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文物收藏时的相关问题是一次性处理的,陈家人的要求她不好回答,但她会尽快将此事向市文物局汇报,争取尽快给予答复。
-
古石的另制:石磬
-
作者:
张传伦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器
孔洞
玲珑
容器
古石
灵壁石
石磬
孔子
厅堂
自然之美
-
描述:
"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居室厅堂的风雅绝俗,端赖于奇石的点缀,古人的这一番话,说尽了"室无石不雅的道理"。从古至今,国人于园林的构筑、居室的调停,无不以能体现自然之美为最高追求,大自然中自然的物质形态,最可恒久直观的是奇石,洼泓易尽,而一峰一石风回潇潆,奇致久存。车水马龙、市井尘嚣——虽为人所常住,亦为人情所常厌。丘园素养,借灵石以啸傲,则完全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一种人生价值趋向,案几之上的一只小小灵石,是人们学养品格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