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清铜红釉的亚显微结构
作者: 黄瑞福   陈显求   陈士萍   张志刚   张毓俊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属铜   赤铜矿   景德镇   雍正时期   分相结构   康熙   高分辨电子显微术   铜红釉   中国古陶瓷   亚显微结构  
描述: 一、绪言铜红釉器是中国古陶瓷色釉器中的名贵品种。它起源于河南宋钧瓷。当时在钧窑器上大多数只有局部的红斑;器物上全部施有铜红釉的甚为罕有。到了明代永乐时期,景
略谈中药的曝晒
作者: 项育民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   中药质量   药材   太阳光   充分干燥   紫外线   贮藏保管   曝晒   干燥方法   微生物  
描述: 曝晒又称阳干晒,是药库为了确保中药质量和利于贮藏保管所采取的一种天然、有效的干燥方法。通过曝晒可以达到防霉、治霉,防虫、治虫的双重目的。尤其在我国南方,夏季太阳光的直射温度可高达50℃,不但能大量蒸发水分,使药材充分干燥,而且太阳光的紫外线又具很好的杀菌、治虫作
景德镇出土的瓷质棋类
作者: 赵曰斌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字模   楷书   景德镇   象棋子   围棋子   凹印   棋类   瓷片   瓷质  
描述: 景德镇陶瓷早在宋元之际,以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和高超的技艺而著称于瓷苑之林。笔者曾于1978年在景德镇湖田窑遗址中,采集到一些有关棋类的标本,其中有瓷质象棋子、围棋子、畴码等,品种之多,确属少见。现整理于后,略述鄙见。
《景德镇颜色釉》一书问世
作者: 求知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特点   景德镇   陶瓷色釉   发展情况   江西省   助理工程师   陶瓷研究   基本理论   发色机理   颜色釉  
描述: 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潘文锦,助理工程师潘兆鸿父子合著的《景德镇颜色釉》一书,最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八万字,分九章十七节,较全面地介绍了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的分类、组成发色机理及其原料和工艺特点;并介绍了解放前后景德镇颜色釉的发展情况,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考古研究、工艺操作等作了精辟阐述,同时对陶瓷色釉新的装饰方法和景德镇柴窑结构之特点亦作了较详尽的论述;适合陶瓷行业职工、科技人员和文物考古工作者及大中专院校硅酸盐专业师生阅读。该书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
景德镇市一九八五年第三届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获奖名单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斗彩   作品名称   陈设瓷   餐具   陶瓷研究   建国   宇宙   日用瓷   景德镇市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一)获先进集体四个1、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荣获百花奖三连冠优胜单位)2、景德镇市宇宙瓷厂3、景德镇市建国瓷厂4、景德镇市艺术瓷厂(二)获陶瓷作品奖:其中:日用瓷一等4个,二等11个,三等41个.陈设瓷一等10个,二等21个,三等76个.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景德镇市有必要建立瓷宫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于光远   博物馆   贴面材料   必要性   经济学家   著名   景德镇市   建立   江西   瓷器  
描述: "如果在景德镇基本上或全部以瓷为原料修建一座瓷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可使瓷都增色",使来到景德镇的每一个人都"上一堂瓷课".于光远的这番见解,发表在1985年11月11日《江西日报》头版《论在景德镇建立瓷官的必要性》一文中.他设想中的这座瓷宫:"墙是用瓷砖作贴面材料,宫内外适当的地方镶嵌上大幅瓷制的壁画,如现在车站大厅那样的美丽的两幅,里面的家具也都是瓷做的……瓷器博物馆也可以迁到这座瓷宫里来,而且还要大大扩充,把全国各地历史上的名窑和今天各地
外墙浮雕涂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作者: 邓荣汉   来源: 四川建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植物造景   建筑文化   传统文化  
描述: 外墙浮雕涂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西诗汉译词曲体略论
作者: 辜正坤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诗   词曲   旋律美   诗行   古体   汉译   五言   反峰   白话体   音节  
描述: 或问:外国诗都可以译成古体汉诗吗?答曰:不然。鄙意以为,西诗中的鸿篇巨制,当以白话诗体译之为佳,而古雅谨严,短小玲珑或妙语格言珠联者,却不妨选若干译为古体。以英诗为例:现当代英诗自然都应译为白话体,若强为古体,则必显得矫揉造作。但中古期及十七、十八世纪的不少英诗译成古体汉诗后,在忠实性方面,失真度往往较白话体要小一些。凡英诗中格律谨严,措词典雅,短小而又多抒情意味的早期诗作以古体汉诗形式摹拟译出,效果
贵州习水县发现的蜀汉岩墓和摩崖题记及岩画
作者: 黄泗亭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备   方口   贵州习水   三岔河   习水县   年号   岩画   蜀汉   章武   鲤鱼  
描述: 1982年5月24日,笔者偕同习水、仁怀两县文物工作者罗洪滔、蔡永德,在贵州习水县良村区三岔河乡发现古代人工开凿在一石壁上的岩墓五座。在这些岩墓旁,有刻于蜀汉章武三年的摩崖题记,还刻有双阙、浮雕鲤鱼、《捕鱼图》等。(图一) 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碑铭石刻为数甚少,而其中又多属于曹魏的遗物遗迹,如:《曹真碑》、《三体石经》、《荆州使吏王基墓碑》、曲埠孔庙有曹植撰文,梁鹄所书的《孔子庙碑》、汉中则有摩崖《李苞题记》和曹操书《衮雪》等。属于孙吴的有江苏宜兴现存的碑刻二通。至于在三足鼎立中蜀汉所辖范围内,发现了贵州习水县三
白马间歇泉
作者: 张朝武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巨石   观音   古道   白马泉   六方形   邛崃   浮雕   石塔   泉水井   雅安市  
描述: 白马泉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北三十一公里的上里乡白马村,有古道与名山、邛崃、芦山等县相通。这里位处川西平原边缘,峰峦起伏,林木掩映,农舍隐现其间。相传昔日有两匹白马出没田间吃禾苗,众人追到一巨石旁,白马突然不见,便掘地追寻,在一巨石的两侧出现了两个洞穴,喷出两股清澈的泉水,洞内发出咕嘟响声,泉水象涨潮
< 1 2 3 ... 119 120 121 122 123
Rss订阅